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們鋼鐵公司逐步成為行業老大

鋼取代鐵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鋼了,鋼的時代已經到來,鐵將慢慢退出曆史舞台。1886年,當我們決定在埃德加·湯姆森鋼廠附近建立新鋼廠,用於生產各種型號的鋼材時,荷姆斯泰德有五六家鋼廠準備轉讓給我們。

這幾家鋼廠由辛迪加鋼材製造廠所建,初衷是保證所需鋼材的供給。當時鋼軌製造前景一片大好,該製造廠就又計劃建設鋼軌廠。可惜他們缺少獨立的高爐滿足生鐵的供應,也沒有足夠的燃料能源,因而沒有和我們競爭的條件。

收購這幾家工廠對我們有利,而唯一合適的方法是讓他們與卡內基兄弟公司合並。我提出了一個公平的價位,他們建廠花了多少錢,我就出多少錢。他們很滿意,談判進行得很順利。他們本來很怕我會提出過分的要求,但看到我提出原價收購的條件,就都無話可說了。

這次收購完成後,我們對所有的公司進行重組:新卡內基—菲普斯公司於1886年聯合運營,管理荷姆斯泰德鋼廠;威爾森—沃克公司並入卡內基—菲普斯公司,沃克先生被選為董事長;我弟弟則是卡內基兄弟公司的董事長。後來,我們又在俄勒岡建設哈特曼鋼廠,主要生產荷姆斯泰德鋼廠不生產的近百種不同型號的鋼材。迄今為止,我們幾乎能製造各種類型的鋼材,無論是小線釘,還是20英寸的鋼梁。這樣,我就沒有精力涉足其他領域了。

對我而言,1888~1897年的發展壯大是很有趣的經曆。1888年,我們已經擁有2000萬美元的投資,1897年的投資則超過4500萬美元。1888年,我們的年生鐵產量為60噸,到1897年則翻了三倍,將近200噸。1888年,我們的鋼鐵日產量為2000噸,到後來增長到日產量超過6000噸。當時,我們的焦炭廠擁有大約5000個窯,後來數量上翻了三倍,焦炭的生產能力也由每天6000噸增長到18000噸。1897年,我們的弗裏克焦炭公司擁有煤田42000英畝,超過2/3位於康內爾斯威爾礦脈上。我們公司十年來的飛速發展說明,在一個不斷發展的國家,如果一個公司停止了壯大的腳步,那也就是衰敗的開始。

當時生產1噸鋼的代價是:必須開采一噸半的鐵礦石,鐵礦石先由火車運到100英裏外的地方,在那裏裝船走上幾百英裏,再轉用火車走上150英裏到達匹茲堡;還必須開采一噸半的煤礦,加工成焦炭,由火車運到50英裏開外的匹茲堡;還必須開采一噸石灰石,運到150英裏外的匹茲堡。我們怎麽能把加工成的3磅鋼材以2美分的價格出售,而不虧本呢?我承認這對我來說都顯得不可思議,但事情就這樣成了。

美國很快從鋼材造價最高的國家變成了造價最低的國家,連貝爾法斯特的造船廠也成為了我們的客戶,但這隻是一個開始。在現有條件下,盡管美國的勞動力成本較高,可也同樣能造出和其他國家一樣便宜的鋼鐵。如果勞動力自由、滿足、充滿活力,有付出,也希求回報,那製造業的勞動力成本高就自然而然了。美國率先做到了這一點。

在國際市場上,美國之所以擁有極大的競爭優勢,就在於它有最好的國內市場。在出口占據相當大的比重時,即便國內的價格低到成本以下,多餘的產品仍然具有出口的優勢。擁有良好國內市場的國家,特別是已經做到標準化產品生產的國家,在銷售上可以很快贏得優勢,超過國外製造商。這就是所謂的“盈餘法則”,它後來在商界被廣泛地討論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