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少年喪母喪父,和曆經磨難

和的父親叫鈕祜祿常保,是一個性情溫和,公正廉明的人。常保世襲了三等輕車都尉後在戰場上指揮有佳,戰功不斷,一步步坐到了福建副都統這個位置上。都統這個職位,在清朝可算得上是一個很有身份的官了。在清朝,都統是駐防八旗的最高軍政長官之一,在邊疆以及個別重要的地區都會派駐都統,用來管製監視八旗駐防軍的一舉一動,有的時候還監管綠營等一些偏重於軍事事務的內容。都統在邊疆權力很大,是代表皇帝來全權負責處理事務的,除了在軍事上,都統在行政和外交上也有一定的職責範圍。都統和將軍是一樣的官職,都屬於一品。副都統和副將軍低一品,均為二品封疆大吏。

和的父親當這麽大的官,卻從未貪圖半點錢財,在位期間是一位難得的清官。家中沒有其他的產業,更沒有其他的收入,一家老小全靠父親一個人的俸祿生活,不過即便如此,童年的和還是能夠衣食無憂。但是這種生活在和三歲那年就戛然而止了,和的母親在生和弟弟的時候因難產去世,年僅三歲的和和剛出生的弟弟從那時起就失去了母愛。常保雖然家中還有妻妾,可和並不是她們的親生孩子,沒有人會花費太多的心思來疼愛和兄弟,兩兄弟從小就在後母們的臉色中生活。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和的父親鈕祜祿常保也在任期去世,這一變故對和兄弟來說更是雪上加霜。那些後母隻是顧著瓜分家業,爭奪財產,沒有人考慮這兄弟的死活,和最悲慘的生活由此開始。那一年,和僅僅九歲,他的弟弟和琳隻有六歲,這是一個最渴望得到家人關愛、保護、疼愛的年齡。可父母已經不在了,並且和兄弟二人還要承擔起生活的重擔,這種磨難,對於一般人來說是很難承受的,可是和咬緊牙關做到了。他在逆境中成長,懂得了隻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這種困苦的生活;隻有依靠自己,才能把自己的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會永遠告別這種無奈的生活。

和的父親常保並未為子孫留下什麽家產,因此,雖然和出生於官宦之家,卻並不能保證日常生活。再加上早年喪母的沉痛記憶,使年幼的和在心理上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沒有了父親,和與弟弟相依為命。為了生存,他們隻得向周圍的親戚朋友借錢,開始的時候還有人願意借,不過隨著和借錢的次數增多,這些人也不願意再與和往來。他們有的是擔心和借錢以後還不起錢,錢財有去無回;有的是看不起和這樣的窮親戚,怕辱沒了身份。所謂是“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此時和的心再次深切地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在中國,長兄為父,和盡量在弟弟麵前充當大人的角色,竭盡所能地為自己和弟弟籌錢。在一次次的求助過程中他曆經艱辛,並且很快地成長起來,這些挫折和苦難都極大地激發了他奮發向上的勇氣。

和小時候的這段由盛而衰、四處借錢度日的經曆,使他磨礪出了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從此以後,他逐漸變得堅忍而又深藏不露、老成持重起來。和就像一棵破土而出的嫩芽,在經曆了無盡的苦楚之後,終於茁壯成長起來,煥發出勃勃生機。

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肯定得經曆一些磨難,和早年的這些磨難絕不是他想要的,但是他無法回避。但和早年經曆的不幸對於他而言也是一種催化劑,促使他盡早地成熟、穩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