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天京大火——熊熊烈火,焚我殘軀 1.接旨再度出山,繼續帶兵作戰

曾國藩在得到皇帝同意之後,便在家過起了鄉居生活。他要求請假三年,其實也就一年半的時間,自鹹豐七年(1857年)二月二十九日回家奔喪,到八年六月初七,他再度出山趕往浙江。這期間實際上是曾國藩一生思想、為人處世的轉折點——曾國藩一番居家之後,大徹大悟了許多,前後判若兩人。

曾國藩在家期間,不斷地想起自己從辦團練、建立湘軍到奔赴戰場的點點滴滴,想起在戰場上犧牲的將士們,想起他所遭受的一切。一想起這些,他的心就異常痛苦。痛苦過後他就慢慢為自己療傷,一邊回憶,一邊總結,他終於發現了自己在為人處世方麵存在的錯誤。於是他苦讀《左傳》、《史記》、《漢書》、《道德經》、《南華經》等,希望從中能得到啟發。終於他得到了答案:“大柔非柔,至剛無剛”,這正是他苦苦尋找的。他一下子從黑夜裏看到了光明,心裏的烏雲也一下子散去,他知道以後他該如何為人處世了。

曾國藩居家一年多的時間裏,戰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太平軍的內訌,石達開於鹹豐七年(1857年)五月率太平軍的精銳部隊撤出湖北戰場,從而為湘軍提供了有利戰機。湘軍趁機攻下了九江、瑞州、撫州等地,控製了兩湖、江西等大部分地區。而下一步他們打算進攻安徽。

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讓鹹豐帝格外高興,於是他對湘軍的將士們封官加賞。胡林翼加太子少保,楊載福為提督,李續賓升至巡撫,湘軍的其他將領也得到了相應的封賞。這一切讓曾國藩感覺很是不平,想想他辛苦創立的湘軍,在戰場上殺敵立功,將領們人人封官,而他卻失去了光宗耀祖的大好機會。想到這些,他心裏是什麽滋味都有。

此時他雖然很想返回戰場,可是礙於麵子,他遲遲提不起筆。

鹹豐八年(1858年),石達開率大隊人馬進入浙江,以驚人的速度攻占了常山、江山等地,準備對衢州發起進攻。此時胡林翼向鹹豐上書,讓曾國藩出山,帶兵赴援浙江。胡林翼此次上書原因有二,一是讓曾國藩助他一臂之力,二是報答曾國藩對他的推薦之恩,讓曾國藩謀得一點實權。而皇帝也考慮到隻有曾國藩才能統領湘軍,他的地位無人取代,要想早日鏟除太平軍,隻有讓曾國藩出山。鑒於此種形勢,皇帝便命令曾國藩出山統兵。

鹹豐六年(1856年)六月三日,曾國藩接到諭旨再也沒提任何條件就迫不及待地整裝待發了。因為再次出山是曾國藩盼望了許久的事情了。這一次他滿懷希望——經過一年多的深思熟慮,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贏得更加精彩。

曾國藩首先來到長沙,會見了駱秉章和左宗棠,和他們一起共商大計。雖然在曾國藩剛居家時,左宗棠曾經罵他不該負氣離湘軍而去,不該向皇帝要官位。想到這些,曾國藩突然感覺左宗棠罵得對,如果自己當時不離開湘軍,此時的他早已功名遠揚了。這一次他要以老子的“大柔大非”以屈求伸的態度處理好與所有文武官員的關係。

當曾國藩見到左宗棠時,他以無比真誠的態度麵對左宗棠,這令左宗棠很是感動,致使兩人的距離近了許多,又像當初那樣和睦了。在兩人交談間,左宗棠發現曾國藩已和以前大不相同。

之後,曾國藩又接連拜訪了各衙門,他要為湘軍和他自己搭橋鋪路。作為一湘軍大帥,親自屈身小府小廟,且畢恭畢敬,這讓長沙各級官府深受感動,因而他們表示一定全力支持湘軍,為湘軍提供兵馬,提供糧餉。

經曾國藩和駱秉章、左宗棠商議,先由湘軍張運蘭、蕭啟江各帶四千人,吳國佐帶千餘人,在曾國藩的率領下進入浙江,做好備餉備械的工作。

曾國藩在長沙待了十幾天之後,趕到武昌。在武昌,曾國藩也像在長沙那樣,親自去各衙門拜訪,且畢恭畢敬,而武昌城裏的官員們也都表示全力支持,為湘軍提供一切物資需要。胡林翼更是舉雙手讚同。做完這些事情之後,曾國藩坐船趕到了黃州府下遊五十裏處的巴河,與彭玉麟、楊載福、李續賓、鮑超等人會合。

見到了他們,曾國藩像見到親人一樣,免不了淚眼模糊。這一別就是一年多,這一年多裏他時刻想念著這些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但此時不是抒發感情的時候,幾番問候之後,大家共商軍機要事。經過一番分析,曾國藩做出了如下方案:由曾國荃率領吉字營圍攻吉安;由李續賓、彭玉麟、曾國華、鮑超等營在安慶落足,進入安徽戰場;由曾國藩率領其餘部隊支援浙江。

各軍執行作戰方案,依計行事。曾國藩率領蕭啟江、張運蘭、吳國佐各部援浙。為保險起見,李續賓從自己的部隊裏撥出千餘人作為曾國藩的親兵護衛營。曾國藩想起江西巡撫還沒去拜會,於是便命部隊到江西河口待命,自己來到了江西巡撫衙門,見到了時任江西巡撫的耆齡。耆齡不像陳啟邁、文俊那樣故意刁難曾國藩,而是表示全力支持湘軍,為湘軍提供一切需要。曾國藩很是高興,因為一直以來困擾他的軍餉大事終於解決了。

鹹豐八年八月,曾國藩率領部隊駐守在贛閩兩省之間的弋陽、雙港、金溪等地。次月,在江西建昌駐守,準備入福建。此時的劉長佑也駐新城,準備入福建。曾國藩得到消息之後命令張運蘭、蕭啟江由廣昌、杉關入閩,而他的大營則一直駐在建昌。

這一次曾國藩的出山,可謂一路順風。由於他的處世圓滑、“大柔大非”,讓他取得了一係列的成就,改變了以前的困境。他認為,按照此進度,一年之內全殲太平軍不成問題。可是事情的發展往往難以預料,誰也沒想到,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軍事形勢會發生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