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湘軍初戰,未迎來理想結果

曾國藩經過長沙時,奉承停留了兩天。此時,曾對曾國藩冷嘲熱諷的人如今對他巴結奉承,笑臉相迎,不斷地說著恭維話。對於這些,曾國藩心裏罵著他們,但表麵上還是笑臉相待。因為他知道,要想在某個地方站穩腳跟,千萬不能得罪地方官員。盡管此時的曾國藩手上有近兩萬人馬,可是他卻沒有一點專橫跋扈、盛氣淩人的樣子。

這時候的太平軍將領石祥禎率隊已經占領了嶽州、湘陰、寧鄉,現在戰火即將燒到長沙,這可急壞了湖南巡撫駱秉章。他慌忙找到曾國藩,請曾國藩派兵鎮壓太平軍。曾國藩豈敢不從?更何況他也想試探一下太平軍到底有多麽大的戰鬥力,能在短時間之內連攻嶽州、湘陰、寧鄉,於是他便決定小試牛刀一番,派湘軍前鋒儲玫躬趕往寧鄉,進攻太平軍。

湘軍組建已有好長時間,可是從未和太平軍進行過真正的較量,彼此都不了解對方的實力,所以交鋒起來都很小心。太平軍的將領石祥禎也是久經沙場,所以他行事比較謹慎,隻在寧鄉和湘軍的前鋒部隊作戰,並不做大的動作。之後,他見這支湘軍果然不同以前的綠營兵,個個勇猛善戰,如果堅持下去,必會有大的犧牲,所以石祥禎便調頭逆行,放棄了嶽州、寧鄉、湘陰,在湖北駐足。

此時的曾國藩得知這一情況後,十分高興,他認為太平軍一定是害怕了,所以才棄城而逃。此時湘軍士氣大振,曾國藩打算追擊太平軍,趁機消滅這支隊伍。於是他派胡林翼、塔齊布、林源恩從陸地進攻通城,並約定與王部隊會攻蒲圻。與此同時,曾國藩率大軍走水路前往嶽州。

當石祥禎退後不久,太平軍另一將領林紹璋便率軍前來支援,兩人一商量,便掉頭向鹹寧和蒲圻進攻。此時王的部隊正浩浩****從長沙出發,完全沒有想到危險正向他們逼近。當隊伍行至嶽州城附近的羊樓峒時,與掉頭而回的太平軍相遇,一陣拚殺之後,王便率領部隊逃到了嶽州城。由於太平軍長期在嶽州城作戰,所以對這裏的情況了如指掌,他們兵分兩路把王等人困在了嶽州城裏,此時這支軍隊猶如甕中之鱉,可謂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此時的曾國藩已行至南津,當他聽說太平軍卷土重來勢力強大且已包圍了嶽州城時,便決定用炮船救嶽州。太平軍沒想到湘軍的炮火如此猛烈,為了免受無謂的犧牲,他們稍作撤退,僅留了少許力量。在曾國藩的指揮下,最終救出了被困的王等人。當曾國藩看到會師後的太平軍力量比先前增加了一倍後,也不敢小視,眼下所困部隊已經突圍,便下令撤退,決定不和太平軍硬拚。因為他要保存湘軍的實力,不能初次出師便損兵折將。

太平軍見湘軍撤退,便一鼓作氣拿下了嶽州、靖港、湘陰、寧鄉、湘潭等地。如果把這幾個地方連接起來,便像一把鋒利的巨鉗,將長沙城死死地卡在鉗口中。顯然,長沙城再次麵臨著大難。可以說湘軍的這一次初戰並不順利,鑒於這一點,曾國藩沒有回到長沙,他怕那些官僚說三道四,於是他決定駐紮在長沙城外。

湘軍這一次出師的結果不但出乎眾人的意料,也出乎曾國藩本人的意料。早在出師之前,他就向皇帝表明了決心,誇下了海口,沒想到結果竟是沒奪回一塊失地。所以他無臉駐紮長沙城內,盡管湘軍的勢力並無損傷,但對於那些長沙的官僚來說,沒有任何功便是罪過,這自然要招來他們的一番議論。湘軍的退兵,讓長沙城裏的官紳們議論紛紛:“像曾國藩這樣一介書生怎麽能帶兵打仗呢?戰敗是意料中的事”;“害我們白白捐了那麽多銀兩,留著這樣的軍隊也沒用處,不如解散了”;“我看還是讓曾國藩繼續回家守孝吧”……

而坐在船上的曾國藩望著茫茫江麵,心裏則有些生氣——那些湖南的官紳不能夠體諒他,不能夠站在他的角度上想問題,隻顧一個勁兒地埋怨指責他。誰不想打勝仗?對於讀書人曾國藩來說,更想打一場勝仗,可目前他不能硬碰硬,太平軍的勢力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要保存實力,不能讓剛成立的軍隊毀於一旦。

此時的曾國藩極為渴望打一場勝仗,在稍作整頓之後,他馬上召集湘軍將領商量下一次作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