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官場風雲變幻,軍機處曆經艱險

和很會討得乾隆的喜歡,因此在乾隆的提拔下,和很快地進入了軍機處。升官的速度之快,連和自己都不敢想象,他心中的得意可想而知。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和擔任戶部右侍郎的官職,同年的三月份,和又被乾隆任命為軍機處大臣。

年紀輕輕的和被任命為軍機大臣,這標誌著他走上了大權在握的道路。不過,和的官場得意隻是表麵的,因為官場風雲變幻,稍有不慎便會引火上身,即使受皇帝寵信,和也必須步步小心,並且和的第一次官場曆險就發生在軍機處。

自從和進入軍機處後,原本樸實好學、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已經消失不見。俗話說“三年清知府,百萬雪花銀”,少年得誌的和由於皇帝的寵信和大臣們的討好,內心深處那種貪婪的本性逐漸地表現出來,他也難逃金錢的**,開始私下裏以權謀私,收受賄賂。

不過和是一個很謹慎小心的人,雖然他閱曆不深,但是他在辦事之時十分小心。如果有哪個官員要求和幫忙辦事,和總要先仔細去調查這位官員的底細。對於那些交往不深、不明底細的人,和總會努力標榜自己的清正廉潔,絕不收受這些人的賄賂。於是一時之間,軍機處的和拒絕多位官員賄賂的事情也傳入乾隆耳中。乾隆一向討厭那些貪汙納賄的官員,如今聽到自己提拔的和剛正不阿、清正廉明,心理是非常高興和欣慰的。乾隆因此賞賜和五千兩白銀,並恩賜和在什刹海北岸籌建豪華的府邸。

不過,無論和裝得多麽清正廉明,隻要想收受賄賂,總會有人想盡辦法送上錢來。第一位給和送錢的是戶部筆帖式安明,此時的和是戶部右侍郎,算得上是安明的直接領導。不過,由於安明之案的影響,和差點在官場之中走向末路。

安明是一個不思進取、隻想多撈錢的人,和還未進入戶部時,他擔任的職務是戶部司務。由於新尚書到任,當時的左右侍郎根本不把新來的尚書放在眼裏,甚至想盡辦法想要架空尚書的權力,而安明也加入了這個隊伍之中。不過新來的尚書卻不是省油的燈,他經過縝密的調查後,最終得到了兩位侍郎在職期間所犯下的罪證。上奏皇帝後,兩位侍郎被調走,安明也由此降職為筆帖式。此時的安明想要巴結新尚書,可是尚書已經看清了安明的醜惡嘴臉,因此對他不理不睬。不久,和就被乾隆任命為戶部右侍郎,又過了幾個月,升為軍機大臣。安明對和刮目相看,並在一旁拚命地等待機會巴結和。

為了討好和,安明又是幫和采辦石料,又是幫助置辦石獅子,和被人如此巴結,也不禁飄飄然。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和收受了安明的好處,焉有不幫安明出力之理?因此,和就問安明為什麽在戶部隻是一個小小的筆帖式,安明一聽知道有戲,就“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請求和務必要給他做主,給他在新來的尚書麵前美言幾句,讓他官複原職。和心中有數,原本作為軍機大臣,他處理這件事情可謂是不費吹灰之力,但是和心機頗深,他告訴安明要耐心地等待,其實和這樣是為了做到萬無一失。

不久,當乾隆皇帝審查京官之時,和就趁機舉薦了安明,安明也得以官複原職。正當安明準備在任內大撈一把之時,很不湊巧的是他的父親在老家一命嗚呼,安明心中悔恨不已,這幾年為了讓和幫助自己,安明已將家裏的積蓄消耗殆盡,假如此時自己不做官,三年後就更不知道這個官職還能否被自己擔任了。因為清朝禮製規定:“若官吏父母去世,官吏本人應居家居喪三年。在三年守喪期內,若無皇上特許,不能為官。”安明思前想後,最終決定秘不發喪,準備奮力一搏。於是,安明將父親病死之事刻意隱瞞了下來。不過,官場險惡,任何官職都有無數雙眼睛死死地盯著,安明父親病死而他不回去“發喪”的事情很快就被人發現了。在清朝,如果為了保住官位而將家人的喪事隱瞞不報並且不回家守孝,就是犯下了“大不孝”的殺頭大罪。安明“秘不發喪”的事情很快就被戶部的同僚揭發,最終吏部尚書永貴知道了這件事。

永貴連年征戰在外,軍功顯赫,是乾隆十分信任的大臣,再加上他一向看不起靠溜須拍馬而升職的和,因此聽說此事後,氣得拍案而起。為了調查此事,永貴特地派人前往安明老家探訪,最終經過幾番明察暗訪,證明確有此事。永貴信心滿滿,於是寫了一份奏折彈劾安明與和,並說和與安明狼狽為奸。不過,永貴的兒子伊江阿卻將父親要彈劾和之事提前告訴了和,並讓和做好準備。和立即想到了他提攜的安明,於是急忙叫來安明進行詢問,安明知道事情已經敗露,自己已經性命不保,於是跪下來向和求情,讓他看在自己忠心耿耿的分兒上,幫忙照看妻兒,還獻計給和讓他揭發自己。和積極思考補救的辦法,最後他決定先發製人,連夜寫了一份奏折揭發安明父死而秘不發喪之事。

第二天早朝,永貴果然彈劾了和和安明,奏折上說安明喪盡天良,父死匿而不報,而和作為軍機大臣卻居然舉薦安明這樣的無恥小人。永貴一向做事小心謹慎,這次又是有備而來,證據確鑿,他認為即使和受到皇上的恩寵,在事實麵前,其瀆職之罪也是在所難免,而其他反對和的大臣也紛紛附和,永貴勝券在握,內心也不禁有些得意。

乾隆最討厭的就是安明這種不孝之人,因此一聽完永貴的彈劾,立即龍顏大怒,他質問和是否確有此事。和毫不慌張,拿出自己昨夜已經寫好的奏折,呈遞給乾隆,並說自己也正想啟奏,沒有想到永貴先他一步。永貴心想和果然狡詐,而自己的兒子伊江阿也實在不孝,但是好不容易才找到機會彈劾和,永貴又怎會放棄?於是乘勝追擊,說安明父親病故,秘不發喪,戶部上下都已經知道了這個事情,而和作為戶部右侍郎,卻說剛剛才知道,是不足以相信的。安明乃不忠不孝之人,和居然保舉他,分明是有意包庇,犯了欺君之罪,因此懇請皇上給和治罪。

此時的和是由於乾隆的提拔才得以在軍機處做事,地位還不牢固,與永貴相比,自己遠遠不夠分量。而永貴也是乾隆心中的股肱大臣,因為乾隆曾經說過:“天開朕衷,讓朕悉知永貴忠心”。文武大臣們都認為和這次在劫難逃,於是紛紛站在永貴這一邊,就連平時對和阿諛奉承的那些大臣們也站起來反對和。和內心裏恨得牙癢癢,背脊上也是冷汗淋漓,但是他在表麵上還是不動聲色,靜靜地等待乾隆的裁決。

乾隆心中已有包庇和之意,因此假借和已經寫有奏折一事為其開脫,對群臣說道:“和應是受安明所蒙蔽,若爾存心瞻徇,豈能親自劾他?現和與爾等奏折同時呈上,和無故意消弭己罪之嫌,但此事誠如眾愛卿所言,和罪無旁貸,朕即降和二級留用”。永貴明知和包庇安明,但是卻又沒有真憑實據,見乾隆有心放過和,自己也隻好不再堅持。最終,安明被淩遲處死,和卻大事化小,隻落得個失察之罪,被降兩級留任。永貴明白,這是皇上特意給自己留了幾分麵子,而以後想要扳倒和更是不可能了。

經過軍機處的這次凶險,和在心裏暗暗地感激永貴父子,因為正是永貴的彈劾才讓他看清了朝臣的心之所向,哪些人對自己忠心耿耿,哪些人對自己虛與委蛇,心裏終於有了比較明確的答案。伊江阿對自己的幫助和更是沒齒難忘,如果不是他,和真的不敢想象事情的嚴重性,因此他後來對伊江阿大力提拔。機靈聰明的和,在這次事件後變得更加老成與穩重。

對於那些在朝廷之上幫著永貴指責自己的那幫朝臣,和也並沒有馬上與他們翻臉,他隻是與他們虛與委蛇,笑臉相迎。他知道,麵對這些騎牆派,隻有兩種方法對付:其一為應付敷衍;其二為一棒子打死讓其永遠翻身不得。不過此時的和羽翼未豐,他知道自己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因此靜靜地等待時機,培植自己的黨羽。於是,和確立了以自己為中心、弟弟和琳與福長安為左右手的輔佐體係,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官僚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