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痛苦,本是常態

關於中國的禪宗始祖達摩,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達摩來到少林寺,麵壁而坐,整日不語。

有一個叫神光的僧人,博覽群書精通玄理,他聽說達摩大師在少林寺,覺得高人離得不遠,於是想去拜訪他。

他去了少林寺見到麵壁的達摩,從白天等到黑夜。剛好那天晚上下了一場大雪,神光立在雪中,一整夜巋然不動,第二天雪沒過了他的膝蓋,達摩看到神光這樣,心生憐憫,就問他:“你在雪中這麽久,所求何事?”

神光流著淚說:“求您大發慈悲,開壇弘法,普度眾生。”

達摩回答:“諸佛之道至高無上,精妙無比。得道的人哪個不是持之以恒,能行無路之處,能忍不能忍受的痛苦?如果單憑小德行和小智慧,並且有取巧怠慢之心,還妄想能夠覺悟,那不過是白費辛苦罷了。”

神光聽到教誨,自斷手臂求道。

然後問達摩:“佛法的真諦,您可以告訴我嗎?”

達摩說:“佛法的真諦,沒有辦法從別人那裏得來。”

人生的真諦和解脫之道,也是如此。

無法從別人那裏得來。

生活中,有時候會遇到這樣的人,他為一件事很痛苦,旁人看了也很痛苦,他自己也很難受,但是就是無法做出選擇,做出改變。

這個時候,他往往會想,為什麽我會是這樣一個我,我能不能變一變,或者誰能幫我把周圍的環境變一變,為何我總是陷在這樣的痛苦之中?

這個人如果滿心裏所想的是,世界上有沒有什麽妙法可以緩解我的痛苦和難受?讓我可以不用麵對如此艱難的選擇,也不用在眼下這種情境下煎熬,那麽這種想法,和依據這種想法所做的很多事情,都如同達摩說的一樣,是白費力氣罷了。

世界上沒有妙法,能夠從痛苦中解脫的人,無不是經曆過很多痛苦。

也就是說,經曆痛苦本身,才是通往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道路。[2]

關於痛苦,逃是逃不掉的。

什麽精妙學說,什麽靈丹妙藥,都不可能真的讓你從痛苦中解脫。

如果你看到一句話,就已經覺得解脫了,那一定是因為你已經從你的成長痛苦裏,走到了領悟和超越的門口。

不是這句話有多神奇,是你自己其實一直走在一條雖然痛苦但卻是朝向光明的路上。

比如,你秉持信念做了很多努力,但不斷失敗,可你仍然沒有放棄。

比如,你相信愛情和真心,雖然經曆了很多痛苦,但是你沒有因此憎恨他人,而是保持著自己一份赤子之心。

比如,盡管原生家庭給了你壓抑的憤怒,但你不是一直在把你的憤怒發泄到無辜的人身上,而是去體驗那份創傷的痛苦,想辦法自己去覺察和化解它,你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願意自己去承擔,不因為自己是個受害者就理直氣壯地去傷害他人。

你一直這樣痛苦著,也一直堅持著,你一直覺察著,身處黑暗也朝向光明,因為你相信光明的所在。

這樣的痛苦,會帶來成長。

心理學,並不是一門讓人獲得良好感覺的學科。

心理谘詢(動力學取向的),很多時候,就是打開防禦走近真相的過程,也會引起來訪者的阻抗或者不適。

如果來訪者的內心真的還沒有做好準備去麵對自己的真相,谘詢師和來訪者都要停在某處,等待那樣一個時刻。

而這個等待對於有的人來說,或許是很久很久。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心理谘詢也好,心理學也好,並不是什麽絕佳妙法,你了解了,懂得了,你頓時就感覺良好了。

它隻是試圖幫助你,去誠實麵對自己罷了。

而這種誠實麵對,有時是很痛苦的。

為了不麵對糟糕的感受、殘酷的真相,我們往往會做很多很多事情去逃避,但是這些事情,這種活法同樣會讓我們深陷痛苦的泥潭之中。

離解脫隻會更遠。

[3]

一個人往往會做很多很多事情,去阻止自己麵對,而他做些事情,也給自己帶來越來越沉重的負擔。令他活得越來越累。

舉個例子,因為這種痛苦在很多人身上都有。

一個沒有被父母很好地接納過,從小就覺得自己很差很自卑的人,他會很拚命努力地去抓住能夠證明自己的東西。

根本停不下來。

他為什麽要拚命努力去證明和抓住呢?

因為他的本能不想體驗“我很差”的感覺,他需要一些東西來讓他離那種令他恐懼的感覺遠一點。

於是他的一生都是和童年的感覺糾纏在一起的一生。

於是他變得特別依賴外界的一切,他人的笑臉和讚同,依賴“我很完美不會犯錯”的感覺——那麽他就變得被這些他所依賴的東西和人束縛,他也就失去了自己,變成了一個求取他人滿意和讚賞的工具。

從開始為了逃避(覺得自己不夠好的)痛苦,到最後淪為失去自我的一個工具,這種痛苦,不僅僅是痛苦,還讓人絕望。

因為它是早已注定的循環,它無法塑造出一個自由的自己。

其實,有一個關於人生的真相是,人生本來就是充滿痛苦、煩惱、遺憾和各種艱難的抉擇的。

這種情況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都適用,除了達摩這樣的得道者。

既然都是痛苦著走向終點,那我寧可這痛苦中,有光明,有自我,有堅持,而不願意我成為一個依賴他人,最終被束縛到毫無自由,隻能求取他人滿意的工具。

[4]

所以,不要逃避。

不是因為要逃離痛苦,而是因為準備好了不再逃避,才是你來到這裏的目的。

心理學,是讓你擁抱自己真相的道路。

這個道路不是藥物,服下你就可以立刻快樂平靜。

你隻是會活得比較真實。你會活得更為誠實。

最終,因為這份誠實,你會獲得和自己與他人的和解,你會活得平靜。

無論一個人怎麽努力去逃避,也逃避不了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自己難以得到接納,這種心靈深處的真實。

你要改變它,除非你去體驗它、走進它、擁抱它。

從你所體驗的痛苦和經曆中積累力量,等你有了力量,你去和那個自己待在一起,這就是和解。

我們最怕的是什麽?

——我不夠好,我不夠被愛,我無法掌控事物,我很不安全……

但是,無法掌控、不夠完美、沒有絕對的安全,本來就是人生的真相。

我們的確無法預知明天和他人如何,連自己也是常常改變的,當意外來臨時我們也無法改變什麽,這個真相令大多數人恐懼。

活在一種被愛被重視被讚美、覺得自己完美的幻覺裏,就可以逃離這個恐懼。

但是,你也就永遠成了一個逃兵。

無法真正安然度過你的人生。

有的人,終其一生,隻是想擺脫和遠離最核心的真實感受,不斷去搜集證明我們足夠完美,我們可以掌控的證據——這樣的人永遠都是這種感受的手下敗將,因為他們從來不能與它交鋒。

還有的人,從此刻或以前就開始,終其一生,去認真麵對自我充滿殘缺和不完美的真相,然後將努力的焦點放在我如何與這個令人恐懼和痛苦的感受相處,接納它,整合它——那麽這就是一條通往自我和解的道路。

如果你的自我裏,有一部分是孤獨、缺失、不被愛、會犯錯的,從而帶來你巨大的不安全感、羞恥感和恐懼感,

那麽隻有聽見、看見、接納這部分的你,你才算是擁抱了自己的真實。

[5]

安然度過人生,獲得持久的平靜的出路,是去嚐試接近這個我們內心深處無比恐懼的真實。

對自己不夠好的真實感知的恐懼,對未來不可知也不可控的恐懼。

接受這份真實。

而不是否認它,拒絕它,逃開它。

這就是誠實。

越誠實,越能通往解脫。

痛苦本是常態。何必抵抗。

攜手同行,看看真相帶我們到什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