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造就千古名將戚繼光

在用人方麵,張居正從不徇私情。凡是被張居正重用的人,都是具有大才的人。不管是親人還是仇人,隻要有才華有能力,張居正都會加以重用。張居正上台後就曾說過:“不以己之好惡決定用人取舍,而是根據才能推薦部院人選。”

刑部尚書王之誥與張居正是親家,其職位也是由張居正大力提拔而來的。但是王之誥確實是一位賢才,在任職之後做出了十分突出的政績。所以,張居正在提拔人才時,朝中的官員並沒有太大的爭議。因為大家都知道,隻要被張居正加以重用的人一定是大才。一般來說,如果沒有真正的才能,即使是朋友或者親屬,張居正也不會徇私用人。因而,張居正在朝執政期間,其用人之道得到了很多人的稱讚。

隆慶元年(1567年),正是張居正進入內閣的時候。當時明朝的兵力非常鬆懈,邊防更是無紀律可言。俺答再次侵犯中原,在張居正與高拱的合力下,邊防才漸漸有了起色。張居正明白,邊防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在他上台之後便開始調兵遣將,整頓軍事。

張居正經常與一些邊防將士通信,了解當地的軍事情況,並且再加以部署。由於張居正知道邊防將領的挑選關係著國家的安寧,所以他在挑選邊關將領時,既要求英勇善戰,還要求將領一定是足智多謀的人。而張居正一旦挑選了合適的人選,便會無任何顧慮地將各個要塞交予對方。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張居正的用人不疑。

當時明朝有很多有名的將領,包括譚綸、戚繼光、李成梁、王崇古、方逢時、殷正茂、淩雲翼等。也正是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北方的俺答與南方的倭寇才無時無刻不膽戰心驚。而這些將領中最有名的便是戚繼光與李成梁。

隆慶元年(1567年),北方邊防的兵力懈怠,於是張居正便將戚繼光派往薊州擔任主帥。

戚繼光祖籍是山東登州衛,也就是現在的山東蓬萊。他的父親是軍中將士,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當時年僅十七歲的戚繼光繼承父親的職位,擔任登州衛指揮僉事一職,主要負責當地的海防,防止倭寇的侵犯。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夏,戚繼光由於功績突出被提升為山東都指揮僉事。在後來的十餘年裏,山東、浙江、江蘇、福建、廣東都留下了戚繼光的功績。《明史》上這樣評論他:“戚繼光用兵,威名震寰宇。”

張居正進入內閣後,便將戚繼光調往北方,管理薊州、昌平、保定三地的軍事。可以說,這個職務是張居正專門為戚繼光特設的。目的是想讓他多帶兵。但是,與之前的職位相比,戚繼光此時的職位卻是降低了。那個時候的張居正雖然身居內閣,但是事情也不是他一個人就能做主的。對於當時的情況,張居正也無能為力。於是,他便上疏隆慶皇帝,將戚繼光改為總理兼鎮守大將。

戚繼光起初到北方時,軍中紀律十分混亂,於是他便和譚綸商議,從浙江調來了三千名浙江兵。浙江兵最初便是戚繼光親自訓練出來的,每一名普通士兵都能擔當要職,軍中紀律也是非常嚴格的。三千名浙江兵到達北方時,正好趕上下大雨。三千名士兵就站立在大雨中,從早晨一直站到晚上,卻沒有一名士兵喊累。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北方邊防軍起到了震懾的作用。

戚繼光沒有辜負張居正的厚望,在上任後便著手開始練兵,隨後又從浙江地區招募民眾負責屯墾,從而解決了一直以來軍糧短缺的問題。

戚繼光有兩個值得驕傲的發明。第一個是“馬步車”。由於身處平原,因此蒙古騎兵十分彪悍。於是,在與蒙古騎兵的較量中,戚繼光就想到了用大量的車圍成堡壘狀,然後將騎兵以及步兵藏在堡壘後。敵人衝過來,騎兵首先與他們廝殺,同時車輛列陣,一旦有大軍逼近,騎兵便立刻退回車陣裏。等到敵人的騎兵到了近前之後,所有兵力再一起上,這樣就會讓敵人摸不清動向,最終致使其隊形散亂。這樣,曾經善戰的蒙古騎兵在戚繼光麵前就討不到任何好處。

第二個發明是“空心台”。原本京城附近的圍牆是由明朝初期的大將徐達建造的。在嘉靖年間也曾屢次修補過,但畢竟是時間久了,因此幾乎每年都會出現損壞的現象。而整個薊鎮的邊防長達兩千裏,如果某一處有了損壞,那麽整個邊防就都會陷於危險之中;如果每年都出現損壞,每年都進行修補,自然就十分浪費人力和財力。戚繼光考慮到這些問題後便上疏朝廷,建議在牆外麵修建空心台,也可以稱之為“敵台”。空心台高五米,裏麵呈中空,內設三層,上麵設有雉堞,裏麵可以住上百人,並且可以儲存鎧甲、糧草、器械。士兵可以在裏麵時刻觀望周圍的環境,如果出現突發狀況,士兵也能以最快的速度集合兵力。

對戚繼光的建議,張居正是十分讚同的,並且他還親自前往並監督建造空心台。經過三年的努力,共建造了一千二百個空心台,然後從浙江調來了兵力九千人,負責邊防的防守。至此,薊州這個明朝曾經的羸弱之地變得堅不可摧了。

其實戚繼光在最初調到北方時,很多巡撫和兵部的人都十分排擠他。戚繼光在平倭中的功績十分顯著,因此這些人就以“南方兵不適合來北方”的理由反對戚繼光的就任。此時張居正作出了回應,稱戚繼光的才能並不是隻局限於一個地方,在南方可以施展才能,那麽在北方也同樣可以。

在隆慶年間,由於戚繼光的整軍方法比較特殊,很多官員對此十分不滿,致使戚繼光險些遭受滅門之災。而張居正一直堅持重用戚繼光,並且張居正認為,戚繼光的行事作風比較特殊,因此他才是可以成大事的人。

張居正任首輔一職以後,便將譚綸升為兵部尚書,而譚綸也是戚繼光的好友。接著張居正又將自己的心腹梁夢龍調到薊遼,接替譚綸的薊遼總督一職。這樣戚繼光就可以放心地施展才能了,即使再有一些人反對,譚綸和梁夢龍也會及時地給予援助。

張居正十分清楚戚繼光性格中的不足,每次他在給戚繼光的書信中總會極力地教導,並勸說他不要一味地貪功,不管做什麽事都要謙虛謹慎。張居正的這些話是有明顯效果的——戚繼光的脾氣因此收斂了很多。

在鎮守薊州的時間裏,戚繼光在軍事方麵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他不僅根據薊州的地形總結出一套獨特的軍事訓練方法,而且他還摸透了蒙古騎兵的作戰方法。此外,他在加緊訓練的同時還大力地整頓邊防。

戚繼光守護薊州的十六年間,百姓安居樂業,薊州也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繁華景象。可以說,這些不僅是戚繼光的功勞,同時也是張居正善於用人的功勞。

後來,由於戚繼光的軍功非常顯赫,於是他被升為左都督,加封太子太保,最後成為千古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