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最真實的自己

我還有一條建議:當你站在公眾麵前時,要想著他們隻是普通人,你要做的就是把他們當作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一樣進行交流,而不要刻意改變自己、偽裝自己;你要像對公司裏的人說話一樣,不要有任何窘迫與不安,做好自己最重要,唯有如此才不會讓你感到膽怯。相信自己,並勇敢地走下去。英格索上校是我見過的最優秀的演說家,我曾向他請教如何才能使演講富有感染力,他說:“做好自己,說出想說的,不能牆頭草隨風倒。”

1881年7月27日,我又在丹佛姆林做了一次演講,那天母親來為我捐建的第一座圖書館奠基。丹佛姆林將該圖書館命名為卡內基圖書館;當設計師向我要盾形徽章時,我就建議他們在門的上方刻一輪散發光芒的太陽,並刻上一句格言:讓陽光普照。

我曾組織一個車隊回到丹佛姆林。早在1867年,和喬治·朗德以及亨利·菲普斯徒步穿越英格蘭時,就有了與至交好友自駕馬車從布萊頓前往因弗內斯的想法。這激動人心的旅行時刻終於來臨,1881年春,由11人組成的馬車隊從紐約出發,開始了一生中最快樂的旅行。這次旅行帶來的年輕與快樂的狀態,是世界上任何良藥都無法替代的。

出發前,我買了一本筆記本,以便每天晚上能記上三言兩語。我已經出版了《環球旅行》,這次隻想寫點文章投給雜誌社,或者僅僅是為我的同伴寫點什麽。後來的一個冬天,我不願挨凍走三英裏去辦公室,就百無聊賴地待在家裏。我想起了這次旅行,就試著看能否寫些文章。結果我文思泉湧,一發不可收拾,當天就寫了三四千字。此後每當刮風下雨不用去辦公室的日子裏,我就靠這一愉快的工作打發時間。寫了二十多次之後,居然寫成了一本書。我把書稿拿給斯科萊布諾出版社,讓他們幫我印幾百本出來好送人。和《環球旅行》一樣,該書贏得朋友們的喜愛與好評。一天,坎普林先生找到我,說斯科萊布諾先生已經讀過此書,很希望能出版此書。

作為一個虛榮的作者,當我聽到別人恭維自己的作品很有價值時,居然就同意了,書名叫做《美國馬車在大不列顛》。此後直到1912年的30年間,每年我都還能拿到少許版稅。書出版後,我收到很多熱情讀者的來信,家人便幫我將它們保存起來。很多殘疾人也來信表達了他們的感激之情,說我的書點亮了他們的生活。在英國,該書也大受歡迎,《觀察者》甚至做了一期讚許性的回訪。不過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優點是自然而然,絕不刻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當初我隻是為朋友寫的這本書。當我們毫無功利之心去做一件事時,往往能做得很好。寫這本書帶給我的快樂,如當年的旅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