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抓住良機,超越置地

李嘉誠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長實還未上市之前,就已經有了要超越置地的想法。但那時兩者差距太懸殊,隻能把它當做一個遙遠的目標。但隨著長實的上市和不斷的發展,這個想法在李嘉誠腦海裏越來越清晰和強烈了。長實在上市初期隻有一億港元的資產,1976年已經飛速發展後的長實所擁有的總資產也隻不過6億港元。而當時置地已經是香港股市中實力最強的上市公司,淨資產就高達80億港元。要追上置地這艘大航母,以長實現在的實力簡直比登天還難。但李嘉誠卻不以為然,他不去跟任何人爭辯,始終保持一種沉穩的心態,好像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李嘉誠等待著能與置地一較高下的機會,並時刻準備著。1977年,李嘉誠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

20世紀70年代,整個香港的經濟形勢一片大好。香港政府開始著手籌劃營建緩解擁堵、利於民眾出行的便民工程。這是自香港開埠以來最為浩大的公共工程——地鐵工程。這一地鐵工程計劃要耗資205億港元,耗時約8年。首期工程是以九龍觀塘為起點,穿過海底隧道,最後到達香港島中環。這段路線全長達15.6公裏,中間設有15個停靠站,需耗資56.5億港元,占總耗資的27%還要多。

地鐵工程所需的大部分資金來源於香港實力雄厚的各大銀行和企業。地鐵部門可以憑借香港政府提供的擔保向銀行申請各種類型的長期貸款,還可以通過在證券市場售股來籌措資金。此外,地鐵公司還可以同地產公司合作,發展車站的上蓋物業,並利用所獲得的利潤來充股。這樣一來,地鐵工程的建造資金來源有了保障,地鐵工程才能順利竣工。

在香港地鐵中,中環站和金鍾站是最重要、客流最大的地鐵站。有人把它們形象地比做兩隻大雞腿。中環站是香港地鐵首段的終點站,位於香港最繁華的銀行區;金鍾站則與銀行區近在咫尺,它是港島東支線的中轉站和穿過海底隧道的起始站。在它附近有香港政府合署、最高法院、紅十字會、文物館等著名的建築和政府辦公大樓。如果地產商能接下這兩個站的上蓋物業,就一定會獲得非常豐厚的收益。

很多地產商都看到了上蓋物業所能夠獲得的巨大收益,都積極地關注著地鐵公司招標的行動。1976年下半年,香港地鐵公司將招標中環站(遮打站)、金鍾站上蓋物業的發展商的消息開始被香港各大媒體炒得沸沸揚揚。但直到1977年1月14日,香港地鐵公司才正式宣布在香港開始招標,招標地段是郵政總局原址。這一地段是香港最繁華的地區,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地皮之一,所以很多地產商在地鐵公司宣布招標後,都把目光緊緊地鎖定在這塊黃金地段,各大地產公司之間的競爭空前激烈。

李嘉誠也和其他地產商一樣,對香港地鐵的上蓋物業非常看好。他決定讓長江實業參與這兩處上蓋物業興建權的競標。從前的李嘉誠一直遵循著工作生活互不幹擾的原則,他曾經對人說過,“我很少將工作上的事帶回家,也很少在公司想家裏的事。我認為,兩者之間不應該有太多聯係,我隻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才可能以更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去麵對一些出乎意料讓人猝不及防的意外之事。”然而,在長實準備競標的這一段時間,李嘉誠卻不像自己說的那樣灑脫,他連吃飯睡覺的時候都在考慮有關中環站和金鍾站建設的競標方案。

正在李嘉誠為競標的事殫精竭慮的時候,作為地產業的老大,置地公司不聲不響地加入了這場競標。它的加入瞬間在香港地產業激起了千層浪,很多人認為置地公司的加入讓這場競標變得毫無懸念,任何地產商都不可能鬥得過置地。許多地產商對它聞風喪膽,還沒有開戰,就落荒而逃了。而置地也擺出一副勢在必得、信心百倍的樣子。因為中區很久以來就是置地的老巢,他們又怎能容忍外來者搶占自己的地盤?在很多地產商不擊自敗的情況下,李嘉誠卻泰然自若,他不僅沒有撤離這場實力懸殊的戰役,還為自己有機會與置地短兵相接而高興。

李嘉誠對長實如今的實力了如指掌,他很清楚要想戰勝置地,奪得地鐵上蓋物業興建權並非易事。他對當時香港經濟的發展狀況進行了細致的分析:1977年,香港已經成功地從“文革”陰影裏走了出來,香港的經濟以11.3%的年增長率穩步發展,香港各個行業的繁榮使地產業一路春風,並很快成為香港的支柱性行業。回首自己的創業曆程,從1958年涉足地產業,到後來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改名為長江實業,並成功上市,李嘉誠感慨萬千。1976年,長實所擁有的地盤物業多達56.7萬平方米,淨資產一舉升至503億港元,達到有史以來的最佳業績。這一切充分證明了李嘉誠當初的抉擇是正確的。但同時,李嘉誠也敏銳地意識到,他的這種隻租不售的常規經營方法在這次招標中一定不合香港地鐵公司的胃口。

李嘉誠經過深思熟慮後,很快製訂了競標的具體方案。在長江實業的高層會議上,李嘉誠滿懷信心地公布了自己設計的方案。方案分為以下幾點:第一,將兩地的大廈設計成一流的商業中心和寫字樓相結合的模式,建成後就出售,不再堅持以前隻租不售的方法。第二,長江實業積極為香港地鐵公司提供建築費用,以滿足地鐵公司的現金需求。第三,在商廈建成並出售後,長江實業隻拿49%的提成,而地鐵公司則拿51%。方案盡管看起來製訂得很完美,但是很多長實的股東還是沒有信心勝出,他們覺得李嘉誠在自說自話,任何方案對於實力強大的置地都起不了作用,長實與置地硬碰隻會自取其辱,長實還是應該有自知之明,早早覺悟,不要在這上麵浪費時間為好。

麵對各界人士和長實股東的質疑,李嘉誠卻在心裏給自己暗暗鼓勁:如果長實連競爭的勇氣都沒有,那今後如何在商場上立足?為了增強大家的信心,也為了證明自己設計的方案的可行性,他又一次對競爭對手置地公司作了更為詳細的分析,並開始尋找它的弱點和漏洞,因為他不相信世界上有任何完美無缺的事物。置地是怡和集團下屬的地產公司,紐壁堅是現任置地大班,他自20歲起就在怡和洋行工作,在沒有任何顯赫的家族背景的情況下,完全靠自己的勤奮和堅持才登上董事局主席的寶座。置地的創始人之一傑姆·凱撒克家族是怡和洋行最大的股東,他們力求將洋行的發展重點轉移到海外,而紐壁堅還要受到其他股東的製約。因此,紐壁堅沒有辦法集中所有精力坐鎮香港洋行的抉擇。李嘉誠認為這就是置地不易被察覺的弱點之一,很多人都被置地表麵的強大所蒙蔽了,所以看不出置地的弱點。而置地平時過於自負,很難積極地去迎合合作方的觀點,往往會忽略很多細節問題。而這些細節恰恰是長實做得非常出色、引以為傲的地方。

李嘉誠找到置地的弱點後,變得更加有信心,此後他又開始著手對香港地鐵公司進行分析。香港地鐵公司是公辦公司之一,但它並不是一切由政府操控。香港地鐵公司除了享受部分政府所賦予的特權和專利外,所有的公司行為都是按照商場上的規劃來實施的,比如籌措資金、運營管理等,政府都不會過多參與,甚至將權力全部下放給地鐵公司。就拿這次競標的地皮——中區郵政總局原址來說,其地價高達2.443億港元,隻遮打、金鍾兩站的物業和九龍灣車廠的地皮估計就將近6億港元,可以看出香港地鐵公司在建設資金上還欠缺很大一塊。雖然地鐵公司可以通過香港政府來籌措資金,但還是無濟於事,那麽大一個資金缺口,很難被填上。香港地鐵公司也想過先用部分現金和部分地鐵股票來支付購入地皮的款項,但是香港政府卻不肯妥協,強調必須全部現金支付。這就使地鐵公司對資金的需求迫在眉睫,他們想方設法籌措資金,然而卻收效甚微。

李嘉誠死死地抓住了置地的要害和香港地鐵公司的迫切需求。他發現他此前設計的方案已經有意無意地利用和迎合了香港地鐵公司的需求,這恰恰證明了他的競標方案的可行性。李嘉誠對與置地的這場戰役更加有信心,他認為這場戰役並不像其他人想象的那樣,是以卵擊石、實力懸殊,而是勢均力敵,“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呢。

這期間,其他競標公司也紛紛刺探地鐵公司的真正意圖,並擬訂各自的競標方案。這次競標的公司有30多家,每一家的實力都相當雄厚。其中當然要數置地公司呼聲最高,輿論也一直看好它。英國一個著名的記者采訪置地的大班紐壁堅時,紐壁堅沒有對記者提問的最後贏家是誰作任何猜測和評價,而是自信滿滿地說:“投標的結果就是最後的答案。”

1977年4月5日,一個驚人的消息震驚了香港商界,置地居然在這次競標中輸給了長實。並不被人們所看好的長實竟然超越了置地並取代它成為了新的“地王”。香港上下一片嘩然,各大報紙有關“置地輸給長實”、“郵政總局原址地皮為長實投得”的報道頻出,一時成為香港各界街談巷議的話題。

長實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地中標,主要歸功於李嘉誠所設計的競標方案,此方案投其所好,深深地吸引了香港地鐵公司的眼球。地鐵公司董事局主席唐信在招待會上也表示,“很多公司都很有興趣與本公司合作,從而使這場競標異常激烈。我們對所有的競標公司的建議都作了很詳細的研究,最後認為長實的建議是最具吸引力的,遂決議長實獲得這一地皮的興建權。”也正因如此,長實才得以從那些實力雄厚的競標公司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讓所有地產商垂涎已久的“兩塊寶地”的興建權。

在李嘉誠遞交了競標方案後,香港地鐵公司董事局主席唐信就在4月4日與李嘉誠簽訂了有關遮打站上蓋物業的興建和發展權的協議,長江實業在遮打站上蓋占地為204.3平方米,37層高的商業大廈。金鍾站的上蓋物業留到商議後再簽。李嘉誠對此則表示,可以給付地鐵公司一部分現金,並在以後會分若幹次交付,他一再保證香港地鐵公司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麵臨資金短缺的問題,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獲利。唐信對李嘉誠在商界的信譽早有耳聞,所以,他相信李嘉誠說到就一定能辦到。當晚,唐信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長江實業所興建的這座大廈將麵向香港公眾出售,長實以前那種隻租不賣的方式也將被徹底打破。售樓所得的利潤由長實和地鐵公司共同分享,地鐵公司占大部分。”

長實的意外中標,被輿論界人士稱為長實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裏程碑。而置地的大班紐壁堅也因為這次決策失誤受到凱撒克家族的指責,凱撒克家族還以此作為逼迫紐壁堅卸任的籌碼。

1978年5月,遮打站上蓋大廈——環球大廈終於宣告落成,並開始分層發售。消息一經傳出,很多客戶蜂擁而至,爭先恐後地購買樓層。在短短的10個小時內,環球大廈的所有樓層被搶購一空,交易總額高達5.9億港元,成為香港樓價有史以來的最高點。1978年8月,金鍾站的上蓋建築——海富中心也相繼竣工,宣布開盤發售。這一結果連香港地鐵公司都很吃驚,他們沒有想到在短短的時間內竟能獲得如此豐厚的利潤。李嘉誠果然沒有食言。他不僅解決了香港地鐵公司的財政危機,還給他們帶來了數目可觀的盈餘。到1979年底,香港地鐵首段正式完工,遮打站和金鍾站開始贏利。唐信表示:“和長實合作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遮打和金鍾兩站上蓋物業的發展,會為本公司接下來的地鐵興建和上蓋物業合作樹立一個很好的樣板。這次合作讓我對長實刮目相看,也對李嘉誠先生內在的誠信深感敬佩。”

環球大廈和海富中心兩座大廈的興建也為長實贏得了豐厚的回報,光毛利就達7億多港元。李嘉誠更是獲得了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無價寶——信譽。這次合作的成功使長實獲得了香港各大銀行的信任。這次中標對於李嘉誠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長實超越了李嘉誠最想超越的對手——香港地產業泰鬥置地公司。此舉讓一向名不見經傳的長江地產有限公司一躍成為全港知名的地產公司,而且成功地打入了香港中區。李嘉誠這個掌舵人駕駛著“長江”號這艘日漸強大的巨輪馳騁在商海裏,一路劈波斬浪,正向更美好的未來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