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為國為民,戴孝出山

曾國藩安葬了母親之後,感覺自己太累了,便想好好休息休息。

可與此同時,太平軍不斷勝利,所到之處,勢不可當。雖然長沙已不在太平軍的圍攻之內,相對來說比較安全,但這卻是太平軍有意撤退,他們想加快北上的速度,而並不是被清軍打敗。

太平軍勇猛善戰,很快便占領了漢陽和武昌。而和太平軍比起來,清軍則是不堪一擊,一觸即潰,實在是丟盡了鹹豐帝的臉麵。

鹹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以驚人的速度攻入湖南,連克州縣,此時湖南省各地的義軍紛紛響應,加入他們。八月,太平軍便攻下了長沙,各地的地主富豪及湘中名宦也紛紛帶著家眷四處逃難。其中,郭嵩燾兄弟和左宗棠兄弟也逃到了玉池山梓木洞。同年年底,一路旗開得勝的太平軍戰意正盛,沒有一點疲倦之感。接下來,他們兵分兩路,水陸並進,共同攻向湖北,“帆幟蔽江,所過城鎮,望風披靡”。

和太平軍的威力比起來,清政府的軍隊可謂不堪一擊,節節敗退,輸得是慘不忍睹。太平軍每到一處便攻下此處,而當地駐守的清軍則紛紛逃命。這一年年底,太平軍攻下了武昌。這種發展勢態讓清軍不寒而栗,特別是大清皇帝更是惶惶不可終日。他派出去鎮壓太平軍的將領不是戰死沙場就是做了逃兵,讓太平軍在短短的時間之內便占領了數座城市。大清的半壁江山已不保,因此鹹豐帝氣得要命。其實,以前鹹豐帝也知道八旗兵和綠營兵懶散軟弱,沒有鬥誌,可是他沒想到是如此軟弱,像一盤散沙,風一吹便散了。此刻,一想到大清的前途,鹹豐帝就是一臉愁雲。在苦思了良久之後,他想到了一個救國良策,那就是各地的團練,這是一支不可小視的武裝力量,可以用來對抗太平軍。

因為此時的太平軍勢力已經遠遠超過了清軍,在鹹豐帝看來,眼前隻有這個良策能救大清。於是,鹹豐帝立即下令任命請假或生病在家的官員為團練大臣,因為他們熟悉當地環境,擁有當地的人際關係,若利用這些優點把具有號召力的地方官員組織起來,這比朝廷派下來的欽差大臣管用得多。1852年,鹹豐帝任命刑部尚書陳孚恩為江西團練大臣;第二年,鹹豐帝任命廣西巡撫周天爵為團練大臣;同年又任命工部侍郎呂賢基為團練大臣。讓人吃驚的是在1853年僅一個月之內被任命團練大臣的就多達四五十人。其中,山東一省就有十三人被任命為團練大臣,可見鹹豐帝對各地團練的重視。一時之間,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辦團練的熱潮。而曾國藩則是此時被任命的湖南團練大臣。

1853年1月8日,曾國藩接到了幫辦湖南團練的命令。但當時的他正沉浸在喪母之痛中,並無意出山。

而此時的太平軍已攻至湖南,並連連獲勝。湖南的一些地方官吏、地主及士人都紛紛勸說曾國藩辦團練來對抗太平軍,以保地方安寧。同時,一些湖南的朋友也紛紛來信請其出山,組織地方武裝力量,來保衛大清。江忠源便是其中一位。這江忠源可不是等閑之輩,此人早在道光末年就主動要求舉辦團練,和起義力量相對抗。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他組織起的一支武裝力量和當時的起義者進行鬥爭,最終大獲全勝。之後受到曾國藩的推薦,被朝廷重用。當太平軍起義時,江忠源也棄官從軍,和其弟江忠浚一起參戰。在多次戰鬥中,他表現出色,英勇殺敵,成為了士兵的楷模。由江忠源所率領的部隊強過清兵十倍,雖然他們沒有清兵豐厚的俸祿和先進的武器,但他們卻比清兵更勇敢,更善戰。可以說,他們是地方武裝力量的表率和先導。在江忠源聞聽曾國藩準備出山辦團練之後,他多次寫信給曾國藩表示大力支持,並會鼎力相助。

另有好友羅澤南也鼓勵曾國藩出山辦團練。曾國藩和他已多年不見,此時的羅澤南以舉人的身份和鄉村老師的地位,組織了一支武裝力量。他忠於清朝,仇恨起義,在他的倡導和影響下,他們的隊伍日益壯大,像王、李續賓、李續宜、蔣益灃等人都是他的得力弟子,後來他們都成為了湘軍的得力幹將。當羅澤南見到曾國藩時,他感謝曾國藩當年向皇帝推薦他,同時他還勸說曾國藩出山組織地方團練。

此時湖南的巡撫張亮基也力請曾國藩出山。在太平軍攻打長沙時,張亮基被任命為湖南巡撫,鹹豐帝命他赴長沙鎮壓太平軍。當時身為教師的左宗棠便投靠了張亮基,做了張亮基的幕僚。左宗棠早就聽說了曾國藩的非比尋常,便告訴張亮基,曾國藩可用。於是,張亮基便上奏皇上要求曾國藩出山鎮壓太平軍,同時他還寫了一封信給曾國藩請求出山。

看過張亮基的信之後,曾國藩猶豫不定,顧慮重重。其一,因為此時母親的靈柩還沒安葬,他覺得此時出山對不起母親——如果此時出山,在他看來,就違背了儒學的為父母丁憂離職守製之大禮,是為不孝。自己處處講孝道,重孝道,如果不能為母親守孝,豈不被天下人恥笑。其二,自己一輩子隻知道讀書,對兵家之事一竅不通。如果投身戰場,必會兩眼茫茫身陷困境,到時免不了會失敗,到那時不僅官職難保,恐怕連性命也會丟掉。其三,曾國藩深知官府的腐敗,帶兵打仗,要有人,要有權,要有財,總之需要很多東西,並不是簡單的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這期間要協調許多關係,才能把一件事辦好,其複雜程度令人難以想象。

於是,曾國藩便寫信婉拒了張亮基的邀請,同時讓張亮基代發辭謝鹹豐帝的命令,他要為母守孝三年。

這時,太平軍攻克了武漢,下一站便準備向湖南進軍。這一下,湖南巡撫張亮基如熱鍋上的螞蟻再也坐不住了——如果太平軍真的來到湖南,湖南勢必不保,到時候自己的人頭也會落地。想到這裏,他命郭嵩燾連夜趕往曾國藩家,無論如何也要勸說曾國藩出山,不然整個湖南就會變成太平軍的天下。

郭嵩燾是曾國藩的至交好友,他們經常通信,訴說彼此的悲歡。郭嵩燾也是一位俠義之士,憂國憂民,他反對太平天國起義,維護大清,所以他也十分讚同讓曾國藩出山。來到曾家後,郭嵩燾祭奠了曾國藩的母親,然後他便和曾國藩談起了當今國事。當談及太平天國起義大清失去半壁江山時,郭嵩燾的臉上顯現出了十分氣憤的表情,他握緊拳頭,表示一定要踏平太平天國。而曾國藩此時仍然表示要為母守孝,不能出山。郭嵩燾則力勸曾國藩:“公素具澄清之抱,今不乘時自效,如君王何?且墨經從戎,古製也。”他深知曾國藩對大清忠心耿耿,一心想為國為民盡忠。他勸曾國藩趁此機會再次施展抱負,建功立業,出人頭地,並舉了一些例子。可曾國藩卻仍然堅持己見。這讓郭嵩燾很是為難,無奈之際,他請出了曾國藩的父親,在父親的一番勸說和訓斥下曾國藩才答應出山。

“忠”、“孝”不能兩全,為了“忠”曾國藩再次舍下了“孝”。他在出山之前,安排好了家裏的所有事務,隻有這樣他才能放心大膽地開始辦團練。他的四個弟弟都要跟著前往,但曾國藩隻帶了曾國葆一人前行,並告訴其他兄弟,在家為母守孝,孝敬父親,協助父親管好家務,必要時再通知他們前往。

鹹豐二年(1852年)十二月十三日,曾國藩再祭母靈,他請求母親原諒他的不孝,同時他也願母親的在天之靈保佑他一路平安。祭完母親之後,為了大清的長治久安,曾國藩便戴孝出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