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書生將軍,治軍有特色

古代人認為,軍隊上的事,向來就不是文人的能力所及,這是因為軍隊上的事都是些廝殺之事,靠武力取勝,而文人所學的之乎者也,子曰詩雲等,和戰爭扯不到一起,所以才有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說法。而一代書生曾國藩卻推翻了這種說法,創造出了有名的一代勇軍,正是靠著這支勇軍,才保住了大清的江山。可以說,曾國藩的膽識和魄力以及從他身上體現出的超人的軍事才幹,能讓所有人佩服。

曾國藩“投筆從戎”成功創立湘軍,是19世紀中國文化的重要體現,湘軍也成為了曆史上第一支由讀書人創立和領導的軍隊。他的挺身而出就是為了捍衛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一向提倡“拜上帝教”的太平天國在曾國藩眼裏就是西方文化妖魔化的體現,所以他有責任去消滅西方文化妖魔,於是,便勇敢地站起來,擔負起了使命。盡管他屢戰屢敗,可他毫不氣餒,表現出一代儒生和反叛者勢不兩立、誓不共存的殉道精神。

曾國藩曾經編寫過發動和鼓勵當地百姓團結一致共同對抗太平軍的韻文《保守平安歌》,此韻文共分《莫逃走》、《要齊心》、《操武藝》三首,從宣傳上起到了鼓舞民眾的作用。

曾國藩的得力幹將大多也是讀書人,他們是一批來自湘鄉的讀書人。曾國藩、羅澤南、王被人稱為“三個性格迥異的湘鄉人”,另外一位和曾國藩初建湘軍的文人是湖南新寧人江忠源。

羅澤南文采不在曾國藩之下,他一生著述頗豐,有《西銘講義》、《人極衍義》、《小學韻語》、《皇輿要覽》等,曾受到過湖南籍理學大師唐鑒的賞識,還得到過雲貴總督賀長齡的佩服,讓其子拜羅澤南為師,同時一些有誌青年也紛紛拜他為師。他在湘鄉一帶很有名氣,有“湘鄉第一教書先生”的美譽。

除了以上三人外,還有李續賓、李續宜、劉蓉、劉典等文人,他們都是湘軍的頂梁柱。

湘軍的一大特色便是書生治軍,在湘軍將領中,書生出身的達到了百分之五十八;湘軍的高級將領中,書生出身的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七。整個湘軍的文化水平由此可想而知。

湘軍正是由這些書生創建。湘軍中有文人,有武將,更有文武兼備之人,而正是有了他們,才有了不同凡響的湘軍。

雖然後來湘軍初次戰敗,但最終還是掃平了太平軍。從湘軍和太平軍十多年的作戰中可以看出,曾國藩和他手下的幾位書生確實具有卓爾不群的軍事天才,而正是由於他們的優秀才幹造就了一支名揚全國的湘軍,其實這也正是曾國藩當年所說的勁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