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在競爭中締造自己的不朽傳奇 1.身先士卒,艱苦摸索經商之道

長江塑膠廠建立之初,隨著訂單數量的不斷增多,工廠的效益還是很可觀的。這讓日夜忙碌的李嘉誠有了小小的成就感。但往往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不久他就開始麵臨人生中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

眼看著工廠已經步入正軌,李嘉誠又在籌備著擴大企業的規模。他馬不停蹄地招聘員工、跑訂單……那段時間李嘉誠忙得不亦樂乎,望著堆積如山的訂單,李嘉誠興奮地規劃著他心中的宏偉藍圖。可正在這個時候,突然傳來了有客戶因為質量問題要退貨的消息,這對李嘉誠來說猶如當頭一棒。他停下了手中的工作,靜下心來反省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原來,訂單多了,需要的工人也多了,為了趕訂單,許多新招聘的工人沒有經過係統培訓就走上了生產線……這讓李嘉誠後悔不已,他不該為了追求數量和短期的收益,就忽視了產品的質量問題。李嘉誠深知,如今香港的塑膠企業猶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優勝劣汰是市場的規律,他辛苦經營起來的塑膠廠很可能就會因產品質量問題而毀於一旦。他意識到事情的嚴峻性,開始想辦法挽回局麵。但事態卻進一步惡化,已經失去了控製。老客戶紛紛要求退貨,新客戶躲得遠遠的,還有很多客戶要求廠方賠償損失……許多以前遺留的問題全都暴露了出來——資金短缺、設備老化、人員不足。有句話叫“牆倒眾人推”,當銀行和供貨商得知長江的現狀,也派人來催貸款、催貨款……長江塑膠廠被逼到了破產的邊緣,李嘉誠被搞得焦頭爛額。“四麵楚歌”的他不但要應付吵鬧著索賠的客戶,又要穩住銀行的來訪人員,還要與不斷催款的原料商周旋……

看到李嘉誠的工廠陷入了危機,他的朋友們都勸他把塑膠廠賣掉,把銀行的錢和原料商的錢還上,還能稍微剩一點,不至於血本無歸。李嘉誠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長江塑膠廠是他全部的心血,他不會如此輕易就放棄的。

李嘉誠再一次深刻反省自己。他不該在創業初期就操之過急,脫離了公司的實際情況,使自己遭遇了信譽危機;另一方麵,公司的生產與銷售也嚴重脫節。誠信和質量才是企業的立足根本。這一次慘痛的教訓讓李嘉誠在以後的經商之路上非常注重質量和誠信。李嘉誠找回了自信,又重新振作起來。他決心重新揚帆起航,再創輝煌。

第二天,李嘉誠召集所有員工開大會。會上他深刻地檢討了自己的錯誤,他承認是自己的決策失誤給工廠帶來了致命的危機——產品質量粗劣、不能按時交貨、讓企業信譽受損;效益不好時,大量裁員,也讓員工蒙受了經濟損失。對此他表示了深深的歉意。他還鄭重表示:一旦工廠度過這段非常時期,隨時歡迎被辭退的還沒有找到工作的工人繼續回來上班。最後,他慷慨激昂地表示,自己對長江塑膠廠走出困境滿懷信心,希望全體員工能和他一起同舟共濟,共渡難關!他的一席話讓所有員工深受鼓舞,大家士氣高漲,熱烈的掌聲一浪高過一浪。

接下來,李嘉誠開始拜訪各大銀行和所有原料供應商。他毫不隱瞞工廠的現狀,承認工廠確實有隨時倒閉的可能。但他還是非常誠懇地祈求他們能寬限一段時間,他一定會在寬限期內如數還清欠款,決不拖欠。李嘉誠坦誠的態度打動了他們,銀行決定放寬他的還貸期限,但也聲明,在沒有還清貸款之前,不會對他發放新的貸款;原料商也答應放寬付款期限,但長江塑膠廠需要再進原料必須先預付百分之七十的貨款。即使如此,李嘉誠也已經感激不盡了。雖然他們的寬限不足以使長江塑膠廠轉危為安,但卻給工廠更多的回旋餘地。

然後,李嘉誠又去拜訪客戶。長江塑膠廠的老客戶很多,李嘉誠挨家挨戶上門道歉。大家的態度盡管不盡相同,但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讓步。在眾多老客戶中有一家中間商,他們的產品是批發給零售商或對外出口的。結果,由於長江塑膠廠的產品質量問題,讓他們公司的信譽大受影響。當時,這個公司的經理非常生氣,忍不住對李嘉誠惡言相向。當李嘉誠親自上門拜訪時,這位經理很感意外,想起上次的事不免有些尷尬。他覺得李嘉誠大度又有涵養。他向李嘉誠承認當時是自己太魯莽了,並請他原諒。兩個人就這樣化解了矛盾,成了生意上的好夥伴。事後,這位經理還感慨道:“不管在生活上還是生意上,他都是一個非常值得交往的朋友。我希望有更多機會和他合作。”後來,這位經理還不斷為李嘉誠出謀劃策,以幫助長江塑膠廠盡快擺脫困境……

李嘉誠的“負荊請罪”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他為長江贏取了緩解危機的時間。但李嘉誠絲毫不敢鬆一口氣,因為銀行和原料商給他的暫緩時間是有限的。長江塑膠廠麵臨的形勢依然很嚴峻。庫房積壓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無法銷售。李嘉誠認為積壓的產品並不都是不合格產品,有一些是因為延誤了交貨期被退回來的,並沒有質量問題。他派員工對產品重新進行檢測,並將積壓產品進行分類。沒有質量問題的產品可以對外推銷出去,而質量不合格的就歸為次品。在將庫存產品嚴格分類後,李嘉誠便一頭紮進市場。他奔走在大街小巷,夜以繼日地推銷積壓產品。經過他不懈的努力,那些積壓的合格產品終於賣出了一部分。對於那些不合格產品,李嘉誠以較低的價格賣給專營次品的經銷商。但在每張產品的質檢卡上都蓋了次品的章。就這樣,李嘉誠用銷售積壓產品得到的錢,陸續還清了一些債務。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長江塑膠廠的財務壓力。

在這一過程中,李嘉誠並沒有停止拜訪那些銀行家、客戶和原料商。而且還與他們一起商討渡過難關的計策,並請求他們諒解。在工廠的經營上,他采取了以銷帶產的模式,把工廠裏優秀的工人派出去推銷產品。1955年工廠的經營漸入佳境,以前被裁掉的員工又重新回到長江塑膠廠上班。李嘉誠終於聚集員工的力量,帶領長江塑膠廠走出了泥潭。

長江塑膠廠終於擺脫了困境!在員工大會上李嘉誠激動萬分地宣布:“長江塑膠廠所有的債務都還清了!銀行也答應給咱們貸款了!長江塑膠廠終於迎來了重生的一天!”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李嘉誠深深地給員工們鞠躬,感謝他們與工廠患難與共的情誼。

可以說,李嘉誠之所以能挽救瀕臨絕境的長江塑膠廠,是靠“信義”二字——他對客戶有信,對員工有義。這也是他後來取得巨大成功並受人尊敬愛戴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李嘉誠和全體員工的努力下,“長江”號航船又重新駛回了自己的航道,他們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自從長江塑膠廠走出質量泥潭後,銀行不斷放寬對他們的貸款期限和限額,原料商也紛紛與李嘉誠達成協議永遠為他們提供原料甚至還可以賒給他們。客戶重新認可了“長江”的產品,不斷派送訂單給他們。李嘉誠向所有客戶承諾:以後的長江塑膠廠再也不會把質量不合格的產品交到客戶手中。

1951年到1955年的這段時間,是李嘉誠創業過程中最為艱難的時光,也就是這段經曆使李嘉誠真正體會到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段日子裏,有很多朋友對他敬而遠之,生怕李嘉誠向他們借錢而受連累,但同樣還有很多親朋好友,始終對他不離不棄,在他背後默默地支持他,為他排憂解難。

每當李嘉誠回憶起這些失誤時仍心有餘悸,這是李嘉誠創業史中最為驚險的篇章。經過這次重大的挫折和磨難,李嘉誠漸漸成熟了。誠信是李嘉誠獲得重大成功的關鍵,但他始終認為,僅僅做一個誠信的人還不夠,產品也要和人一樣誠信才可以。李嘉誠在回憶這些往事時,總是很深情地說:“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生命的源泉,信譽誠信則是脊椎,甚至比生命還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