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無奈之舉,變賣祖業為求學

和的父親常保去世以後,家境迅速衰敗下來。沒有了經濟來源,在鹹安宮官學上學還需要生活費,在這種“隻有投入,沒有產出”的情況下,和還是堅持要把書讀下去。年幼的和堅定信心:無論怎麽樣,一定要將書讀下去,不僅自己要讀,弟弟和琳也不能放棄,在鹹安宮官學的求學之路絕對不能停止。

為了湊夠上學期間兄弟二人的生活費用,和隻得拉下臉麵,看著別人的臉色向其低頭借錢。他向父親生前的親朋好友借錢,雖然他們是常保的朋友,但是現在常保已經不在了,況且和又是個小孩子,因此極少有人會願意借錢給他。和去親戚長輩那裏借錢,親戚家也是房門緊閉,沒有人願意長期照顧一個沒有父母、沒有收入、無利可圖的孩子。

苦悶的現實讓和不得不再次想辦法,他終於想起自己的祖父曾經留下十五頃官封地,這些地在河北保定一帶,和於是決定前往保定。

和的父親常保有一個部下名叫賴五,常保生前非常信任賴五,一直把自己家裏十五頃的官封地交給賴五來經營。常保在福建當差,也無心過問,賴五趁機撈了不少油水。常保在世時,和家衣食無憂,當然也不在意。可如今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和連生活都快維持不下去了,賴五卻把那十五頃地當成自己家的一樣,上交給和家的銀兩一年比一年少。和在窮困之際,隻能叫上仆人劉全一起去一趟保定,想問賴五借一些銀兩救急。賴五看到和帶著仆人找到他家裏,當然知道和是要賬來了,於是置辦了一桌酒席,並且以禮相待,就好像多年不見的親戚,非常熱情。和知道賴五以前是跟隨父親的部下,也對他謙讓有加。飯後和和氣地說:“我父親當年還在世的時候,對你一直不錯。現在家父去世,家業沒落,我與兄弟和琳生活拮據,上學的生活費用都成問題,所以過來想向你要些銀兩,看在家父當年的情麵上,提給我一百兩銀子,幫助我兄弟二人渡過難關。”賴五以前跟隨常保多年,貪汙的銀子肯定不隻這些,這一點和心裏清楚。不過他知道賴五是一個不爽快的人,就也沒敢要多少,打算能先解決目前上學的問題就行了。不料賴五是一個無恥之人,他看和小小年紀,心想不給你又奈我何?於是就搪塞說:“這幾年保定天氣不好,再加上洪澇等各種災害,基本沒什麽收成。前幾年的時候乾隆皇帝又南巡,百姓的銀子都用來納稅,基本也就斷了收入了,租金都收不上來,哪裏還有什麽錢啊?如果少主人這次你來取個十兩八兩的,我賴五還可以幫你想想辦法,全家生活緊張點,東湊西借也差不多能湊齊。現在你要一百兩,我上哪裏找去?實在是沒有辦法啊!”

和心想你果然跟我來這一套,於是很不客氣地對賴五說:“我家土地這麽多年來都一直是你在管理,每一年上交的錢物都會少上三四成,父親去世以後更是不到五成。你追隨家父多年,我念你年齡比我大,尊敬你,這些事情過去也就過去了,從沒追究過。沒想到現如今我兄弟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了,你還要抵賴推托。”賴五一聽和把話說到這分兒上了,也毫不客氣地說:“這幾年不是旱災就是澇災,天不成全美事,種地的又都是些刁民,租金能拖就拖,能賴就賴,有各種理由不交租金,一個個狡猾得很。我隻是一個管事的,又能拿他們怎麽樣?要不然你把地賣了換錢去念書吧,我這裏是沒有辦法了,別說一百兩銀子,十兩也不成。”

和一聽這個道理是沒法說了,這個賴五根本就不是講理的人,錢是要不到了,反正地契還在我手上,有理衙門上說去,於是便把賴五告上了保定府。可讓和心灰意冷的是,保定府早就收了賴五的好處,與賴五狼狽為奸,串通好了一切,一口咬定和無理取鬧、要挾賴五。與和一起去的劉全怒氣衝天,卻也拿賴五沒什麽辦法。然而和這時候卻冷靜了下來,知道以卵擊石是沒有什麽好結果的,既然這樣,也就不再與賴五糾纏了,於是帶著劉全離開了保定府。

走在回家的路上,和想到弟弟和琳還在等著自己拿錢回去上學,現在又能怎麽辦呢?周圍的親戚都等著看自己笑話,自己卻又身無分文。難道真的要賣地嗎?賣地在古代可不是小事情,隻有敗家子才這麽做。當官的或有錢人家境富裕了有多餘的錢財就會買地,作為自己的家業。而那些家業沒落的,隻要還有辦法,通常不會去變賣土地。總而言之,在古代賣房子、賣地就是敗家子的表現,是被人唾棄的。而和現在的這些地,還是祖上傳下來的官封地,這怎麽能賣呢?但是不賣,自己和弟弟的書肯定是不能繼續讀了,雖然靠著這些地,還能有一些地租勉強維持生活,但就這樣生活一輩子嗎?那樣自己的前途基本是沒了,弟弟和琳的前途也沒了,還是會被人瞧不起;把地賣掉,至少解決了當務之急,能把書讀完,可那樣親戚們又會怎麽看?

此時,年少的和感到如此的孤立無助,他多麽希望有人能出來幫他一把,或者給個建議也是好的。可是沒有,隻有略帶寒意的秋風拂過他那稚嫩的臉,望著那滿地落葉,和忽然明白,自己現在的處境不就正如這滿地的落葉,秋去春來,樹上會重新長出更加茂密的枝葉。如果不在秋天把這些樹葉落下,怎麽熬過寒冷的冬天,來迎接更旺盛的成長?用祖宗的遺產來勉強生存,如果自己沒有能力,早晚也會把這最後一根稻草也丟掉。男子漢大丈夫做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該舍棄的東西不舍棄就沒有機會打拚更好的未來。於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學業,為了功成名就,年少的和毅然決定變賣祖傳的土地。賣地得到的這份錢財,勉強夠和和琳兩兄弟在鹹安宮官學的生活費用,保證了兄弟倆能夠順利完成各自的學業。而兄弟倆也非常珍惜這個機會,知道這些錢是最後的本錢,隻有努力學習,才有機會功成名就。

變賣祖業是和做的第一個重大決定,是正確的,也是非常冒險的,變賣了最後的祖產,兄弟二人便沒有了退路,必須迎頭而上。並且正是通過賣地所得的錢財,和兄弟倆才能順利地在鹹安宮官學求學,使他們受到了良好的傳統教育,也為他們在日後的官場生活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變賣祖業後,解決了經濟問題的和全身心地投入到鹹安宮官學的學業中。那時候的課程是采用《四庫全書》的分類方法,開設經、史、子、集課,和雖為滿人,卻對漢人的這些文章著作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認為滿族這種少數民族要想長期地占有、統治中國,這些知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當時的中國人口中漢人占據了大部分,漢族是中華民族的主要民族,因此相對來說人口較少的滿族人要想統治中國就必須了解漢人的文化和思想,這對於生活在馬背上的民族來說是非常容易忽視的。即便是認識到了重要性,那些滿族子弟也很少有人能學得下去。而且漢族的文化本來就是曆史悠久、難以學習的,這更打擊了他們學習漢族文化的信心。他們認為隻要會打仗就一樣可以做官,還學習這些幹什麽。所以在清朝的科舉考試中,極少有滿族人。不過和卻是一個例外,他學習得非常用心,還對中國的儒家經典特別喜歡。除此之外,和還特意學習了藏語和蒙古語,這兩種語言對於滿族人的統治非常重要,甚至有時比漢語還要重要許多。滿族人聯合藏族人和蒙古族人一起製約漢人,語言理所當然是很重要的。另外,和還在閑暇時間研究了乾隆的詩詞文章和字體,這是與皇上交往的基礎,隻有這樣才能更快地接近乾隆皇帝。和常常想,如果有一天讓我看到乾隆皇帝,隻要能給我開口說話的機會,自己就一定會被皇帝欣賞重用,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理解皇帝了。

由此可見,少年時期的和,已經非常有主見和心計,他看清楚了究竟什麽樣的人才能得到皇上的重用,並開始有目的的學習,這也為他後來的位高權重埋下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