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出色的駕馭能力

對那些心中有抱負的人來說,雖然有獨特的個性很重要,但是如果其中欠缺了智慧,那麽結果往往會一事無成,而懂得審時度勢的人才會被人稱為具有大智慧的人。

從古至今,凡是創下一番事業的人,都比較善於駕馭時勢。如果一個人什麽時候都墨守成規地來做事,那麽在發展的洪流中隻會成為淘汰者。而隻有能夠駕馭時勢的人才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

縱觀曆史,在政治家的名單中名列前茅的便是張居正。他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性格剛毅,而且在處理大事上也能深謀遠慮;在少年時期,他便喜歡讀詩經,而詩經中的人物對他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張居正在書籍中總結了大量的經驗,因此在時機成熟時,他沒有任何顧慮,會緊緊抓住機會不放手,而且他還擅長駕馭人。從張居正進入內閣一直到擔任首輔大臣,在處理自己和馮保之間的關係上就可以看出,張居正的駕馭人的能力非常出色。

馮保是一個複雜的角色,可以說古代宦官的通病在他身上都有完美體現,比如:疑心重、陰險、狡詐、虛榮等。一旦與人結怨,便會心狠手辣地置人於死地。

在後宮中,馮保並不安分,他培養了一些心腹大臣,處世橫行霸道。據記載,皇上有所賞罰,不征得馮保的同意,就不敢隨意進行。

但是從另外一些方麵來看,馮保這個人與劉瑾和魏忠賢這些人又大不相同。因為他從來不會誤導萬曆皇帝,而是和張居正一起以嚴厲的方式教導小皇帝刻苦讀書,而且在後宮的整頓方麵,他也能經常處理得十分得當。

萬曆元年(1573年),張居正正式升為內閣首輔大臣。在任職後,如何處理馮保成為張居正所麵臨的一個難題:要麽發配到邊境或者直接處死,要麽駕馭住此人,將此人收為己用。

當時朝中局勢很敏感,萬曆皇帝年僅十歲,在一切事宜上全部聽從皇太後李氏的意見,而當時李氏非常信任馮保,甚至可以說是依賴。如果處死馮保,那麽肯定會得罪太後,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如果投靠馮保,就顯得自己十分卑微。於是,張居正最後決定隻能駕馭此人。

在與馮保的相處中,張居正並沒有表現出對宦官的討厭,也沒有表現出自己的卑微。他在保持了自己尊嚴的同時,真誠地對待馮保,再加上自己過人的才能,最終將馮保收服。

而張居正在一些方麵也維護馮保。當時後宮中的宦官經常因為喝醉而作出出格的舉動,結果便是遭到相應的處罰。但是在被處罰之後,朝中的一些言官還是不肯罷休,一次次地提出要徹底杜絕這種事。而張居正對此事的態度是,建議言官大臣,以國事為重,對小事不必耿耿於懷。

萬曆皇帝的母親慈聖皇太後與馮保的關係非比尋常,張居正觀察到了這點,因此經常適度地迎合李太後。但是,張居正也是一個非常有原則的人,一旦馮保犯下了大錯,那麽他一定不會包庇。有一次,馮保身為都督的侄子馮邦寧在喝醉之後無故暴打了衙役。在張居正聽說這件事情之後,立刻寫了一封信給馮保,信中嚴厲要求馮保要對此事作出表態。當時馮保和張居正的關係正處在密切的狀態之中,在收到張居正的信函之後,馮保便招來馮邦寧將他重打了四十大板,並且之後他還將馮邦寧的官職罷去。

在張居正的努力下,宦官不再過問朝中之事,而且在後來的很多大事中,馮保都竭盡全力地幫助張居正。例如後來的“奪情”事件,如果沒有馮保和太後的推動,“奪情”便沒有那麽容易成功。

在張居正任首輔期間,馮保雖然有參政的權利,但是在張居正的控製下,整個朝政都出現了一種宦官不敢阻撓政事的局麵。由此,我們便可得知張居正的駕馭能力有多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