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在苦難歲月裏成長起來的少年李嘉誠 1.僑鄉的書香門第

一個人能在他所從事的行業取得成功,除了與他自己的奮鬥和天賦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之外,還與他成長的經曆和環境、所受到的教育和家庭背景密不可分。李嘉誠也不例外,他的成功也和他的成長經曆及家庭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身為華人首富的李嘉誠,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可以說是標準的書香門第。

李嘉誠是潮州人。潮州曆史悠久。潮州的本土文化與中原文化、海洋文化、周邊文化等相互交融,還與西方文化進行了交流,進而在這個基礎上產生了具有潮州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文化。潮州這片神奇的土地承載著秀美的湖光山色和深厚的人文底蘊。

由於潮州是著名的僑鄉,所以潮州人享有“東方猶太人”的美譽。潮州人分布廣泛,在世界各地都有他們的身影。據說,潮州人外遷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當時,元朝軍隊大兵壓境,當地的老百姓留在此地肯定是難逃厄運,於是人們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逃難。而這其中就有一大批人遠渡重洋來到了異國他鄉。後來,元朝為了擴大勢力,向南洋群島、日本等地發起遠征,遠征的士兵中就有不少潮州人。後來,這些人大部分都留在了台灣、西沙群島、印尼和菲律賓等地。明末清初,由於一批潮州人參加的反清複明運動失敗了,於是不得不滯留在南洋;清朝中期,潮州人鄭昭做了15年的泰國國王,一批潮州人因此而遷往泰國,並掀起了移民狂潮;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又有很多潮州人因為種種原因而背井離鄉。不過,世世代代的潮州人在出海時,幾乎都是身無分文。但是,他們善於經營,再加上吃苦耐勞的天性,使得很多潮州人在他們移居的國家裏成了經濟強人。

在這些經濟強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叫莊靜庵。雖然他隻在小時候念過幾年私塾,但是他從小便膽識過人。他十幾歲便到廣州做生意,20歲時遠走香港,創立了自己的事業。他的姐姐莊碧琴和他一樣,生性豪爽,活潑開朗。可是,莊碧琴的丈夫李雲經卻是一個沉穩儒雅的書生。

李雲經年近30歲時,遵從母意,迎娶了莊碧琴。在當時,這樁婚姻似乎門不當、戶不對——雖然莊碧琴溫柔賢惠、持家有道,但是其家族的背景卻平淡無奇,而李雲經的家族卻是潮州的名門望戶。

李氏家族本來在福建莆田聚族而居。李家在福建莆田的白塘平靜地繁衍了20多代人,度過了400餘年。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福建又陷入了戰亂。後來鄭成功占據台灣抗清,清政府為了遏製反清複明的情緒和舉動,在順治十八年,即1661年實行“截界遷民”的命令——以壺公山、天馬山為界,築界牆,界牆至海外的區域為“界外”,迫令“界外”的居民限期遷入“界內”,擅自出界者處死。顯然,清政府妄圖用政治上的高壓手段,使鄭軍失去與內地的聯係並得不到內地的物資供應,進而達到困死鄭成功的目的。而福建沿海本不太平,清政府的這個舉動使福建沿海更加混亂。

“截界遷民”本身就是一個野蠻的政策,留給居民遷徙的時間非常短暫,不超過三天。同時,為了使遷入的人民不對故地留戀,便焚毀界外所有的田園、樹木、房屋,而白塘的李氏宗祠也一並被焚毀。於是,李氏族人就和其他的莆田人一樣,流離失所。

限於形勢所迫,李氏族人隻好再次舉家搬遷。這次,他們從莆田遷到了廣東東部的潮州府,在潮州城內北門的麵線巷定居。這一次遷徙的帶領人叫李明山——潮州李家的一世祖。此後,潮州李家經過了李朝客、李子坤、李仲聯、李世馨、李克任、李鵬萬、李曉帆、李雲經八代,門庭興旺。

李鵬萬是一個敏而好學的人,寒窗苦讀後,通過了縣試、府試、院試,並在每12年舉行一次的“拔貢”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保送入京的資格。在京城,他又順利通過了殿試,最後取得了官職,因而李家被朝廷授予貢旗。李鵬萬的下一代是李曉帆,由於清末政局動**、官場黑暗而閑居村野。但是,其間父親李鵬萬並沒有放棄對他的教育。在父親的教導下,李曉帆熟習儒家經典,並且喜好“老莊”,同時還深入研究釋家。雖然他也和父親一樣,考取了功名,但卻不願入朝為官,可這並不影響他重視知識的思想——李曉帆要求李家必須詩書傳家,並花費半生心血,為子孫建造了一個“藏書閣”,將祖先和自己的書籍存入其中,供李氏族人閱讀學習。此外,他還在澄海興辦“澄海書院”,把一生所學傳授給當地的孩子們,並且支持李雲章和李雲鬆兩個孩子去日本留學。李雲章在新學校就讀,接觸了新思想和新文化,開闊了眼界,又加之在新學校本分好學,所以獲得了公派去日本留學的機會。在日本,李雲章深入學習了先進的商業思想,成為潮州李家第一位商學博士;李雲鬆在日本學習了教育專業,獲得了教育學博士的學位,學成歸國後秉承父誌,在潮州、汕頭兩地從事教育工作;李雲經也頗有先祖遺風,他沉穩踏實,敏銳好學,在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了讀書的天賦,過目成誦。在讀書時期,各科成績名列前茅。後來家道中落,使他在金山中學畢業後不能繼續求學,同時為了養家糊口,他到蓮陽懋德學校任教,後來娶了莊碧琴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