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帝王之師——兢兢業業為天下培養“明君” 1.以“天心”為自己的心

隆慶六年(1572年)八月六日,神宗皇帝即位後舉行祭祀大典。大典完畢後,張居正上奏“請以是月中旬,擇日禦文華殿講讀”。隨後,張居正又向神宗皇帝提議:皇帝應在每月的三日、六日、九日上朝聽政,其餘的日子就到文華殿學習。同時,張居正親自挑選了馬自強、申時行、許國、於慎行、餘有丁等六位大臣專門為皇帝講讀。在神宗皇帝即位後的兩個月,父皇就駕崩了。

隆慶六年(1572年)八月中旬,神宗皇帝開始參加日講(日講是明朝時期對皇帝的教育方式),日講的地點在文華殿,侍衛以及執事等官都要退下,由講讀官和內閣學士留守待班。在日講剛開始的日子中,小皇帝一整天課程都非常緊湊,而且張居正也非常嚴謹。每天,小皇帝都要早早地起來讀好幾章的書,然後去接見大臣學習怎樣治理國家大事,接著就要練字。如果沒有遇上大寒或者大暑天氣,皇帝的課程是不能有所變動的。從這些課程的安排中,我們能看出張居正對小皇帝的殷切期望。

張居正為了提高小皇帝的學習興趣,在講讀中采取了特殊的教學方法。《明史紀事本末》裏有記載,隆慶六年(1572年)十二月下旬,張居正主編了一本《帝鑒圖說》並將書送給了小皇帝。這本書以連環畫的方式講述了八十一條曆代帝王的治國之道以及三十六條禍國的惡行,詳細的闡述了興衰存亡的道理。據說,當時小皇帝在看到這本書後非常高興,立刻讓左右學士幫他打開書,而張居正則在旁邊加以講解。張居正那時還曾寫過一封這樣的奏折:“曆史上所記載的興亡治亂的事都如出一轍,隻要延續祖製、聽言納諫、節用愛人、親賢臣、遠小人、勤勞治國,天下就可以大治。”

有一次,小皇帝讀《帝鑒圖說》的時候讀到了漢文帝勞軍細柳的故事,張居正在旁邊指導說:“皇上應該留意武備,祖宗是以武功定天下,如今承平日久,武備日弛,不可不及早講求。”小皇帝聽了之後連連稱是。當小皇帝看到書中說到宋仁宗不喜歡珠寶時,小皇帝感慨地說道:“國之所寶,在於賢臣。珠玉之類,寶之何宜!”張居正聽後很欣慰,他及時教育皇帝:“明君就是要貴五穀而賤金玉。金玉雖貴,但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區區一點點為價卻不低,徒費民財,不適於用。《尚書》中的‘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有物’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小皇帝立刻作出回應:“對,下次後宮的妃嬪們再嫌朕賞賜的東西少,朕就問她們可知道國庫裏還有多少東西啊?”小皇帝的這番話讓張居正十分震撼。

為了讓小皇帝了解打天下的不易,張居正拿來了一本名叫《皇陵碑》的書,這本書是一篇以歌謠的方式記載的自傳。神宗皇帝整整讀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對張居正說道:“先生給的《皇陵碑》,朕覽之數遍,不勝感痛!”張居正也進一步教導說:“自古以來,沒有一個聖人像咱們聖祖那樣吃了那麽多苦。那個時候,聖祖四處流落,甚至到了無以糊口的地步。老爺子和老太太去世的時候,他連棺材都買不起,而這些都是上天為了讓聖祖拯救蒼生而有意安排的,使他備嚐艱辛。聖祖自淮右起義,其目的就是拯救民眾。登了大寶之後,他將所有繳獲來的奇珍異寶都毀掉了,依然穿那些舊衣服。三十年克勤克儉。在仙去那一年,他還召集了鄉裏的農戶和糧長,詢問民間的疾苦。你知道聖祖為什麽要做這些嗎?因為聖祖要締造偉大的基業。而隻有以‘天心’為自己的心,才能創造宏圖大業。現在,聖祖的做法傳到了皇帝您這裏。”神宗皇帝聽完這些話謙虛地說:“朕不敢效仿祖宗,全是受先生的教導。”

在教育小皇帝的時候,張居正還經常說一些隆慶皇帝的事情,他告訴小皇帝:“先帝經常喜歡穿新袍子,新袍子僅穿了一次就被扔掉了,所費甚巨,皆取之於民。如果皇上能節約一件衣服,民間就會有數十人能穿上衣服;如果皇上浪費一件衣服,民間就會有數十人要受凍。所以,您不能不念及如此。”另外,張居正在對小皇帝的教育中還經常采取啟發的教學方法。據記載,小皇帝非常喜歡書法課,有一次,小皇帝在張居正的書法課上寫了兩個大字並受到了張居正的讚賞,但小皇帝還沒高興就聽到張居正又說:“作為皇帝,有一些愛好是可以的,但是絕不可以對書法等愛好產生太大的興趣,否則你的精力就會浪費在這些愛好上而忽略了治理江山。你看當年的宋徽宗,雖然書法獨步天下,但是最終卻因為玩物喪誌而丟掉了江山,做了亡國之君,這些都是前車之鑒!”聽到這番話,小皇帝就主動要求取消了書法課。

在對神宗皇帝的早期教育中,張居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想方設法將神宗皇帝培養成明君。那個時候的小皇帝也非常努力,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