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滿腔的憤慨,於是辭官回鄉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蒙古人再一次侵犯大同。當時大同的總兵是仇鸞,是嚴嵩的心腹。仇鸞沒有真才實學,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草包。對於蒙古人的來犯,仇鸞又恐又慌,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他竟然賄賂這次來犯的蒙古軍頭目。仇鸞帶著金銀去請求蒙古的俺答,希望蒙古軍暫時不要攻打自己的防區,俺答接受了仇鸞的請求,放棄了攻打大同的計劃,反而引兵去攻打古北口。薊州淪陷,眼看著蒙古人直逼通州,京師也在這個時候告急。這個時候,仇鸞不但沒有想辦法挽回自己的過錯,反而上疏請奏,要求帶兵援助京師,保護皇帝。仇鸞的這個舉動讓嘉靖皇帝十分高興,皇帝稱讚仇鸞膽識過人並任命他為平虜大將軍,讓其帶兵援助各路兵馬。各路兵馬都是一些輕騎,連夜趕路卻沒有攜帶軍糧。於是,嘉靖皇帝下令犒賞他們,但是這個時候戶部尚書李士翱稱暫時沒有如此多的錢糧,皇帝聽後十分震怒,當場罷免了李世翱的官職。

李世翱被罷免後,時任兵部尚書的丁汝夔也慌了手腳。接著他便去求助嚴嵩,而嚴嵩的回答是:“如果軍隊在邊塞打了敗仗或許還能瞞過皇帝,可是蒙古人已經打到了京郊,因此我們無法隱瞞皇帝,隻好等蒙古人搶完後自行離去。”聽完嚴嵩的話之後,丁汝夔傳令下屬將領,沒有自己的命令不許出兵。一些忠臣百般勸說丁汝夔,但是丁汝夔不敢不服從嚴嵩的命令,一直不肯出兵。最後,蒙古兵搶完後便退兵了。

蒙古人撤走後,身為平虜大將軍的仇鸞竟然拿著老百姓的人頭向皇帝領賞,說是自己殺了很多蒙古軍。而嘉靖皇帝又一次相信了他,並且加封他為太保,賞金千兩。曆史上稱這次事件為“庚戌之變”。這次事件最終還是被嘉靖皇帝知曉了,迂腐的嘉靖皇帝認為這是奇恥大辱。為了讓自己泄恨,嘉靖皇帝竟下旨追捕丁汝夔。丁汝夔聽到風聲後,曾向嚴嵩求救,嚴嵩很有信心地告訴他:“放心吧,有我在你不會出事的。”但是沒過多久,丁汝夔還是被處死了,一直到了隆慶初年(1567年)才被追複了原官。其實,丁汝夔是這件事件中的無辜者,如果沒有聽信嚴嵩的話,他也不至於落到這種下場。

又過了一年,仇鸞想再次勾結蒙古人,進而與韃靼講和。他的這種態度徹底激怒了一些正直的大臣,而其中最為憤慨的就是兵部員外郎楊繼盛。

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保定容城人。自小家中貧困,因此立誌發奮讀書。中舉後楊繼盛進入國子監讀書,深受當時國子監的副掌管的賞識。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三十一歲的楊繼盛考中進士,接著進入內閣,開始入朝參政。

楊繼盛同張居正一樣,都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舉成為進士,因此兩人的關係比較密切。年輕的張居正比較穩重,楊繼盛卻是剛正不阿、疾惡如仇,同時也有過人的膽量。但是,楊繼盛的脾氣十分暴躁。

當時,仇鸞與蒙古人談和的條件是同意與蒙古重開馬市,嘉靖皇帝當然也想盡快平息戰亂。楊繼盛聽到這些條件後,十分堅決地反對重開馬市,因為他認為明朝與蒙古人是世仇,如果此時開放馬市,對明朝有害無益。當時楊繼盛不僅堅決反對這種做法,還彈劾了仇鸞,列舉了仇鸞欺騙皇帝、賣國通敵等種種罪名。

然而,從當時嚴嵩在朝廷中的地位來看,公然挑釁他的威嚴是絕對沒有好下場的。接著,楊繼盛就被貶到了狄道縣做了一名典史。楊繼盛在狄道縣任職的期間內愛民如子,並得到了當地民眾的廣泛好評。當時的狄道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各個方麵都十分落後,大部分的村民都不識字。於是,楊繼盛就開辦了私塾,使一百多名孩子都能入校讀書。當一些村民無力供孩子上學時,楊繼盛就變賣自己夫人的衣服、首飾等,還把自己值錢的東西一一賣掉,讓所有孩子都可以讀書,當地的人都尊稱他為“楊父”。

後來,仇鸞隨著勢力越來越大,也變得更不安分,開始與嚴嵩公然作對。一向自大的嚴嵩當然不能容忍這種事情,於是嚴嵩便將當年仇鸞殺百姓冒領軍功的事抖了出來,而膽小的仇鸞在被嘉靖皇帝賜死前就鬱憤而終。

仇鸞死後,楊繼盛又被召回朝廷為官。雖然當年的楊繼盛與仇鸞是天敵,但楊繼盛膽識過人,所以嚴嵩就開始有意拉攏楊繼盛。在嚴嵩的授意下,楊繼盛一年之內升了四次官職,但是楊繼盛不願與嚴嵩為謀。因此,楊繼盛在入朝之後就開始搜集證據,等待時機彈劾奸臣嚴嵩。最有名的便是楊繼盛所寫的《劾嚴嵩疏》,書中列出了嚴嵩的五十奸、十大罪,成為當時最有名的討嚴檄文。

彈劾嚴嵩的奏章上交以後便在朝廷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嚴嵩也成為大家的笑柄,自己提拔的人卻彈劾自己,這在當時是多麽大的笑話。嚴嵩十分震怒,他認為楊繼盛也太不知好歹。因此,惱羞成怒的嚴嵩陷害楊繼盛,將其打入大牢。在牢中,楊繼盛經受各種折磨,在被打傷之後也不能及時治病,隻能任由傷口慢慢腐爛。

嚴嵩沒有足夠的證據所以不能殺害楊繼盛,於是楊繼盛就在牢中關了三年。當時,民間的一些名流和俠士都在想辦法解救楊繼盛,張居正也因此找到了恩師徐階,希望徐階能夠幫助楊繼盛度過難關。但是徐階沒有答應,因為從嚴嵩手中救出楊繼盛是不可能的事。另外嚴嵩是嘉靖皇帝的心腹大臣,如果此時彈劾嚴嵩如同說皇帝無能昏庸一樣。所以張居正的請求他不能答應,因為他沒有資格和嚴嵩發生正麵衝突。

對於恩師的這種態度,張居正也能理解。其實,徐階一直想彈劾嚴嵩,但是時機還不成熟。為了最後能夠成功扳倒嚴嵩,此時的徐階隻能隱忍不言。張居正雖然能理解恩師的想法,但是他還是為獄中的楊繼盛擔憂。最終楊繼盛還是被冠以一些不存在的罪名被賜死了,當時的楊繼盛年僅四十歲。

在“庚戌之變”發生時,張居正還在京城,而他也耳聞目睹了朝廷的陰暗和嚴嵩的通奸叛國行為,張居正認為在這樣腐敗的朝廷下,自己的抱負無處施展。在楊繼盛被賜死後,張居正對朝中的奸臣十分不滿,但是自己又無能力去改變政局。因此,張居正滿腔憤慨,決定告病還鄉。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張居正擔任翰林院編修的五年後,張居正以身體狀態不佳為由,告病回到了故鄉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