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用人之道——成大事者,不拘一格選用人才 1.不計前嫌,收服大才之心

在官場中,很多重臣都經常將一些心腹安插到各個重要職位上。北宋的“王安石變法”之所以失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王安石沒有培養一些心腹,而且王安石也不善於拉攏人。當時,反對變法的都是一些朝中大臣,而王安石不僅沒有想辦法拉攏,反而大量起用新人。其實,這些都是導致變法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張居正在了解了“王安石變法”失敗的症結所在後,深刻地吸取了教訓。於是他在起用一些新人的同時,他還不計前嫌地拉攏才華出眾的舊臣。

高拱在朝時,其勢力非常大,因此很多官員都依附在高拱的羽翼下。在高拱倒台之後,張居正正式接任,並且大家心裏都清楚是張居正和馮保一起扳倒了高拱。這樣一來,曾經依附在高拱門下的大臣們便開始不安,而且很多人都認為,張居正一定會借這次機會,徹底將朝中高拱的心腹大臣全部清理幹淨。

高拱在用人方麵十分高明,他的心腹大臣全部是出眾之人。比如,張學顏、殷正茂等。雖然之前張居正想方設法排擠高拱,但是在高拱被革職後,張居正並沒有為難高拱的心腹大臣,反而更加重用這些人才。

在張居正的舉薦下,殷正茂被任職為廣東提督,並且在平定當地動亂和倭寇侵擾的過程中政績十分突出,張學顏被升任為戶部尚書。在張居正改革時,張學顏在清丈田畝方麵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不僅如此,就連當初高拱最信任的大臣張佳胤,最終也投到了張居正的門下。

張佳胤曾經是高拱最得意的門生之一,並且他也是當地有名的才子。在高拱的提拔下,他很快被升任為應天巡撫。但是張佳胤到任後沒多久,高拱就倒台了。張佳胤是一個比較正直的人,他認為自己不曾做過壞事,所以沒必要因為張居正上台而不安。然而,正是在這個緊要關頭,發生的一件民事訴訟案讓張佳胤覺得十分為難——被民眾告上官府的人竟是徐階的三兒子。人們都知道,徐階在辭官返鄉後,經常遭到高拱的打壓。其實,正是因為徐階教子不嚴,所以其三個兒子在當地為非作歹,而高拱也借機將徐家徹底扳倒。當時,徐家的財產全被充公,而且徐階的兩個兒子也被發配到邊疆地區。最後在張居正的極力勸說下,徐階的三兒子才避免了災禍,留在了徐階的身邊。而在高拱倒台、張居正掌管內閣之後,徐階的三兒子又開始胡作非為,硬是霸占了別人家的田地,於是被人家告上了官府。

在了解到這個案子的始末之後,張佳胤開始犯難,他很想為民做主,但是又知道徐階是張居正的恩師,而且這個階段,官場上還有一些傳言稱張居正開始清理高拱的一些舊臣了。在這個敏感時期與張居正作對,下場肯定好不了。但是作為父母官,如果縱容徐階的三兒子,那麽就對不起百姓對自己的信任。在張佳胤反複思量之後,他決定辭官。

張居正在收到張佳胤的辭官信之後,也十分為難。雖然張佳胤的信中隻是稱自己做事的能力還不成熟,覺得自己沒有資格擔當此職,而並沒有提及關於徐家的那件案子,但是聰明的張居正怎能看不出其中的原因。張居正明白,朝中流傳自己要拿一些曾經依附於高拱的舊臣開刀,而張佳胤也正因為受此影響所以才要求辭官的。張佳胤的這件事雖然說大不大,但是說小也不小。如果此事處理妥當,就能起到安撫人心的作用。

而這個時候,張居正也收到了徐階的來信。信中的意思很明了,一方麵,徐階想要張居正幫他澄清高拱所加給他的那些莫須有的罪名;另一方麵,徐階想要張居正平息自己的小兒子鬧下的這場官司。

這下張居正是真的犯難了——一個是自己多年的恩師,另一個是他想借此安撫朝中大臣的重要棋子。無奈之下,最後張居正想到了用“開誠布公”的方法來解決這件事。

張居正不管在處理什麽事情上,一向是單刀直入,從不拐彎抹角。比如,在當初楊繼盛一案時,張居正明知道以徐階的立場是不會答應幫自己的,但是他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高拱在為難徐階時,為了解救自己的恩師,他明知道高拱心胸狹窄,但是張居正還是直接找了高拱。雖然很多人都認為張居正這個人心有城府,但是他的這種處世方式往往達到的效果都非常好。

最後,張居正寫了兩封信,一封是給恩師徐階的,另外一封是給張佳胤的。在給恩師的信中,張居正用真摯的語句敘述了這些年來老師對自己的恩情,然後表示對高拱曾妄加給老師的那些莫須有的罪名,一定會幫老師徹底澄清。而對於另外一件事,張居正詳細地說明了現在朝中的局勢,而這件案子雖然看起來是普通的民事訴訟,但是它牽扯的範圍是十分廣的。在看完信中的利害關係之後,徐階也能體諒張居正的難處,因為徐階也曾擔任過首輔大臣,他也明白一切都應當以大局為重,一旦張居正在這個敏感時期廢除張佳胤,其結果便會造成官場上人心惶惶。

在寫給張佳胤的信中,張居正首先直率地點明了張佳胤真正所顧慮的是什麽,而對此自己也是非常理解的。在信中他還透露,其實當初是他張居正先發現張佳胤這個人才的,雖然沒有機會深交,但是張居正曾多次在皇上麵前極力引薦,所以張佳胤才被朝廷重用。這樣說起來,張佳胤之所以高升是因為張居正的提拔,而不是高拱,所以張佳胤也算是張居正的門生。

不管事實是真是假,但是張居正的這些話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拉近了兩人之間的關係。

信中張居正又說:“不管當初你是由誰提拔上來的,目的都是為國家選拔人才。不管是我身處的這個職位還是你身處的那個職位,其實都是在為國家效力。君子為了效力國家,作風應當坦坦****,你又何必鑽牛角尖,非要分清楚是誰依附於誰的不可呢?如果你一直固執地這樣認為,那麽怎能對得起自己滿腔的報國熱血以及滿腹的才華呢?”

在信的最後,張居正又對張佳胤的才華大大地讚揚了一番。

由於張居正的這些話字字直擊要害,所以在張佳胤看完之後,覺得既羞愧又內疚。最終,張佳胤被張居正的這些話打動,放棄了辭官的想法,並且秉公處理了徐家的案子。

在此後的日子裏,由於張佳胤一直勤勤懇懇地做官,所以在萬曆年間,張佳胤被提升為兵部尚書,並且成為萬曆年間的名臣。

在這件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張居正為官的高明之處——不但安撫了朝中一些大臣動**不安的心,而且他還徹底收服了張佳胤這個滿腹經綸的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