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首輔之路——從起初的跌跌撞撞到後來青雲直上 1.徐階用計,嚴嵩大勢已去

張居正離開翰林院後,朝廷依然腐敗、陰暗。嚴嵩的貪婪是無止境的。朝廷在他的掌控下,風氣越來越糜爛,因此暗地裏反對嚴嵩的大臣也逐漸增多。當然,嚴嵩沉浸自己的虛榮中,並沒有發現這些現象。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告病三年的張居正回到了翰林院供職,因為他無法看著朝廷繼續腐敗下去。回歸朝廷的張居正已經不是那個意氣用事的年輕人,朝廷的險惡讓他變得成熟,也使他學會了遇到事情如何隱忍不發。張居正的恩師徐階也經常教導他“內抱不群,外欲渾跡”的為官道理。不可否認,徐階在張居正的仕途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不僅是張居正的恩師,也是張居正為官之路的引路人。

徐階,鬆江華亭人。早年的徐階非常擅長詩文和書法。嘉靖二年(1523年),徐階考中探花並進入翰林院任職編修。《明史·徐階傳》中記載,剛入朝廷的徐階愛憎分明,遇到看不慣的事情就喜歡發牢騷。而當時的嘉靖皇帝剛剛繼位,滿腔熱血的嘉靖皇帝要徹底整頓明朝風氣,其主要的做法就是廢去了老夫子“大成至聖文宣王”的稱號,隻稱呼老夫子為“至聖先師”。

徐階對嘉靖皇帝的做法十分不滿,並因為這件事情惹怒了嘉靖皇帝以及當時的內閣大學士張孚敬。張孚敬雖然為官十分清廉,但是心胸特別狹窄。徐階得罪他後,沒過多久就被貶到延平去做地方預審科長。

當時的延平民風非常亂,很多人都偷盜。徐階到任之後開始整頓民風。在他的整頓下,很快一百多巨盜被捕獲。徐階雷厲風行的手段十分有效,很快大家都聽說了徐階這個人。而徐階在延平一待就是十年,而這十年中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使他變得圓滑老練。一次偶然的機會,當時身為首輔大臣的夏言認識了徐階,並對徐階這個人非常賞識,因此有意栽培他。後來,徐階便因為政績較為突出而被一次次地升官:先被升為黃州的同知,接著又升為浙江按察僉事,然後又被晉為江西按察副使,同時還擔任浙、閩兩個省的學政。嘉靖二十年(1541年),徐階再次被調回了朝廷,任職國子監祭酒。兩年以後,被升為禮部侍郎,隨後又晉為吏部侍郎。那時徐階以一副和和氣氣的態度對待所有人,因此在朝廷中的口碑十分好,而他的一些下屬也經常稱他為“願為用”。另外,因為徐階也寫得一手好青詞,所以他深得嘉靖皇帝喜愛。其實,夏言在死前就意識到嚴嵩的狡詐,但是事情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於是夏言轉而提拔徐階,他認為在自己的得意門生中隻有徐階可以與嚴嵩對抗。而夏言的死也讓徐階了解到嚴嵩的心狠手辣,但是那個時候的徐階還沒有實力與嚴嵩對抗。

夏言死後,朝廷由嚴嵩一手遮天,嚴嵩為內閣首輔,次輔是一個叫李本的人,而徐階的地位僅次於李本。嚴嵩是嘉靖皇帝身邊的“紅人”,最受寵的時候甚至所有事宜都由他傳達。嚴嵩覺得李本這個人比較忠厚老實,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但是徐階就不一樣了,因為徐階是夏言的得意門生,所以對自己的地位有很大的威脅。按照徐階往常的性格,再加上徐階目前的地位,很有可能與自己作對。但是嚴嵩認為,先被貶,後又回到朝廷的徐階想必已經改掉了當初容易衝動的性格,所以遲遲隱忍不發。

出乎嚴嵩意料的是,徐階一直對他表現出友好的態度,但是嚴嵩仍然沒有放鬆戒備,他擔心皇帝寵信他人。史書上記載,當時嚴嵩對徐階是“中傷之百萬”,意思就是嚴嵩用各種辦法排擠徐階。但是徐階隱忍不言,態度也表現得十分謙卑。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蒙古兵卷土重來,九門報急,京師也陷入恐慌。雖然嘉靖皇帝也想召集兵力抵抗,但是由於京城防守長期懈怠,附近的兵力不到三萬,而且都是老弱殘兵。這時,蒙古軍已經在京城周圍方圓十裏燒殺搶掠,不知什麽時候就要攻城。嘉靖皇帝看到這種情況,急切地征求大臣們的意見。嚴嵩卻趁這次機會將責任推卸給徐階主持的禮部。但是徐階不會任人宰割,前思後想,他有了解決的辦法——緩兵之計。徐階認為蒙古軍勢單力薄,並不敢輕率地闖入京城,而蒙古軍無非就是想掠奪一些錢財。既然如此,明朝可以先滿足他們的要求,這樣就可以暫時拖住他們,直到各地的勤王前來救駕。徐階的方法果然奏效,各地的勤王軍隊陸續趕到京城,蒙古軍迫於壓力,迅速撤回。這一次,徐階在嘉靖皇帝麵前博得了信任與好感。也正是這個時候,徐階開始偷偷地發展自己的勢力,最明顯的舉動便是推薦自己的得意門生張居正入內閣。

徐階隱忍的態度,使嚴嵩慢慢地放鬆了警惕。徐階青詞寫得非常好,於是在不上朝的時候,嘉靖皇帝就會經常召他進宮和他單獨談話。而徐階就利用這個機會,經常不露痕跡地說嚴嵩的不是,時間久了,嘉靖皇帝不但不再寵信嚴嵩,反而多了一些厭惡。為了讓嚴嵩徹底放鬆警惕,徐階把自己的孫女嫁給嚴嵩的孫子,以聯姻的方式增進兩人之間的交情。而這個時期,一些反對嚴嵩的人也開始彈劾他,但是都被嚴嵩父子壓了下來,其中很多人都慘遭迫害。

在這時的朝廷中,不僅嚴嵩一手遮天,他的兒子嚴世蕃也開始賣弄財權。這時的嚴嵩已經年近七旬,卻仍然要日夜侍奉在嘉靖皇帝身邊,他逐漸感到力不從心,所以他將大部分事宜都交給了這個荒**無恥的兒子,甚至私底下將全部的奏折交給兒子批複,然後才交給皇帝核查。而嚴世蕃比自己的父親更會討好嘉靖皇帝,因此嘉靖皇帝多次獎賞他。嚴世蕃得到嘉靖皇帝的讚賞後,嚴嵩更是大膽地把全部政務交給他。嚴世蕃的貪婪比嚴嵩更甚,嚴世蕃借著自己的權力,在選拔官員時不看能力和口碑,隻注重官員的賄賂數額。同時,嚴世蕃還借用權力大肆搜刮民財,一時家裏的財產竟可敵國。有記載說,有一天,嚴世蕃和妻子商量將所有的金銀財產全部藏在地窖中,而這時嚴世蕃突然想起這些財產都是仰仗父親嚴嵩才得來的,所以嚴世蕃就請嚴嵩前來觀賞。嚴嵩看到這些財產後,頓時目瞪口呆,隱隱約約地感到家裏將要出大禍。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萬壽宮失火,嚴嵩在這件事情中失去了世宗皇帝的信任。相反,徐階卻得到世宗皇帝的信任並日益加深。此時,徐階決定不再隱忍,徹底扳倒嚴嵩。於是,徐階安排三位禦史先後彈劾嚴嵩,列舉嚴嵩的罪狀,而這三位禦史全部是徐階的得意門生。雖然結果不理想,但是世宗皇帝對嚴嵩的態度明顯有了轉變。接著,徐階又買通了一位深得世宗皇帝信任的名叫藍道行的道長,藍道行通過各種道家儀式來揭發嚴嵩父子禍國殃民的惡行。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當時身為禦史的鄒應龍做了一個夢,夢中他騎著馬在鄉間奔馳。他看到遠方有一座山,山的東麵有一個草做的樓,草樓的旁邊又有一個米堆。馬突然衝向了米堆,米堆倒後草樓也倒了,緊接著高山也倒了。他從夢中醒來後,仔細回想了夢中的畫麵,突然明白了,夢中的米堆就是指“蕃”字,東樓是嚴世蕃的別號,而高山正是“嵩”字。這是上蒼提醒他要為民除害,除掉嚴嵩這個大奸臣。其實鄒應龍早就痛恨嚴嵩父子一手遮天、禍國殃民的行為,隻是礙於他們的勢力太大,所以一直不敢正麵對抗。做過這個夢之後,鄒應龍聯合了幾名禦史著手調查嚴世蕃賄賂一事,然後彈劾嚴嵩父子。嘉靖皇帝知道後勃然大怒,下旨將嚴世蕃打入大牢,由三法司審訊。

這個時候的嚴世蕃似乎一點也不擔心自己的處境。在審判中,他隻承認自己賄賂的事,卻聲稱其他的行為都不是嚴重的罪行。嚴世蕃想,如果三法司上疏提到當初嚴嵩陷害楊繼盛的事情,反而對自己有幫助。因為事情雖然是嚴嵩煽動的,但卻是嘉靖皇帝同意的。一旦三法司想為當年的事情翻案,嘉靖皇帝必然會惱羞成怒。這樣,嚴世蕃不但不會被降罪,還有被獎賞的可能。

當時的三法司確實是這麽想的,他們認為想要扳倒嚴世蕃,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嚴嵩曾經設計殘害忠臣楊繼盛。這件事在民間的影響非常大,足以將嚴嵩父子置於死地,而這種想法恰好也陷入了嚴世蕃設計的圈套。當三法司列舉了嚴嵩父子的罪狀後,於上疏前拜訪了徐階。徐階從審詞當中看出了嚴世蕃的詭計,於是說:“你們是想要嚴世蕃死,還是想要他活?”三法司異口同聲地說:“當然想要他死。”徐階哈哈大笑,說道:“你們給他定的罪等於在救他,當年楊繼盛的案子都是皇上親自定奪的,如果你們揭露出來並要求翻案,就意味著說皇帝無能。以皇帝的猜疑心,他會認為你們在變相的指責他,嚴世蕃就會翻身,你們則不會扳倒嚴嵩。”

最後,由徐階來擬定奏章,這份奏章沒有提楊繼盛的冤情,隻列出了兩條:“交通倭寇,潛謀叛逆。”而這兩條正是嘉靖皇帝最討厭最痛恨的事情。最終,嘉靖皇帝下旨將嚴世蕃殺了,將嚴嵩革職,嚴家的家產全部充公。有記載稱,當時嚴家的家產有二百萬兩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