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 古老而神秘的多多那

別人在多多那告訴我說,一開始皮發斯基人會向神靈進貢各種貢品,進行各種祈禱儀式,但不會給這些神靈取名,因為他們還不知道這些神靈的名字……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他們從埃及人那了解到了這些神靈的名字……然後,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們找到了多多那神諭所,讓它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是因為多多那是希臘最老的神諭所,當時全希臘也隻有這麽一家。皮發斯基人便問,該不該用野蠻人所使用的神靈名來稱呼自己信奉的這些神,神諭的指示是這樣的:“汝等且用之!”自此之後,他們在祭祀時就會用埃及人的叫法來稱呼這些神靈,並會向這家希臘神諭所進獻貢品。

——希羅多德,《曆史》

索提利斯·達卡裏斯一輩子都在研究多多那這個全希臘最神秘的神廟,他帶我在整個多多那轉了一圈。這裏的生機在很多年之前就已經減退了。這樣一個人類最早、最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卻沒幾個人造訪。

多多那擁有全世界完整程度和壯觀程度都數一數二的露天劇場,在這座劇場旁邊還有一座作用不明的建築物。它的外牆已經露了出來,但研究者才剛進行了一些試探性的發掘工作。這裏可能是座內殿,朝聖者們在此睡下,得到神靈托夢,獲得神諭。埃皮達魯斯就有這麽一座建築物。離這座不明建築物隻有幾米的地方是神廟的基牆,這裏是希臘曆史最悠久的神靈所掌管的神諭所,周圍分散著幾座神廟的廢墟,這些神廟相對較小,另外還有一座基督教教堂的遺址,這座教堂的曆史相對較短些。

大約在公元360—370年間,基督教徒將宙斯趕下了神壇,摧毀了它的神廟,讓神聖的橡樹再無機會說出神諭。然後,他們建起了教堂,祭拜自己所信奉的神明,然而在好戰的部落再三搶掠之下,他們最終見證的是這片穀地的第二次衰敗。公元550年左右時,教堂被徹底摧毀,隻剩下了指向天空的斷壁殘垣,這些斷壁殘垣接下來也徹底倒塌了。洪流衝刷著岩石,大地遮蓋了廢墟,最終,一切都歸於塵土。

當然,聖橡樹並不位於哪座神廟中間。最早期的祭拜宙斯儀式都是在樹邊的露天地帶進行的,祭拜場所周圍環繞著一圈三腳祭壇,它們頭上撐著一口口大鍋。當人們一並擦拭或擊打這些鍋的時候,它們就會震動,繼而發出巨大的聲音。

希臘人會用“多多那的銅鍋”這個俗語來形容吵吵嚷嚷的人,因為這些銅鍋一旦被敲打,就會震動上很久。不過這些金屬製的“鼓”所發出來的聲音並非一成不變。隻要敲擊方式、風向、溫度和濕度發生變化,那它們的聲音也就會有變化,男女祭司們通過解讀它們多變的聲音,分析出了神諭,並將其轉換為文字。

我們覺得多多那的神諭所是這樣工作的,但我們並不能保證這一結論的正確性。因為亞裏士多德在公元前335—323年間撰寫的著作中表示,神廟裏麵的三腳祭壇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多。他描述了來自科孚的還願者所進獻的貢品,其中包含了兩條柱子,其中一條的上麵有一口大鍋,另一條上麵是一尊男孩的銅像,男孩手上拿著條鞭子,鞭子上又懸掛著幾條鏈子。每當起風時,這些鏈子就會敲擊大鍋,發出聲音,人們認為這聲音就是神諭。

在發掘多多那遺址時,人們找到了許多銅製三腳祭壇的碎片,這些銅屑來自於公元前8世紀,通過分析這些碎片,達卡裏斯下結論稱當時神廟四周擺放著許多銅製器皿。這和雅典史學家德蒙撰寫的一份報告(約寫於公元前330年)不謀而合,德蒙表示宙斯神廟一開始沒有圍牆,充當圍牆的是三腳祭壇。

荷馬筆下的多多那是它在公元前13世紀時的樣貌,當時正是邁錫尼時代。過去的人們都認為他的文字隻是一種詩意的想象,但考古學研究又一次證明了荷馬的正確性,因為人們在多多那挖掘出的很多遺跡都屬於這個時代。它們一般都是還願者送上的貢品,比如瓶罐、鶴嘴鋤和邁錫尼式武器。人們還挖掘出了比這更為古老的物件,目前研究者確定早在公元前1900或2100年時,這片聖地就是某種宗教的根據地了。

公元前420年的一塊印章,人們在多多那神諭所附近的約阿尼納南部找到了它。上麵刻著的是俄瑞斯忒斯和他的母親克呂泰墨斯特拉,後者的心髒挨了一刀,正躲藏於祭壇處。俄瑞斯忒斯想把她拽出來,報仇雪恨(她殺死了俄瑞斯忒斯的父親阿伽門農)。

這些石製鶴嘴鋤有3500多年的曆史了。人們在多多那神諭所發現了它們,證明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時,神諭所就已經存在了。

研究者在這裏發現的各種物件都是宗教物品,但發現的所有建築遺址都不早於公元前4世紀。不管怎麽說,他們發現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是發現了眾聖之聖,也就是神廟本身,這就很激動人心了。

最老的那座神廟建造於前4世紀,長6米,寬6米。裏麵有座內殿,還有個凸出的,沒有柱子的結構。在公元前350—325年左右,人們在這蓋了一道石頭矮牆,選用的各塊石頭都差不多。於是聖地周圍便有了一圈寬敞的院子,在這之前環繞聖地的還是三腳祭壇。研究者在其東南角也有些重要發現,可以說它們是整個多多那的考古成果中最重要的。有一回,索提利斯·達卡裏斯來到了一個大坑附近,這個坑位於自然形成的石頭旁邊,裏麵有些打磨過的石頭,看上去就知道是某個祭壇的一部分,裏麵還有些還願者送上的貢品。這地方就是曾經容納了聖橡樹根係的地方!曆史上肯定真有過聖橡樹存在,基督徒們急於將它摧毀掉,所以就把它的根係也一並鏟除了,而其根係象征著的是宙斯的住所(也就是橡樹)和大地之間的聯係。達卡裏斯準確地找到了聖橡樹的具體位置,而在不久之前,人們還以為這棵樹隻存在於神話故事裏。達卡裏斯的研究結果被《皮爾索斯百科全書》所收納,多虧了他的研究成果,我們對這個崇拜古希臘主神的祭祀場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伊庇魯斯的皮拉斯是公元前297—272年間的摩洛希亞國王,享有盛名,也是最後一個成功抵禦了羅馬人入侵的希臘領袖,他在橡樹周圍建了一道更高的牆,代替了之前的圍牆。這堵新牆組成了一個長20米,寬19米的長方形院子,院子的東側敞開著,給聖橡樹留出了位置,而院子中間則有一座大廳,裏麵有愛奧尼亞式柱子。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時,人們建起了一座小型多裏安神廟,其中包括了四條柱子。這座神廟可能是祭拜赫拉克勒斯的,其門廊則可能歸一家愛奧尼亞神廟所有,它所祭拜的是多多那宙斯之妻狄俄涅。

舊城區位於神諭所北邊的一座丘陵上,它現在的名字是帕拉奧卡斯特利恩,最高處是一座由整齊的石塊所搭建的衛城,它的圍牆上有10座塔樓,角落還有2座高塔,麵向神廟的那道牆隻附有一座長方形塔樓。這麵牆所在的方向分布著一些穀地,穀地中的人們可能會仰望這座比他們的所在之處高30米的塔樓,為了讓他們所看到的衛城更為美觀,當時的人們才選擇了這種設計方案。

這裏的戲院和衛城一樣,也都是皮拉斯國王在位時候興建的。這座戲院是建築學上的奇跡,比埃皮達魯斯的戲院更大,是希臘的同類劇院中保存最完好的。

建築者們無視了所有挑戰,在堅硬的岩石之間鑿刻出了這座半圓形的巨型建築物。它的兩條過道十分險峻,整個戲院分為三層,各有21、16和21排石製座椅,一共是58排。戲院最下邊的半圓形的看台。在它和“舞台”之間是一道隻有1米寬的狹窄過道,裏麵有條溝槽。這是收集戲院各處雨水(包括舞台雨水)的管道,然後肯定會將它們排走。排水溝下方的排水室裏有2米多長的鍾乳石,要想長到這麽長的話,那至少需要花費2200年才行。

舞台離觀眾的座位有10步遠。這裏可以容納18000名觀眾,如果將所有座位挨個排起來的話,那它們差不多會有7公裏長。觀眾們可以俯瞰舞台,也可以放眼望向更遠處,遠方有全世界壯美程度數一數二的穀地。舞台背後有一座寬敞的大廳,由13條八邊形柱子所支撐。後來人們又添加了一座石製的前舞台,支撐它的是八條愛奧尼亞式半柱。需要留意的是,戲院有宗教和戲劇兩大起源,人們曾經在祭壇旁邊載歌載舞。實際上,希臘語裏的“choros”就是“跳舞”的意思。

在奧古斯都統治期間,羅馬人修改了戲院的形狀,將它改成了一座圓形競技場。不過他們並沒能破壞能工巧匠們賦予這座建築物的美感和堅固性。為了增加舞台大小,羅馬人拆掉了前5排座位,在舞台和新月形的觀眾席之間修建了一堵9米高的圍牆,目的是保護觀眾。這樣一來,這裏就能舉辦決鬥和角鬥士競賽,或者讓人們與野生動物捉對廝殺。現在,人們還能在這座競技場周圍找到一些石頭牢籠的痕跡,這些牢籠就是關押得到馴化的動物,或者關押野生動物的,這些動物最終都會走入競技場,並被殺死。人們在這裏找到了許多骨頭。另外,舞台下方的白堊層之間有許多自然形成的空洞,不過其形成原因仍屬未知。

巨型半圓戲院的兩頭各有一塊巨大的扶璧,另有三座巨大的塔樓壓陣。第一座塔樓和新月形戲院的中部和上部之間相通,它們之間隻隔著一段階梯,戲院上部和衛城一樣高。於是乎,戲院、衛城和神廟就組成了一個統一而華美的建築綜合體,外部有一塊巨大的庭院保護。這裏守備齊全,麵積巨大,親眼見識過的人肯定都會對公元前3世紀的人們產生一種豔羨之情。

我曾經站在戲院的高處俯瞰下方,感覺頭部一陣眩暈。我也曾經坐在過最高層的最邊角處。目力所及之處皆是一片和諧的優美景色。站在舞台上,朝上方看去的話,能看到層層疊疊,直入藍天的無數排座椅,實在是令人屏息的美麗奇觀。

出於某種原因,組成觀眾席的大石塊散落到了各處,這可能是某場大地震導致的。達卡裏斯在現代工程設備的幫忙下將它們擺回了原位,但這一工作仍然十分累人。

當一位渺小的凡人站在多多那巨大的露天劇場前時,會感到嘖嘖稱奇,無比羨慕。西方的劇作家們現在仍然在從2500多年前的一個小國中吸取永世不竭的靈感,我們今日仍然沿用的許多基本戲劇主題就來自這兒,這個小國是這座戲院的主人,因此我們也能理解它的戲劇成就為何如此之高了。和它們的前輩相比,世界各地的劇院和舞台不僅沒有變得更漂亮,反而像是破破爛爛的小屋。

保塞尼亞斯是希臘的一位旅行家和地理學家,他在150年左右造訪了多多那,當時聖橡樹還巍然挺立,神靈還在提供神諭,羅馬的皇帝們在征服伊庇魯斯時破壞了這裏,但他們也修複了自己造成的破壞。而就在這之前200年,這個世界上最早的朝聖之地還是一片廢墟,生活於神廟上方的山丘中的人不得不逃到約阿尼納。

約阿尼納就位於多多那東北部幾公裏之外的一座湖旁邊,是座夢幻般的巴爾幹城市,與世隔絕,房子都擁有白色的牆壁和灰色的屋頂。

這個崎嶇、繁榮、喧鬧而熱情的地方匯聚了四方的優秀工匠、地毯編製者、紡織工、刺繡匠和全希臘技藝數一數二的銀匠。隻要有人登上俯瞰該城的山丘,造訪阿斯蘭·阿加清真寺(現在是座博物館)的話,那他就能在博物館的遺跡中發現曾屬於多多那的神奇事物。

如果我們能以上帝視角來觀察我們所處的這個渺小的世界,並忽視掉時間因素的話,那我們就會發現,世上的生靈都在以幾乎無法察覺的速度緩慢蠕動著。當人們拋棄了多多那之後,就逃到了約阿尼納,並讓這裏大放光彩。約阿尼納成了伊庇魯斯的首府,也擁有了許多位高權重的主教。接下來,塞爾維亞吞並了它,然後又被土耳其的蘇丹所占領,此後基督徒又在這發動了許多次決絕的起義。在特佩裏尼的阿裏治下,它成為聞名世界的學術中心,有教授希臘文學、拉丁語、法語和其他知識的學校。然而曆史在這之後卻遺忘了約阿尼納,它的統治者為了控製整個希臘而竭盡所能。法國、英國和俄羅斯的使節也在這齊聚一堂,在拜倫勳爵所讚歎的這座城市間穿梭。

土耳其政府意識到一位帕夏大權獨攬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於是將阿裏圍困在了城市高處的城塞內。他最終選擇了投降,在1822年2月22日,他在一座湖中島中遭到刺殺,他的遺願是殺死自己的妻子,以防她落入他的敵人手中。人們將他的頭砍了下來,在約阿尼納示眾。城裏的居民從前任統治者的頭顱邊經過,一言不發。91年後的同一天,希臘人光複了約阿尼納。

約阿尼納編織著象征自己命運的錦緞,用的是永世不衰的絲線,但就在19公裏外的,地處穀地、充滿孤獨的德拉米索斯,人們卻隻能看到一片枯黃的山峰,它們指向天空,一言不發,充滿疑慮。是誰將那棵古橡樹拔起,使它和大地母親分離開來的?為什麽靜止的大鍋會傳出悲愴的聲音?祭司們去了哪裏,女祭司們的命運又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