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初看官場風雲之夏言

張居正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如果沒有意外發生,張居正此時就真正步入了通往最高權力的道路。為了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張居正密切注意官場的動**,他見到的第一場政治較量便是嚴嵩與夏言之間的明爭暗鬥。

正德十二年(1517年),夏言考中進士並擔任兵科給事中。這個職位的主要職責是按照內閣首輔大臣楊廷和的指示清查北直隸皇親國戚霸占民田的劣跡,因為經常與貴族、宦官正麵較量,所以這個職務通常是被民間稱頌的官職。隨後,夏言正式進入內閣,當時夏言的身份是禮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後來首輔大臣李時病故,身為副級的夏言順利升為首輔大臣。夏言的官路算是“一路暢通”,他比嚴嵩早六年進入內閣,其地位也遠遠超過嚴嵩,並且還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因此夏言在嘉靖皇帝麵前十分得寵。而夏言是如何獲得嘉靖皇帝信任的呢?這得從最初的“議大禮”事件開始說了。

嘉靖皇帝是半路登上皇位的,他的前一任皇帝是武宗皇帝。由於武宗皇帝沒有子嗣,也沒有同母兄弟,武宗皇帝病故後也沒有人可以繼承大位,於是大臣們就一致推薦武宗皇帝的堂弟朱厚當皇帝,朱厚就是後來的嘉靖皇帝。

人都有貪婪心,雖然這樣的好事讓朱厚高興了很長時間,但是朱厚並不滿足,他還要給自己死去的父親安上一個太上皇的名號。當然,這樣的做法引起了大臣們的反對,因為這種做法嚴重違背了朝廷的立法。但是嘉靖皇帝對此事表現出非常堅決的態度,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意思辦就不罷休,而大臣們也不肯作出讓步。事情就這樣一直僵持著,後來嘉靖皇帝為了讓大臣們同意,就用一種被稱為“廷杖”的刑罰來威嚇大臣,如果哪位大臣與他唱反調,那位大臣就要遭受廷杖之苦。對那個時候的官員而言,遭受廷杖之刑是非常恥辱的。嘉靖皇帝的這種做法不但沒有見效,反而讓更多的人對此事持反對意見,每天都會有很多大臣冒死進言。當然,夏言不是皇帝的反對者,而是堅決地站在了擁護皇帝的隊伍中。開始,夏言也在反對者的隊伍裏,後來夏言再三琢磨:太上皇隻是一個封號而已,可是與皇帝對立對自己又有什麽好處呢?接著,夏言便義無反顧地擁護皇帝的做法,並勸說其他官員擁護皇帝。在他的說服下,很多持反對意見的大臣也逐漸走向了擁護者的隊伍裏。這種現象讓嘉靖皇帝十分高興,因為他不再是孤家寡人,有了同盟之後這件事就簡單多了。夏言十分懂得見風使舵,也懂得如何才能使皇帝滿意。所以在這次事件之後,嘉靖皇帝便開始重用夏言,一直到夏言被任命為首輔大臣為止。

當上首輔大臣之後,夏言開始驕傲自大,再加上他的心性十分傲慢,並且剛愎自用。在跟同朝為官的官員們相處時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看人,因此官場中的夏言沒有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夏言的這些缺點正是官場中所忌諱的,一旦沒有他人的支持和擁護,夏言就會下台。當時很多人都窺視著夏言身處的首輔大臣的位置,盼他立即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