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好事多磨——自古成功多蹉跎 1.逆境求學,八旗子弟獨翹楚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和和和琳在自家的私塾學習了一年後,一起被選入鹹安宮官學學習。鹹安宮官學位於西華門內,與武英殿相鄰,是京城最好的學校。想要進入鹹安宮官學並不容易,必須是八旗子弟中優秀的人才,而且必須才貌雙全。不過,即使具備這些條件,也不一定能夠進入鹹安宮官學,因為鹹安宮每年隻在滿足上述條件的學生中選取八十名左右的學生入學,也就是八旗子弟中每一旗各選十名左右。鹹安宮官學設有管理大臣、協理事務大臣,另外還有滿漢總裁。總裁必須是翰林,教師也多是翰林,翰林在清代都是從進士中選拔而出的,這也說明鹹安宮的師資教育水平以及挑選條件都是很嚴格的。鹹安宮官學不僅開設了一般學校都有的經、史、子、集課,而且還開設了蒙、藏、滿、漢等多種語言課,學科種類在當時非常全麵。另外還教授騎馬、射箭以及火器的使用等課程。當時的鹹安宮官學,具備了培養文武全才的卓越條件,是為皇宮培養服務人才的重要樞紐。

鹹安宮官學雖為貴族學院,卻不收取任何費用,隻需學生負責個人日常的生活費用就可以。憑借著常保的俸祿,剛開始時和與和琳也不必為生活犯愁。不過世事難料,和的父親在他們兄弟二人進入鹹安宮官學不久就離開了他們,和、和琳兩兄弟的生活也開始捉襟見肘。剛開始的時候,和的叔叔繼續供養兄弟二人上學,但是時間一長,和的叔叔對這件事情也不怎麽關注了,和兄弟的日子也日漸艱難起來。和的同學非但看不起和家貧寒的兄弟二人,還經常捉弄他們。和的同學都是些達官貴族的子弟,在貴族子弟眼裏,沒落的和家族是不值得一提的。但和對這些看得很平淡,如果和就這樣屈服於逆境的話,那麽就再也沒有清朝曆史上大名鼎鼎的“和大學士”了。雖然生活異常艱難,但是和從來沒有屈服,在鹹安宮官學學習期間,他學到了許多有用的知識。

和天資聰明,博聞強識,有一種過目不忘的本領,再加上生活的痛苦與折磨,更加激發了他奮勇向上的精神與勇氣。在鹹安宮官學讀書時,他非常用功,因此得到了老師的表揚與稱讚。求學期間,和不僅把傳統國學典籍背得滾瓜爛熟,並且還精通滿漢文字。除此之外,他還掌握了蒙古文以及藏文,他的詩詞書畫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和如饑似渴地汲取豐富的知識營養,也比其他在學校讀書的學生更加努力,因此使得他在同學之中脫穎而出。

清朝中期,由於清朝統治已經處於安定期,全國在乾隆的統治之下呈現出一片安定祥和的景象,因此那些八旗子弟再也沒有剛入關時的勤奮與謹慎。這些八旗子弟大多已經墮落腐化,整天沉浸在“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環境之中,養尊處優、不思進取,每天不是進戲院就是去煙花之地,並且還以此為樂,徹底淪為了紈絝子弟。與這些終日無所事事的八旗子弟相比,和獨善其身,在老師眼中,他更是一個勤奮上進、出類拔萃的學生。

和在鹹安宮官學求學期間,不僅掌握了各種技能,還有一些其他的收獲,他結識了一批有背景的名人子弟,這些都是他寶貴的人脈資源。這些人為和今後能夠得到皇上的重視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他們算得上是和仕途開始的敲門磚。正是由於和在鹹安宮官學係統、全麵地接受和積累了各種知識,才為他今後為官打下了穩定、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