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家庭生活 一、馬皇後

元璋的大老婆馬氏,原是紅軍元帥郭子興的養女(第二章第一節)。後來元璋做了鎮撫、總管、元帥、丞相、吳國公、吳王,一直做到皇帝,馬氏婦以夫貴,從夫人做到皇後。但是,在開頭,情形相反,元璋是夫以妻貴的,做了元帥養婿以後,軍中才稱為朱公子。[1]

馬皇後的生父馬公,宿州人,犯了殺人罪,逃亡到定遠,把小女兒托好朋友郭子興撫養。馬公的名字無人知道。[2]女兒的名字也從來不見有人說起過。在郭家的時候,也許叫春香、秋香,嫁了人成為朱八嫂,做了皇後成為馬皇後,死後被諡為孝慈高皇後。

這一對夫婦真說得上門當戶對。男方的祖父是逃亡的淘金戶,父親是佃農,外祖是巫師,家世微賤。女方除父親是個亡命之徒之外,無可查考。一個是親兵,一個是養女,元至正十二年(1352),郭元帥和次妻小張夫人商量停當,替兩口子擇日成婚,兩個都是元帥家裏體己人,對女的說是終身有了著落,男的平白做了元帥的幹女婿,平地登天,好不得意。這一年男的二十五歲,女的二十一歲,照那時的習俗都已過了結婚的年齡了。

女人讀書識字,在從前隻有世代書香的官宦人家才有偶然的例子,馬皇後從小是孤女,自然沒有這福氣。那時代的女人,尤其是上層社會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用不著自己做活,照例都裹了小腳,顯得尊貴,也以為美麗。馬皇後卻是一雙大腳,因為淮西地方苦,百姓窮,鄉下婦女得下田工作,做了養女以後,洗衣做飯,倒茶掃地,沒爹娘照顧,長大了也就隻好算了。為了這雙腳,又鬧了一次血案:南京市居民有一樁拿手本領,好用隱語挖苦人,對皇帝怕惹事就拿皇後開玩笑。有一年元宵節,出來一張漫畫,一個大腳女人,赤腳,懷裏抱一個西瓜,到處傳看起哄。恰好朱元璋化裝出來察訪,一見大怒,認得是譏諷皇後的——“淮西婦人好大腳!”一時查不出是誰幹的,下手令把這條街的人全殺了。[3]

馬皇後雖然沒有受過教育,長得不十分好看,卻是一個好妻子、賢內助。

郭子興是粗人,直性子,容不下人,耳朵軟,好聽閑話,做事遲疑沒決斷。朱元璋精細,有野心,說一不二,會千方百計買人的好。兩人性格不相合,又有人在中間播弄是非,郭子興對這幹女婿越發不放心,成天挑錯處,沒有好臉色。軍情緊急的時候,無法擺布,把元璋呼來喚去,一刻也離不開,比對親兒子還親熱。到事情過去,可以過安逸日子了,臉孔又拉長了,幹女婿變成了童養媳,成天得看臉色、受氣。元璋身邊幾個能幹的親信將校和參謀,一個接著一個被調走,帶的軍隊也換了指揮官。元璋知道中了暗算,越發小心謹慎,加意侍候,逆來順受。馬皇後著急,出主意巴結小張夫人,把私房錢帛和將士分的彩頭掃數送禮,求在子興麵前替丈夫說好話。[4]一天,子興發怒把元璋禁閉在空屋裏,不許送茶飯進去。馬皇後背著人偷剛出爐的炊餅給他,把胸口都燙焦了。平時總準備些幹糧醃肉,寧願自己挨餓,也得想法讓丈夫吃飽。[5]渡江時領著將士家眷留守和州,看著老家,有人質在身邊,不怕前方將士變心。打下了集慶以後,連年苦戰,她帶著婦女們替戰士縫戰衣、做鞋子。陳友諒兵臨城下,應天(集慶)的官員居民亂作一團,有的打算逃難,有的窖藏金寶,有的在囤積糧食。她一點不著急,反而拿出宮中金寶布帛,犒勞有功將士。[6]到洪武元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後,她被冊封為皇後。

在軍中見有文書就求人教認字,暗地裏照樣子描寫;做了皇後,讓女官按天教讀書,記得許多曆史上有名婦女的故事。元璋每天隨時隨地,即使在用飯的時候,想起什麽該辦的,什麽事該怎樣辦,用紙片記錄下來,到了晚上往往塞得一口袋全是。馬皇後細心整理,等查問時,立刻揀出應用,省了元璋不少精力。[7]元璋常常對臣下稱述皇後的賢德,提起當年的炊餅,比之為蕪蔞豆粥、滹沱麥飯,又比之為唐太宗的長孫皇後。回宮後當家常提起,她說:“我怎敢比長孫皇後,常聽說夫婦相保容易,君臣相保就難了。陛下不忘和我貧賤時過的日子,也願不忘記和群臣過的艱苦日子,有始有終,才是好事呢!”[8]

她心地仁慈,總是替人求情說好話。元璋在前殿辦事,鬧脾氣要殺人,回官後隨時解說,婉轉疏勸。元璋雖然殘酷到極點,被左說右說,拗不過道理,有時候也敷衍一下,救活了不少的人命。朱文正被猜忌得罪,幕僚多人被處死,部下隨從行事頭目五十多人割斷腳筋。元璋當麵訊問明白,要殺文正,她苦勸說:“這孩子縱然嬌慣壞了,看在渡江以來,取太平,破陳也先,下建康,有多少戰功。尤其是堅守江西,擋著陳友諒強兵,功勞最大。況且隻有這一個親侄兒,縱然做錯事,也該看在骨肉麵上,饒他一次。”文正雖然免死,禁不住發牢騷,又被告發,她又勸說:“文正隻是性剛、嘴直,造反是絕不會的。她母親苦一輩子,指望著他!”元璋口頭答應,派文正到濠州祭祀,隨從人員裏有皇帝派的檢校,一舉一動都有報告,回京後瞞著皇後,還是把他鞭死。[9]李文忠守嚴州,楊憲誣告他不法,元璋要立時召回。皇後以為嚴州和敵人接境,輕易調換守將,怕不大好,況且文忠向來小心謹慎,楊憲的話不可輕信。學士宋濂的孫子宋慎被舉發是胡黨,宋濂連帶被逮捕處死刑,她又求情說:“百姓家替子弟請先生,對待極恭敬,好來好去,何況是皇帝家館的師傅?而且宋濂一向住在原籍,也一定不知情。”元璋不許,到用餐時,發覺皇後不喝酒,也不吃,驚問:“你不舒服嗎?還是不對口味?”回說是心裏難過,替宋先生修福。元璋也傷感了,放下筷子,第二天特赦宋濂,免死安置茂州(今四川茂縣)。吳興財主沈萬三(秀)是全國第一名富戶,有數不清的錢財產業,為著保身家,自動捐獻家財修建南京城三分之一,城修好了,還是不得安穩,檢校們三天兩頭來尋是非;忍著痛,又請求捐獻財物替皇帝犒勞全國軍隊。不料這樣反而觸了忌諱,平民百姓出錢犒勞全軍,圖的是什麽來?這般亂民不殺,還殺誰?其實這也不過麵子話,骨子裏還是要吃沈萬三的全份家當。皇後以為平民富可敵國,不是好事,法律隻能治犯罪的,上天自然會降禍給沈家,不必人主操心。沈萬三充軍雲南雖然留了一條命,果然上天降禍,家產全變成皇家的財富了。[10]諸王師傅李希顏脾氣古怪,教鄉下蒙童慣了,諸王有頑皮不聽話的,常用體罰懲治。一次,打了一個小王爺的額角,手重了,起一個大包,小王爺哭著向父親告狀。元璋一麵用手摸孩子,變了臉色要發作,她又勸解:“師傅拿聖人的道理管教我們的孩子,怎麽可以生氣?”元璋才釋然,不把這事放在心上。[11]

她平時勸丈夫不要以一時喜怒來賞功罰罪,消極的賑災不如多貯存糧食,得寶貨不如得賢才,又說:“驕縱生於奢侈,危亡起於細微。”“法屢更必弊,法弊則奸生。民數擾必困,民困則亂生。”朝官上朝後在殿廷中會餐,菜飯都不可口,告訴皇帝申飭光祿寺改善。馬皇後替國子生立紅板倉,積糧贍養學生家眷。她對人事事周到體貼,自己卻非常節省,穿洗過的衣服,到破都不肯換新的。親自料理丈夫的膳食,對妃嬪不妒忌,對諸子不偏愛。元璋要訪求她的同族人做官,力辭以為朝廷爵祿不可以私外家,可是每次提到父母早死,都忍不住傷心流淚。[12]

洪武十五年八月,馬皇後病死,年五十一歲。病時怕連累醫生得罪,不肯服藥,臨死還勸元璋求賢才,聽直言,慎終如始。元璋慟哭,不再立皇後。義子沐英鎮守雲南,得到消息,哭得吐血。[13]官人追念她的慈愛,作歌追頌道:

我後聖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

懷德難忘,於斯萬年。毖彼下泉,悠悠蒼天。[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