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奠基之石——得力幹將羅澤南

曾國藩一生門生眾多,幹將也無數,而被人稱為湘軍儒將、悍將的羅澤南便是曾國藩得力幹將中的一位。

當年曾國藩奉旨辦團練時,可謂是白手起家。他擁有的無非是一個二品侍郎的職位,該職位在朝中管用,可到了地方無權無勢還不如地方的鄉紳官吏。

考慮到這一點,曾國藩初到長沙,便把羅澤南拉到了自己的身邊。因為羅澤南是普通老百姓,當時的羅澤南手裏擁有一支千餘人的武裝力量。當時在家為母守孝的曾國藩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才願意出山辦團練的。因為曾國藩看出,這個羅澤南將來一定會有大作為。

羅澤南,字仲嶽,號羅山,湖南湘鄉人,比曾國藩要大幾歲。他身世淒慘,生活貧苦。當時他的父親為供他讀書,甚至典當了家裏的衣物,以致羅家家境被人稱為酷貧,平時家裏無糧,天天為吃飯發愁。由此可知羅澤南的生活環境有多麽惡劣。

羅澤南讀書時,由於家裏買不起煤油,他便到外麵借助月光讀書。冬天他常常凍得渾身失去知覺,夏天他常常被蚊蟲咬得一身疙瘩,而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廣讀聖賢書的。十九歲時,他含辛茹苦的母親去世;次年,疼愛他的祖父去世;幾個月之後兄嫂也相繼去世。二十九歲那年他外出趕考,不知道家鄉遭遇了千年不遇的大旱。當他考試歸來時,他的三個兒子已被活活餓死。十年間十一個至親至愛的人從他身邊消失,換作別人早被打擊得委靡不振了,而羅澤南硬是從這些沉重的打擊中挺了過來。

不滿二十歲的羅澤南為了謀生,便在縣內開館講學。他的教學方式獨樹一幟,招來了許多學生。他上午講文,下午教武,備受學生們的喜歡。後來的湘軍名將李續賓、李續宜、王等都是羅澤南那時候的學生。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前後,曾國藩的兩個弟弟也慕名投到羅澤南的門下學習。

鹹豐二年(1852年),當太平軍攻至湖南時,羅澤南便放棄學館,開始操辦團練。由於他的名望,很快他便組成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隊伍。隊伍裏麵有他的弟子,也有鄉裏的年輕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隊伍中人人有一身本領,高喊殺敵報國,人心振奮。而也正是這支區區一千人的隊伍,為曾國藩的軍事生涯奠定了基礎,也增添了他建功立業的信心。在曾國藩的賞識和提攜下,羅澤南有了施展自己抱負的舞台,他不斷地告誡自己,要不負眾望,為國殺敵建功立業。後來,他成為了曾國藩最得力的助手和幹將。

羅澤南雖身在軍營卻不忘學習,白天投入戰場,晚上則在營中讀書。在湘軍中除了曾國藩愛讀書之外,便是羅澤南,他們二人被稱為儒將。羅澤南告訴他的部下,讀《大學》也能打仗,他說熟讀《大學》,方知“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由此可見,羅澤南並不是死讀書,而是有一套方法。他的弟子李續賓,臂力過人,射擊極精,英勇善戰,而以前的李續賓卻自負清高,無視他人。但之後,受到羅澤南的感化,他改變了很多,最終成為羅澤南手下的一名文武雙全的勇將。

當曾國藩辦團練漸成規模改組湘軍時,羅澤南又協助其處理複雜事務,一直跟隨曾國藩為其出謀劃策,和塔齊布成為了曾國藩的左膀右臂。

鹹豐五年(1855年),曾國藩的愛將塔齊布戰死沙場,這對他顯然是一個致命打擊,曾國藩痛心疾首。他怕羅澤南再有什麽閃失,便不讓羅澤南遠走。但為了早日掃平太平軍,羅澤南便建議占據武昌,打通江西和湖北之間的通道。曾國藩考慮了好長時間才同意,為了羅澤南的安全,曾國藩還把好友劉蓉派到了羅澤南的身邊。鹹豐六年(1856年),羅澤南在與太平軍的交戰中不幸身受重傷,幾天之後因傷勢加重辭世。

曾國藩聽到這個噩耗之後,猶如五雷轟頂,其精神一下子跌入了萬丈深淵。他在寫給家人的信中說:“吾邑偉人,吾店首功,何堪聞此。”後來,羅澤南被清廷封為騎都尉,諡號“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