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香港霓虹燈下的世態炎涼

那個時候,正是抗戰風起雲湧的時候,香港各界都積極地捐款捐物,以支援中國的軍隊。特別是那些香港的富商,慷慨捐助內地的抗戰,這讓喊了半輩子“教育救國”的李雲經感觸頗多,從心裏接受了“實業救國”的思想。

在李雲經一家初到香港的時候,莊靜庵還抽空過來探望,但是後來探望的次數越來越少。不過,這並不是莊靜庵不關心姐姐一家,而是香港的社會造就了他“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他整天在自己的生意中忙碌,將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鍾表店,連自己家裏的事情都很少過問。不過,正是由於莊靜庵的這種“處處搶時間”的思想,才使得他的公司能迅速地搶占市場,不斷地發展壯大。他總是在為生意而四處奔波,和時間競爭,因為這關係到他公司的生死存亡。莊靜庵曾經對李嘉誠說:“香港的商場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戰場,不能鬆懈半分。稍有懈怠,即使擁有萬貫家財,最後也會變得一貧如洗。”舅父的這種危機意識,給李嘉誠上了生動的一課。

為了在香港與人溝通無礙,李嘉誠還把學習香港話當成了頭等大事(因其具有潮州口音)。那時候,李嘉誠寄居在舅父家裏,他鄭重其事地拜表妹莊月明為師,刻苦學習香港話。

莊月明比李嘉誠小四歲,是莊靜庵一家的掌上明珠,天真可愛,冰雪聰明。那時候,莊月明正在教會辦的英文小學裏讀書。麵對這個從淪陷區逃難過來的窮表哥,莊月明一點兒也不嫌棄,反而還把家裏的好東西大方地分給表哥一份。當莊月明知道表哥要學習香港話的時候,自告奮勇地當起了老師。

莊月明就讀的學校是由教會辦的,那裏從來不教中國的古典文化。莊靜庵十分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他要求莊月明在教李嘉誠香港話的同時,向李嘉誠學習中國的古典文化。通過李嘉誠的教授,莊月明對中國的古典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使她後來在上大學的時候,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文學專業,專攻中國古典文化。

在學會流利的香港話之後,李嘉誠仍然不滿足。他發現,在香港雖然人們日常交流以香港話為主,但是書麵文字或者官方文件,卻有很大一部分是英文。如果他隻會香港話而不會英文,那麽還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香港人。而且,當時香港有不少國外的商業書籍,這些書籍都是用英語印刷的,如果他通曉英語,不僅可以直接閱讀這些書籍,還可以同外國人交流。所以,他下定決心要掌握英語。同樣,學習英語,他還是拜莊月明為師。那時的莊月明在教會學校上學已有一年的時間了,而且在上學之前,還跟隨家庭教師學習過一年的英語。於是,莊月明像教李嘉誠香港話那樣仔細地教李嘉誠英語。在表妹的認真教授下,李嘉誠的英語水平一步步地得到了提高。

和表妹在一起的日子,是李嘉誠到香港後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在這段時光裏,李嘉誠漸漸發現,在其他的潮州人中,也有不少李家的世交,或者是曾經受過李家恩惠的,但是他們隻是偶爾前來看望,此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而真誠地伸出援助之手的,隻有莊靜庵一家。不過,李嘉誠也知道,雖然潮州人在外以團結著稱,但是因為這時候的香港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太平了,在亂世中,人人自危,那些世交能夠前來看望,已算是仁至義盡了。同時他也明白了,潮籍富商們都是靠自己打拚出來的,他們不會理睬那些想依附的人,能夠得到他們敬重的,隻有那些事業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