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出生在戰亂紛爭的年代

1928年,李雲經、莊碧琴夫婦有了第一個孩子。這一年的7月29日,這個孩子出生在潮州一所古香古色、精致幽雅的古宅。喜得貴子的李氏夫婦十分欣喜,於是在為孩子起名字的時候格外用心——按照李氏家譜,孩子排名在“嘉”字輩,取名為“誠”,出自《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這正是李雲經對孩子的寄托:不用學習就了解中庸之道,不用教誨就能做到中庸之道,自然而然地符合中庸之道,並且能一直保持中庸之道。而莊碧琴也說:“孩子憑借著中庸之道,可以在亂世中保全自身,在盛世中使自己衣食無憂。”最初,李氏夫婦隻想通過這個名字,給新生兒送上自己美好的祝願,但是卻想不到,若幹年之後,“李嘉誠”這個名字會在這個世界上有多重的分量。

李嘉誠恰到好處地繼承了父母的優點,既穩重好學,又愛冒險。可以說,潮州人所具有的積極進取、誠實守信的優異品質,以及李氏家族的溫文爾雅、堅韌不拔的精神,在李嘉誠的身上融合在了一起。不過,在李嘉誠的家族裏,他確實是一個例外。因為李氏家族一向以詩書傳家,族人大多數都從事文教事業,然而李嘉誠卻最終在商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九一八事變發生那年,李嘉誠三歲。這一年,李家的命運也有些坎坷。李嘉誠的祖父李曉帆去世,李嘉誠的兄弟姐妹相繼出生,整個家庭的負擔突然沉重了不少。李雲經看到家裏的經濟狀況日漸窘迫,就與妻子商量,與其教書受窮還不如像其他的潮州人那樣去學習經商,也許會有更高的收入。但是,由於沒有商業經驗,李雲經的經商之路走得格外辛苦。他背井離鄉,遠渡重洋,來到了爪哇國,在三寶壟的裕合公司做店員。這是一家潮州人開的公司,老板對這個老鄉也格外照顧,但是,當時正逢時局動**不安,又是經濟大蕭條的時期,所以李雲經連最基本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在這種情況下,他別無選擇,於是隻好無功而返。回到潮州後,李雲經在潮安縣的恒安銀莊做司庫和出納,但是依然掙不到很好的收入。屢次嚐試失敗後,李雲經不得不重拾教鞭,來到龍都後溝學校當教師。事實證明,講台才是他展示自己才華最好的地方。不久,他就在潮州的教育界小有名氣,並於1935年春被聘為庵埠宏安小學的校長。

雖然李雲經的棄教從商之舉失敗了,但是他的兒子卻繼承了父親這種敢於進軍新領域的冒險精神。李嘉誠和他的父親一樣,也和其他潮州人一樣,對外麵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而且一旦得到合適的機會,便會大膽嚐試。或許,正是因為李雲經有冒險精神,所以他才會在潮州淪陷後,敢於帶領全家來到人地兩生的香港。可以說,李雲經的這一舉動為李嘉誠在後來成為華人首富打下了基礎。

無論是在潮州還是香港,李雲經都沒有改變自己對大海的那種特殊的依戀。有時,他也會把自己的孩子帶去看海,李嘉誠因而也感受到了大海的浩渺和寬廣。李嘉誠從寬廣的大海那裏感覺到一種震撼,一種召喚,甚至是一種力量,一種征服世界的力量。

李嘉誠的注意力被海上的巨輪吸引了。在李嘉誠幼小的心中,巨輪是十分威風和偉大的。因為在李嘉誠眼中不可戰勝的大海卻被巨輪馴服了,這在他看來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在大海上,巨輪可以隨心所欲地航行,到達遙遠的地方。可是,什麽時候自己才能變成駕馭巨輪的人呢?什麽時候,自己才會被巨輪帶到外邊的世界呢?

於是,幼小的李嘉誠便常常把自己想象成巨輪的船長,想象著巨輪在自己的指揮下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