複盤自己的成長

作為網站更新項目的一部分,我計劃用幾天時間來整理自己開始寫博客時頭兩年的文章。

但在整理完頭兩年的文章後,我決定繼續下去。最終我花了一周,對存檔文章進行了一次徹底整理(在超過11年裏創作的所有內容),完成了一次整體回顧。

◎回顧過去的11年

我很高興自己進行了這次重新整理,但這個過程比我預想的更加困難。想象一下,回顧自己過去11年的生活——我做過的每一個重要項目,每一項個人成長試驗,每一次旅行體驗等,這些都會喚起我內心強烈的情感。

自從寫博客以來,這是我第一次進行整體的回顧。這給我帶來了一個其他事情無法比擬的、宏觀的視角。我看到自己的過往生活,就像很多不同的線一樣,最終被編織成一張完整的掛毯。我也看到,自己在某一年種下的小種子,後來變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某一天,我還在回憶頭馬國際演講俱樂部的7分鍾演講比賽;幾天之後,我就在舉辦自己第一個三日學習班了;又一轉眼間,我已經在進行國際性的演講,同時舉辦著更多的學習班。

在時光流逝之外,我看到了這些線索整體的編織過程——意念最終與現實合而為一。

在這段回顧的日子裏,晚上我會經曆一些很鮮明的夢境,好像自己的內心在把一些以前從未連接的“點”連接起來。我看到2007年的意念,在2013年變成現實;我看到一些目標被完成;我看到一些目標最初脫離軌道,但之後以另一種方式被實現。每天醒來,我都感覺自己像是一個不同的人。

在完成這次回顧之後,我問了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在這11年裏,我最重要的一項成長體驗是什麽?

第二,在這11年裏,我最重要的一項成長教訓是什麽?

◎我最珍視的成長體驗

為了回答第一個問題,我開始思考所有可能的答案,然後進行比較。我不斷地問自己,如果在過去的11年裏,我隻能保留一項改變,而生活中其他所有部分都必須退到2004年的狀態,那麽,哪一項改變是我想要保留的?

我的答案可能會讓你感到驚訝。它確實讓我自己感到驚訝了。

最初,我覺得是寫了一本書,並且完成了出版。這可能是排進前五的事,但它不是第一。

我想,也許是學習公開演講。這也是能排進前五的事,但仍然不是第一。

成功創建了自我成長相關的培訓體係?進行國際旅行?嚐試開放式情感關係?放棄作品版權?這些都很好,但都不是第一。

在過去11年裏,如果有一項改變是我最珍視的,那就是:我結束了自己的婚姻。

如果我隻能保留過去11年裏的一項改變,我選擇保留“離婚”這一項,放棄其他所有事情——博客,出書,演講,旅行,所有這一切。

如果我沒有進行這次博客文章梳理,可能我就不會給出這樣一個答案。回顧2004年—2009年的早期文章,我想起自己處於婚姻中的那種狀態。我想起自己做出了多少妥協,保持在一種“中間地帶”,以維持婚姻和留在舒適區。

這期間讓我感到最艱難的是2009年,就是這一年的10月,我終於決定離婚。在回顧這一年處於婚姻狀態中的各種探索時,我感到心裏充滿了壓力。

在2010年以後,我感到身心輕鬆了很多。那種沉重感消失不見了。我還記得,回到和自己直覺一致的狀態,釋放掉生活中不起作用的部分,那種感覺是多麽好。

我最喜歡回顧的是2013年。那一年我進行了比其他年份更多的旅行,包括第一次去很多國家,進行關於生活方式和情感關係的演講。那是順暢的、心靈自由的一年,是學習、成長混合著冒險和樂趣的一年。那一年裏我有了很多新鮮的體驗,極大地擴展了自己的舒適區。我開始感覺其他國家也像自己家一樣了。

另一個我很珍視的成長體驗,是花了30天去學習音樂,用GarageBand(蘋果設備上的數碼音樂創作軟件)創作了幾首簡單的歌。那隻是過去130多個月裏的一項體驗,但它對我來說意義很大。在那之前,我一直都不是一個擅長音樂的人。沉浸其中,學習一些基本技巧,這種經曆讓我感到非常有收獲。我播放了一些當初創作的歌,不禁笑了起來。在人生中的某些時候,我願意從生命中多拿出幾個月來,讓自己沉浸在音樂創作中。

◎潛在的成長經驗

第二個問題呢?我問自己,如果我隻能保留過去11年裏的一項教訓,其他的教訓都必須被遺忘,我會選擇哪一個?

我選擇的教訓是:在我無法清醒自主地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道路時,我放緩了自己的成長,而且不那麽享受自己的生活。

無法清醒自主地找到自己的成長道路,一個原因是我讓自己受了太多他人的影響;另一個原因是我讓自己進入了一種非清醒自主的、不付出主動努力的“自動駕駛”狀態。

我看到了一種鮮明的對比:當我不被他人的意見左右、做出自己的選擇時,我就能獲得快速的成長;當我不再付出主動努力,隻是跟隨多數人的方向而不是聽從自己內心聲音的時候,成長進程就開始變慢。

當我學習公開演講的時候,加入頭馬國際演講俱樂部,獲得技能、積累經驗和樹立自信,這些都很有用。但當我停止做那些被安排好的演講,轉而尋找自己的演講機會時,我獲得了更快的成長。一路走來,我從其他演講者那裏學到了很多;但隻有在打破常規、建立屬於自己的演講風格時,我才獲得了最佳成果。

在過去的11年裏,我沒有吸取這個教訓的一個最明顯的領域,是身體鍛煉。我進行了許多試驗,包括睡眠、飲食以及排毒等,並且學到了很多知識。但是,我沒能清醒自主地建立屬於自己的鍛煉方式。這些年來,我隻是進行常規鍛煉,但這些更多是重複性的、維持性的,比如在同樣的路線上跑了一遍又一遍,其間偶爾幾個月也混雜著其他的健身方法。

在身體鍛煉方麵狀態最好的時候,是我清醒自主地進行新鮮嚐試的那些年,大概是1996年—1999年。在這段時間裏,我開始長跑,進行跆拳道訓練。那時我住在海邊,喜歡上了在那裏運動的感覺。我在風裏雨裏奔跑,在生病時也奔跑,不斷更新自己的最佳狀態。我尤其喜歡跆拳道中的對打。

但是,我在過去11年裏的鍛煉方式,多數情況下都很常規。我通常用晨跑來開始新的一天,我喜歡那種規律運動帶來的頭腦清晰的感覺和內心的快樂。運動讓我感覺很棒。在偷懶不鍛煉的時候,我總是會感到思維也變得更弱了。

這就是我沒有付出足夠的主動努力的領域,它讓我想起那些加入頭馬國際演講俱樂部的人。10年後,他們依然在俱樂部裏,依然在做著7分鍾的演講。他們在第一年取得了很多進步,但之後開始停滯不前。他們讓俱樂部的局限變成了自己的局限。他們談論著成為專業演講者,但5年之後仍然在談論著成為專業演講者,隻不過這時拿到了更多的比賽獎杯。這基本上就是我在鍛煉方麵所采取的方式。我推動自己前進了幾年,然後開始停滯不前。

我喜歡自己在演講這條路上所嚐試的方法。我每年都不斷尋找新的方法來挑戰自己,我看到自己一年又一年地持續進步。正因為這種進步,我對演講這件事情變得更加享受。

在身體鍛煉方麵體驗到類似的進步時,我感到非常開心。比如,逐漸增加跑步裏程,或者在格鬥中不斷獲得新級別的腰帶。我還記得用兩小時跑完13英裏,或者飛腿側踢擊穿兩塊木板時,自己是多麽興奮。

在20世紀90年代末,身體鍛煉變成了我生活的主線。這是我非常重要的一項體驗,對我來說至少和工作一樣重要。在那段時間裏,我的財務狀況很差,但身體狀態很好。那些年我清醒自主地進行了身體鍛煉方麵的探索。我讓自己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人的模式,讓自己不要停滯不前。

請一位私人教練可以在短期內讓自己取得進步。我以前嚐試過,這種方法很有趣,在開始階段也很有挑戰性。但一段時間之後,我就覺得這是例行公事。無論何時我遵照他人的某些模式,即使是一種靈活的模式,我也總是會感到難以保持同步。

◎個人成長是一種自我認知

我記得李小龍曾說:“個人成長的好處之一,就是能夠得到自我認知。”訓練是一種心靈層麵上的經曆,能夠幫你發現自己是誰。在很多個人成長的事情中,我都找到了這種感覺,如寫博客、演講、旅行以及情感關係的探索等。這種知道自己走在自我認知道路上的清晰感本身,已經成為我進行新鮮探索的一部分動力來源。

我曾經在身體鍛煉的道路上脫離了自我認知的軌道。多嚐試他人的鍛煉模式,無法教會我更多地認識自己。每種模式都讓我想起那些優勢、弱點、成長等我早已經曆過的東西。我會在短期內變得更快、更強、身材更好,我會碰壁,然後完成超越。這些都是可預見的事情。我可以在一段時間裏提升自己的身體狀態,心靈層麵的收獲卻非常少。所以,這些方式在我的成長過程中都不是可持續的。

在上高中時,我討厭跑步,因為自己在這方麵很差勁。我沒什麽耐力,幾乎都跑不了一英裏。在20多歲時把跑步轉變為一項自己享受於其中的事情,這是我的一種個人成長經曆。最關鍵的不是跑得越來越快,而是擁有這樣一種經曆——你最終把自己的一個弱點變成了優勢。

格鬥訓練也讓人充滿能量。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到自己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強,越來越有力。我感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更加安全了。我可能會受傷,但我對此並不擔心。被別人狠狠踢中肋骨是一種經驗,嘴唇破裂流血也是一種經驗。我學會了相信自己的直覺,在無須思考的情況下果斷出擊。

在訓練過程中我得到了心靈層麵的成長,這會讓我的身體狀態也得到提升。我生活的很多方麵都是這樣。我逐漸變得善於把這種經驗帶到生活的其他領域。

不管怎樣,我們內心的意念本身就會尋求表達。回顧過去的11年,我看到心靈層麵的成長席卷了自己生活的所有方麵——心理、生理、社交、財務等等。清醒自主的成長意味著,有意地尋找這些心靈層麵的經驗教訓,以此來塑造並提升我們的內在自我。這是我們每天都可以做的事情——隻要我們選擇去做。這些日子將是我們內心裏最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