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微軟公司的第一次飛躍——與藍色巨人的合作

微軟在日本的業務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和盛氣淩人的美國硬件生產企業相比,日本的硬件生產企業則非常謙虛——為了能讓自己的產品有很好的實用功能和足夠的市場親和力,他們總是征求微軟公司的意見。在日本企業之間激烈的競爭中,微軟產品的身價無形之中被抬高了,使得微軟公司在日本的收入比美國國內還高,微軟公司在日本的大放異彩引起了美國商用計算機巨頭IBM公司的注意。

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於1911年創立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公司,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0多萬名員工。因為他們的員工身穿藍色製服,所以該公司有“藍色巨人”之稱。該公司創立之初主要從事商業打字機業務,後來涉足計算機行業,在50年代研究出了電子真空管計算機,後來積極進行尖端的計算機研究,成為了美國空軍的電腦主要承包商,同時也是當時美國最大的計算機生產公司。

在70年代,雖然IBM已經控製美國和歐洲大部分的計算機市場,但是他們主要占據著大型的計算機市場,對微型計算機並沒有涉足。在1980年,蘋果公司推出的“蘋果二號”計算機占領了微型計算機市場後,IBM才清醒過來,決定開發個人計算機。於是,他們製訂了“象棋計劃”——決定與其他公司秘密合作。在處理器方麵他們選擇了英特爾公司的芯片,而在軟件方麵,微軟公司則引起了他們的關注——在他們搜集相關材料時微軟公司的名字總是反複出現。經過分析研究之後,他們認為微軟公司在軟件行業有很大的潛力和一定的地位,所以決定和微軟公司合作。

1980年8月的一天,比爾·蓋茨接到了IBM公司打來的電話。剛開始的時候,蓋茨並沒有十分在意,以為最多隻是哪個業務員來商談軟件買賣的事情,可是當IBM公司告訴比爾·蓋茨將派公司董事長的兩個全權代表來微軟公司洽談時,比爾·蓋茨才意識到事關重大,於是他連忙取消了原定的約會,叫來了艾倫和鮑爾默,來迎接IBM公司代表的到來。

IBM公司的人剛見到25歲的比爾·蓋茨的時候,以為他隻是公司的一個辦事人員。可經過交談後,他們卻發現比爾·蓋茨是一個非常聰明有頭腦的商人。其實IBM公司之所以派代表到微軟公司,是因為IBM公司想要和微軟進行一個項目合作,但是IBM公司卻要求微軟先簽訂一份保密協議,要求微軟作出承諾,不得向任何人透露合作的內容。這次洽談後,過了幾天,IBM派了律師和微軟進行正式談判。IBM希望微軟能為他們的英特爾8086處理器提供軟件合作,第一次交易金額為60萬美元。比爾·蓋茨知道如果能和IBM合作,對微軟公司來說將是一個大的發展機遇——能使微軟公司的發展有一個大的飛躍。

但是在談判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個問題,因為電腦軟件是由操作係統、程序語言、應用軟件三大類組成的,而微軟公司隻有BASIC語言,卻沒有現成的操作係統。可IBM公司則要求把操作係統一同買過來掌握在自己手裏。而操作係統是屬於基爾代爾數據研究公司的。比爾·蓋茨和基爾代爾之間早已經達成默契,微軟公司不會涉足操作係統領域,同時數字研究公司也不會進行程序語言的研究。因此,比爾·蓋茨隻能打電話給基爾代爾,說這裏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客戶希望能和他們公司合作。於是,基爾代爾讓IBM公司第二天到他們公司進行商談。

如此一來,雖然比爾·蓋茨非常希望能和IBM公司做成這筆生意,卻覺得沒指望,因為主動權已經交到了基爾代爾手中。但誰也沒想到基爾代爾竟然放過了一次這麽重要的機會——第二天基爾代爾並沒有親自與IBM公司的人會麵,而是派他的妻子出麵進行了接待。當IBM公司的代表提出要和他們先簽署一份保密協議再進行合作談判時,基爾代爾的妻子動搖了——在她看來,在不清楚對方的真實意圖的情況下就簽下這份保密協議太過被動了,而且她怕自己的公司及其軟件產品會受到IBM的控製。由於基爾代爾的妻子不肯簽署那份保密協議,於是談判陷入了僵局。對此IBM公司的代表非常生氣。他們認為這麽大的公司來找你們合作,你們竟然懷疑我們的動機和誠意,與其在這裏浪費時間,不如找其他的公司,於是,IBM公司當即返回了西雅圖找到了微軟公司。就這樣,機會又重新回到了比爾·蓋茨的手中。於是,比爾·蓋茨馬上決定替IBM公司開發操作係統,並向IBM公司提交了一份可行性報告。隨後微軟便和IBM簽訂了合同。

在多年過後,人們無不替基爾代爾失去這份20世紀最值錢的交易而感到可惜。有人說基爾代爾之所以錯過那次和IBM的會麵是因為他開著雙引擎飛機去兜風了,對於這種說法基爾代爾給予了否認,他說自己那天之所以外出,確實是有重要的業務要談,而且他對妻子不肯簽署保密協議也表示理解。本來回來後,基爾代爾完全可以抓緊時間主動找到IBM公司,與他們進行商談(事情是有可能挽回的),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按照原計劃和妻子去海邊度假了。有人分析說基爾代爾是一位學者型的商人,對於過多的商業活動他從心底裏感到抵觸和厭惡。基爾代爾認為生活的幸福遠遠比商業的獲勝更重要。顯然,正是他的這種心態為比爾·蓋茨創造了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