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時間很快到了1937年。這一年,日本軍國主義擴張的野心極度膨脹。他們於這一年的7月7日挑起七七事變,發起了全麵武裝侵華戰爭。這一年的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會戰拉開序幕。在兩天之後,日軍對南京發起了猛烈的轟炸,不僅僅是軍隊設施,就連居民區也沒能逃脫他們的魔掌。

潮州雖然地處天涯一隅,但是也不像以往那樣太平。那些山河破碎、國土淪喪和日軍暴虐的新聞常常以醒目的標題出現在報紙上。每天,李雲經都會給家人讀一些這樣的新聞。李嘉誠雖然不明白報紙上所說的事情,但是卻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憂慮。

那時候,李雲經已經轉到了庵埠郭壟小學擔任校長職務,李嘉誠也跟隨父親,來到郭壟小學讀書。在這裏,李雲經在教書的時候,還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他向當地的百姓宣傳抗日思想,並且還把自己編寫的抗日教材發放給他們,同時也教學生們唱抗日歌曲。因此,他曾經執教過的崇聖小學和郭壟小學都出現了抗日救亡的熱潮,大家踴躍參加高唱抗日歌曲、宣講抗戰救國、為前線募捐等活動。

有一次,李雲經招待了一位從淪陷區逃出來的教育同人。據這位教育同人講,原來廣州郊縣有200多所小學,但是淪陷之後,隻剩下30多所。在剩下的這些小學裏,都接受著日本的奴化教育——學生們不僅要升日本國旗、唱日本國歌,還要被強迫學習日語。他不願意當亡國奴,因此逃了出來,而且還不能被日本人發現,否則自己的性命難保。可是,潮州也不是可以藏身的地方,下一步他打算去香港或者南洋。這位同人的經曆和對淪陷區的描述,對李雲經觸動很大,他不得不為日後的出路作打算。

在1939年6月的一天,潮州也出現了代表著日本擴張野心的太陽旗。潮州的城區遭受了日軍飛機猛烈的轟炸。當天,縣教育局宣布,所有的學校停課。從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李雲經徹底失業了,隻好帶著李嘉誠回到了潮州北門街麵線巷的祖宅中。而在那個時候,李嘉誠還沒有從小學畢業,並且已經沒有了上學的可能。在日軍占領庵埠後,李嘉誠不敢隨便出門,隻好把自己關在藏書閣裏,一心一意地讀書。在這期間,在藏書閣裏,他閱讀了文天祥、辛棄疾、陸遊等人的詩詞和傳記,也研讀了《史記》、《資治通鑒》等史書。他從中明白了許多道理,這些道理成為他日後經商和做人的一個準則。

潮州城人心惶惶,人們紛紛逃往城外。李雲經卻選擇留在城裏,並和那些留下來的有識之士聚會,秘密地商議抗日救國行動。李雲經也想像那些熱血青年一樣,奔赴到抗日的最前線,或者參加敵後的抗日遊擊隊。但是,他上有母親,下有妻兒,所以最終沒有選擇這條路。

1939年的冬天,局勢更加惡化了。以前的潮州,是一個商賈雲集的城市,來往的船隻和車輛是潮州繁華的符號。而現在的潮州,已經變得衰敗不堪,偶爾出現幾個行人,也都行色匆匆,麵色蒼白。1940年初,李雲經不得不帶著老母親、妻子和四個兒女,輾轉逃到澄海縣隆都鬆亢鄉,寄居在姨親那裏。不久之後,他們又逃到了後溝,投靠當時在後溝小學教書的胞弟李奕。兄弟見麵後欷不已,痛心於當時混亂的局勢。李雲經對胞弟說:“日本人打來的時候,我失業了。現在,全家人都處在逃難中,生活沒有經濟來源。而且,一家人又在逃難的途中染上了瘧疾,也缺少醫生和藥。唉,禍不單行啊!”李奕寬慰兄長,這一切很快就會過去的。不過,在這一年,李家確實禍不單行,在逃難到後溝後不久,李嘉誠的祖母染上重病,不久便撒手人寰。李家的其他兄弟姐妹都在異地,在日寇橫行的年代裏,他們沒有辦法給兄弟姐妹送去消息,所以其他人都沒能趕來奔喪。李雲經兄弟兩個人竭盡全力,也隻能草草地為自己的母親辦了喪事,把母親埋葬在後溝的山岡中。

在居無定所的日子裏,李雲經每天見到的都是慘不忍睹的血腥事件,餓殍遍地。即使是在夜深人靜的晚上,也會從遠處突然傳來慘叫聲,或者是槍聲,令人膽戰心驚。在李嘉誠的祖母去世後,李家的生活更為拮據。這時候,李雲經失業已有一年的時間了。在這一年的時間裏,李雲經始終沒能找到教職。另外,他身子單薄,不能從事苦力活,也沒有經商的頭腦,找不到謀生之路,隻能慨歎“百無一用是書生”。胞弟的薪水也不高,無力接濟他們,全家人心急如焚,卻又沒有辦法。

無奈之中,莊碧琴想到自己的弟弟莊靜庵在香港經營鍾表生意,家境比較寬裕。而此時大陸雖然戰火不斷,香港卻是太平盛世。為了避難,廣東、福建等地都有很多人逃去香港。於是,莊碧琴和丈夫商量,舉家遷往香港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李雲經同意了妻子的建議,決定全家遷往香港。臨走之前,李雲經帶著全家人,同胞弟一起來到山岡祭奠母親,向母親道別,然後兄弟揮淚分手。

然而,李雲經一家去往香港的道路也不是平坦的。在全國抗戰爆發後,日本封鎖了中國東海岸全線。在占領廣州後,中國的南海岸也被日本封鎖。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了李雲經麵前:一家人該如何逃去香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