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揣測上意,扳倒李侍堯

我們知道乾隆皇帝從開始知道和就非常看重他,覺得他是個可用之才。不過看好歸看好,如果就這麽提拔和,不找出點理由,很難讓群臣接受,隻會認為和是憑借皇帝的寵幸才得以做官,並無半點才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乾隆皇帝很快就給和找了塊非常好的跳板,隻要和能把握住,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提拔他。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新任命的沈陽奉天府尹海寧來向乾隆述職,趁機上奏李侍堯在雲南貪汙受賄,並且還拿出了李侍堯受賄的記錄和證據。和也在一旁煽風點火,乾隆帝龍顏大怒,於是馬上派和前去雲南查辦李侍堯貪汙一案。

李侍堯的祖籍在遼東鐵嶺,原來是漢軍正藍旗人,後來轉至漢軍鑲黃旗。明朝末年,李侍堯的四世祖李永芳負責鎮守撫順,後來努爾哈赤率兵攻打撫順時歸降於努爾哈赤,他是第一個投降的明朝看守邊關的將領。努爾哈赤授予他三等總兵官一職,還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了李永芳。此後李永芳在攻打遼陽、沈陽、清河時均有立功表現,一直到李侍堯的父親李元亮,更是做到了戶部尚書這一官職。綜上可以看出,李侍堯也是名將之後。

據史書上記載,李侍堯並不高大,卻非常精明,過目成篇,識人才能也異常精準,往往通過幾句對話,就能看清這個人的才幹。乾隆帝還是非常器重他的,認為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先後委任多項官職。而李侍堯也是聰明人,他在二十年間累計進貢一百多次,乾隆帝對他也是非常喜歡。久而久之,李侍堯覺得自己得到了皇帝的信任,自己在兩廣的根基也穩固了,周圍的官員幾乎都是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沒什麽好擔憂的,便逐漸染上了惡習,對地位比他低下的人不放在眼裏,在朝中當然也沒給過和什麽好臉色,這卻被和記在了心上。

和等人趕到雲南昆明府後向李侍堯公布了聖旨,依旨將他停職查辦,隨後就去遊覽雲南的美景了。並不是和貪戀美景,而是他深知這是在李侍堯的管轄區內,幾乎遍地都是他的耳目,而且李侍堯在當地的地位很高,沒有足夠的證據,是扳不倒他的。所以和把自己一行裝成軟弱無能,貪圖享樂之輩四處遊山玩水。李侍堯信以為真逐漸放鬆了警惕,而和派人暗中查訪,果然找到了李侍堯的罪證。

和認為要想徹底扳倒李侍堯,證據不充足是沒什麽作用的,隻有從李侍堯的管家趙一恒那裏打開突破口,才會有大的收獲。趙一恒身為大管家,對所有財物的來龍去脈自然非常清楚。於是和派人把趙一恒綁了過來,連夜嚴刑逼供。趙一恒開始還死命抵抗,拒不承認,後來實在受不了刑罰的折磨,把李侍堯的貪汙過程一五一十地招了出來。

和得到了足夠的證據,心裏就踏實多了,他命人把李侍堯手下的那些官員全都召集起來,並且把趙一恒的供述念給他們聽。那些原來效忠李侍堯的官員遇到這種情況,知道大局已定,不如臨陣倒戈,也好保全自己。於是紛紛澄清自己,將李侍堯的各種罪行一一交代,並稱李侍堯權力重大,各自也是被逼無奈,將全部責任都推到李侍堯一個人頭上。和掌握了足夠的證據以後,才開始審問李侍堯。在聲勢浩大的公堂前,開始李侍堯還胸有成竹地大聲狡辯,在和把各種證據拿出來後,李侍堯再也無力回天,最後放棄了抵抗,一一招認。

李侍堯在職期間單貪汙紋銀就三萬餘兩,乾隆收到和的奏折後,大發雷霆,命令把李侍堯押回京城治罪。和把李侍堯押回京城後,上奏乾隆帝建議對李侍堯“斬立決”。乾隆念及舊情,說:“李侍堯在職期間也算是立下不少戰功,才華橫溢,雖然貪汙受賄,倒也忠心耿耿,罪不致死,定罪之事你們再商量商量。”和也知道李侍堯的所作所為也受到進貢製度的影響,所貪汙的錢財最後大部分都到了乾隆的手中,而且此人確實有真才實學,皇帝還是很惋惜他的。既然皇帝的言下之意要放過李侍堯,那這個事情就不能判罰得太過嚴重,但又要起到警示百官、殺一儆百的作用。三思之後,和與懂得乾隆心思的其他幾名官員上奏為李侍堯求情,乾隆帝最後定李侍堯“斬監候”。

“斬監候”和現在的“死刑緩期執行”差不多,可以通過“秋審”或“朝審”赦免其死刑。李侍堯後來就被“朝審”所赦免,並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被任命為陝甘總督鎮壓回民,協助阿桂處理各項事務。重獲新生的李侍堯感慨萬千,他認為這一切都源自於皇恩浩**,對乾隆帝更加忠心耿耿,任勞任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李侍堯被轉任閩浙總督,並且參與了鎮壓林爽文領導的天地會起義,主要負責糧草以及各種軍需品的供給。一心報主隆恩的李侍堯精明能幹、處事遊刃有餘,很快得到了乾隆帝的嘉獎,恢複了其原來的伯爵爵位。戰事結束以後,李侍堯被列為二十功臣之一,並將他的畫像懸掛在紫光閣。之後沒過多長時間李侍堯患病,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病逝。

李侍堯是一個才高八鬥的曠世奇才,從有關於他的記載可以看出乾隆帝還是非常欣賞他的。李侍堯去世後乾隆帝還賜其銀祭葬,賜諡號為“恭毅”,這足以證明李侍堯的不同凡響。和在處理李侍堯一案時不僅展示了其出色的辦事能力,更是將揣摩乾隆帝心理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李侍堯被和所扳倒並不冤枉,隻能說技不如人。這件事之後乾隆帝對和更加地寵信,也可以憑借此案名正言順地封予和官職。

和憑借李侍堯一案顯示了自己卓越的辦事能力,他與乾隆皇帝的關係也更加密切,在仕途上更是飛黃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