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代嚴母的良苦用心

神宗皇帝的母親李氏是一位典型的慈心嚴母,萬曆皇帝在即位時正是孩童時期最調皮的階段,而作為母親的李太後也不辭辛苦地與輔政大臣共同培養小皇帝。在後宮,李太後執掌大權,每當麵對一些國家政事而年幼的皇帝無法作決定時,都是李太後出麵處理並且將所有的事情處理得非常得當。

李太後出身於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李偉為了擺脫窘迫的境況,舉家來到了京城謀生路。但是到了京城後李家發現,生活相較之前更加困難了,於是李偉狠心地將女兒賣給了裕王府做粗使丫鬟,而當時的裕王便是後來的隆慶皇帝。有一次,醉酒的裕王一時興起,寵幸了當時還是丫鬟的李氏。同年,李氏就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後來的神宗皇帝。在隆慶皇帝登基以後,李氏也因為生下兒子而升為李貴妃。其實,隆慶皇帝之前也有兩個兒子,但是都夭折了,隻剩下李貴妃生的兩個兒子。於是,李貴妃在後宮中便占據了無人可比的地位。但是,李貴妃從不持寵而驕,她天性非常質樸,對想依靠自己上位的娘家人也非常約束,避免給朝廷添亂。當時有很多娘家的親戚都要求封官晉爵,她每次都會讓娘家人帶來曾經使用的瓦刀,然後問:“這是什麽?”家人回答:“瓦刀。”李貴妃就會痛斥道:“以前你們是靠這個生活的,現在已經大富大貴,還不知足嗎?”

雖然李貴妃對娘家人要求嚴格,但是她對隆慶皇帝時的陳皇後卻非常尊敬。每天清早,她都會帶著萬曆去陳皇後那裏請安,即使是刮風下雨的天氣也從沒間斷。後來在小萬曆做了皇帝後,李貴妃仍然一如既往的尊敬陳皇後,因此陳皇後和她的感情也一直很好,幾次對她說:“不要這樣拘禮,況且孩子還那麽小,每天帶他過來請安多辛苦啊!”李貴妃總是回答說:“這是老輩傳下來的規矩,我不敢違反祖宗的規矩,而且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教育。”

萬曆繼位後,已經做了太後的李氏每天都想著如何才能將皇帝培養成一代明君。張居正在成為首輔大臣後立刻上奏,提出了很多針對小皇帝的教育問題的合理建議,而這些建議正符合李太後的心思。因此,李太後將小皇帝放心地交給了張居正。

其實按照明朝祖製,皇帝駕崩之後,其之前在位時的皇後才可以被稱為皇太後。李氏是萬曆皇帝的生母,所以按照宮廷禮儀的規定,她可以被稱為皇太後,隆慶皇帝的正宮陳皇後要在皇太後的稱號前麵加兩個尊字,也就是後來的仁聖皇太後。因為李氏不是隆慶皇帝的原配,所以雖然也被稱為皇太後,但是前麵不可以加兩個尊字。張居正當上首輔大臣之後,便主張給李太後的稱號前也加上兩個尊字,可是禮部大臣堅決不同意,理由是這樣不符合規矩。結果張居正以政局暫時不穩定為由,勸服了禮部尚書潘晟,然後給兩宮的太後各自加了尊字,陳太後稱為仁聖皇太後,李太後稱為慈聖皇太後。

在教育神宗皇帝的問題上,李太後與張居正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培養一代明君而不辭辛勞。李太後對小皇帝的教導十分嚴格。據說,每次皇帝不用心讀書,李太後便會責令他一直跪在地上。在皇帝上早朝的那天,李太後在五更時分便親自到皇帝就寢的地方,讓人服侍皇帝更衣上早朝。另外,因為隆慶皇帝沉迷於女色,所以為了避免小皇帝重蹈覆轍,李太後下令,小皇帝身邊的侍女全部是三十歲以上的宮女。每次在小皇帝聽完講課之後,李太後都要小皇帝將課程內容敘述一遍。

史料中記載,有一次,年少的皇帝偷偷喝了酒,醉酒後命令內侍唱歌給他聽。由於內侍不會唱歌,小皇帝勃然大怒,拿起劍來就要砍他。在左右近侍百般勸解下,最後小皇帝將內侍的頭發割了下來,算是已經“斬首”了。後來,這件事被李太後知道了,非常生氣,她令小皇帝在地上跪了很久以反思自己錯在哪裏。小皇帝一遍遍地請求給自己機會改正,這件事才算了結。

還有一次,太監孫海誘導皇帝喝酒,皇帝在喝醉的情況下,讓他將大太監馮保的養子打傷並騎馬直接衝向馮保的住所。第二天,馮保找李太後哭訴,李太後便毫不猶豫地換上了青布衫,然後摘去了一切首飾,並下旨命內閣大臣通知太廟廢去萬曆皇帝。小皇帝聽說後非常害怕,立即去找太後請罪。可是太後的意思非常堅決,不過,在萬曆皇帝哭訴很久後,李太後終於決定饒恕他。由此,我們能看出李太後為了培養一個有為之君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