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雍容進退的灑脫

在古代曆史中,有很多著名的宰相,其中有愛國愛民之人,也有禍國禍民之人。而張居正便屬於擔當天下大任的賢良之臣。

在張居正擔任首輔大臣之後,他便開始為國家大業而籌劃。當時很多大臣都不能理解他的想法,但是對於這種情況,張居正每次都是一笑而過,然後依舊會認真地做自己利於國家的事。

張居正一心想要變革,在他看來,隻有變革才能改變當時政治和經濟的弊端。但是他也清楚地知道,改革的路很艱難,期間會觸怒很多人。比如那些守舊派的大臣。

其實,在改革前他便想好了一切可能發生或者將要發生的情況,也作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在提出變法後他這樣說:“在二十年前,我就有一個願望,那就是我願意貢獻出我的身體,讓人坐在上麵,或者撒尿、或者拉屎……如果有人想要割取我的耳鼻,我也願意,更何況僅僅隻是毀壞我的聲譽。”

在變法進行的過程中,有越來越多的守舊派開始強烈地反對張居正。

在萬曆五年(1577年),大臣們抓住“奪情事件”大做文章,大罵張居正是“不孝子”,甚至還有人罵他是“衣冠禽獸”。在這種狀況下,張居正仍舊保持著冷靜的頭腦,他明白這些人的目的是什麽,因此他對這些流言作出了這樣的回應:“得失毀譽關頭,若打不破,天下事無一可為者。”

在國家大事麵前,張居正總會遇到各種問題並被人排擠。他曾說過這樣的話:“當大過之時,為大過之事,未免有剛過之病,然不如是,不足以定傾而安國。”意思是,如果國家出現了危機,這種狀況就不能再按照常用的方法來解決,而要用特殊的方法來整治,不管這種做法有什麽樣的質疑,但如果不這樣做有就有可能無法救國。

雖然張居正有非常強烈的權勢欲望,但是在封建社會中能做到他這種以國家為己任的卻是十分少見的。一直以來,在以權謀私和以權治國兩者間,他始終是選擇後者的。

張居正接任首輔大臣時的局勢非常特殊——當時萬曆皇帝隻有十歲,沒能力親政。而張居正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既要嚴厲地教育皇帝,又要幫他處理很多朝廷之事。

在萬曆皇帝即位之後,張居正依然非常嚴厲地教育他。每天他都會十分耐心地監督皇帝學習明君批閱奏章的方式,從而避免宦官專權。

在張居正的改革過程中,他十分會把握火候。比如:振紀綱。《明史·刑法誌》中有記載:“世宗時,百官有失儀者,乃使官校眾執之,脫冠裳,就桎梏。”張居正並不主張這種方法,因此在懲罰官員時,張居正並沒有采用這種方法,而是用了“考成法”來督促官員。

張居正一心忠於朝廷,很多時候為了國家利益,他常常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但他幾乎每次都能極為灑脫地雍容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