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棺柩靈前,盡灑男兒淚

曾國藩自從上次鬥膽直諫觸怒龍顏後,心情十分不好,再說進諫也沒起到任何作用,還差點使自己丟了性命,這致使此時的他一刻也不想待在京城了——這裏讓他喘不過氣,所以他想逃離這個地方,換一個地方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使心情好起來。

那麽,什麽地方能讓他的心情好起來呢?當然是他的湖南老家,即那個生他養他讓他日夜懷念的地方,那是他此刻最想去的地方。那裏有疼愛他的爹娘,有他骨肉相連的弟妹,有他童年時的夥伴,有他青年時的朋友,有他熟悉的一切。於是他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願望,就是馬上回家。

或許人人都這樣,當自己在外麵風光的時候不會想到回家,而當自己在外麵受了委屈或是遭遇挫折時,第一時間便會想起家,想起家裏的父母。而曾國藩也是如此,於是他開始為回家尋找理由。

鹹豐二年(1852年)七月,曾國藩在焦急不安中被任命為江西省鄉試正考官。而在此時,曾國藩卻提出了回家探親的要求,沒想到鹹豐帝很快便答應了,並批準了曾國藩兩個月的假期。

得到批準之後,一想到不久便能與父母大人團聚了,曾國藩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當天,曾國藩便匆忙起程。很快,繁華的京城和威嚴的紫禁城就被他甩在了身後。不幸的是,當日夜兼程的曾國藩行至安徽太和縣境的小池驛時,卻接到了母親已於上個月去世的噩耗。

這使曾國藩當時就呆住了,他怎麽也想不到母親會突然離他而去。於是,一臉的淚水浸濕了他的衣衫,他失聲痛哭起來。母親這一生日夜操勞,可謂是勞苦功高,為了兒子能讀書,她吃苦受累從無一句怨言。和母親十幾年前的分別竟成了永別。雖然現在兒子已經穿上了二品官服,可母親卻未曾看過一眼。

此時的曾國藩再也無心趕去江西主持鄉試,他上折請求返回湖南老家奔喪。因為《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做天經地義的最高標準。萬事孝為先,在曾國藩所崇尚的儒家學說中,父母之喪是大喪,此時無論兒子在何方都要趕回家奔喪。

可越是心急越回不了家——一路上總是遇阻,不是遇大風就是路被太平軍阻斷。在這種情況下,直到八月二十三日他才聞到那熟悉的鄉土氣息,到達了自己日夜思念的湘鄉老家。

湘鄉縣都知道曾家在辦喪事,那一片的素白讓人心情異常沉重。門前的招魂幡被晚風輕輕地吹拂著,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仿佛在向過往的行人揮手告別。無疑,整個曾家自然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當曾國藩看到家門前掛著的那一片耀眼的素白時,心被刺痛了,雙腿一時間無力支撐,一下子癱在了地上,再也忍不住的悲痛頃刻間一湧而出,頓時他便號啕大哭起來。

聽到哭聲,曾家上上下下全跑了出來。聞聲的曾國藩一抬頭,便看到了已是白發蒼蒼的父親拄著拐杖站在人群中間,於是他顧不得擦去一臉的淚水,就跑向父親,然後一下子跪在父親麵前,失聲痛哭起來。邊哭邊說:“兒子不孝,兒子來遲了……”

曾國藩沒想到,此時的父親竟然變得這麽蒼老。從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春天和父親告別之後已有十一年沒見麵了。那時的父親身體還十分硬朗,他沒想到再見到父親時父親已滿頭銀發,彎腰駝背,而母親則已到了九泉之下。

老天似乎太無情了,讓他不能在母親有生之年好好盡孝,甚至連母親最後一麵也沒能見上。曾國藩進了大門,看到了母親的遺像——慈祥的麵容,微微笑著,臉上全是溫柔和善良,這讓他想起了以前自己每次求學回家,母親都會站在門口一臉溫柔地迎接他的歸來。想到這裏,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喊了一聲娘之後便暈倒了。眾人見此情景,一下子慌了神,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在其父曾玉麟的指揮下,眾人把曾國藩小心地抬到**,然後掐其人中,慢慢地曾國藩睜開了雙眼。此時滿臉是淚的他又掙脫眾人的阻撓,連走帶爬地來到母親的靈柩前,要求看母親最後一眼。

母親的棺蓋沒有上釘,目的就是再讓曾國藩見母親最後一麵。待眾人把棺蓋移開,曾國藩看到了母親那清瘦的臉和緊閉的眼,頓時曾國藩心如刀絞,他是多麽想抱抱自己的親娘呀!可是眾人紛紛把他拉到了一邊,並釘死了棺蓋。一時間曾家隻能聽見曾國藩撕心裂肺的哭喊。

哭了好長時間之後,曾國藩才想起問父親,為什麽不把母親生病的事告訴他。

父親老淚縱橫地說:“是你娘不讓說,你娘怕影響你辦政事。你娘臨終前得知你即將回家探親很是高興,這一高興病快好了一半。她說要好好活著,一定等到你回來。可是幾天之後,你娘突然快不行了,讓我把全家人都叫到她麵前,見大家最後一麵。可是你娘見不到你,不瞑目。爹就想起了你的信,於是我就把信全拿到了你娘的跟前。你娘摸著你的信,才慢慢地合上了眼。”

聽罷此話,曾國藩再次大哭起來——他想起了和母親最後分別的情景。那一天,曾國藩和母親並肩而行,一路上母親都牽著他的手,不停地囑咐他,這要小心,那要小心。當天風很大,所以母親一頭的白發都被吹亂了。母親頂著北風走了十裏多遠的山路,可她仍不顧勞累樂嗬嗬地望著曾國藩。當曾國藩已走得很遠很遠時,母親還站在那裏,遠遠地望著。見曾國藩回頭時,母親拚命地揮手。直到再也看不見曾國藩的身影時,她才依依不舍地一個人沿著山路慢慢走回家。曾國藩沒想到那一次的離別竟成了他和母親永遠的訣別,現在他再也看不到母親了。

這時的曾國藩特別痛恨自己,悔不該這麽晚回家看望父母。那所謂的權勢、地位在此時和親人比起來是何等的渺小,在曾國藩看來再高的權勢和地位都比不過人世間最寶貴的骨肉相連的親情。

正所謂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曾國藩選擇了忠,那他自然就不能再為父母盡孝。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可以說曾國藩的這份痛隻有過來人才深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