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長江塑膠廠迎來第一單生意

為了使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找到突破口,李嘉誠仔細地研究了當時所處的市場環境。在20世紀前期,商品市場就是製造商的天下。因為那時的社會商品相對來說較為匱乏,隻要是生產出來的東西就會變成實實在在的金錢。而現在不同了,20世紀中後期,社會因為戰爭的結束而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在這種形勢下,商品日趨飽和,廠家競爭激烈,生產出來的產品隻有竭力推銷出去才能換來效益。因此,那些商品市場中的領跑者開始由製造大師向推銷大師轉變。如鬆下電器的鬆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等都擅長推銷,並把推銷和製造擺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李嘉誠得出結論:不會推銷的企業就是一個死的企業,不會找到任何出路。

而李嘉誠的長江塑膠廠也是這樣的。最初,長江塑膠廠是在隻有少量的資金、沒有好的機器設備、沒有好的工作場所、沒有懂得職業技能的員工的條件下開工的,而李嘉誠是廠裏唯一懂得塑膠技術的人。於是,建廠之初的李嘉誠身兼數職:老板、廠長、操作工、技師、設計師、推銷員、采購員、會計師、出納員等,工廠裏所有大事小情都需要他親自管理。雖然李嘉誠在上一家塑膠廠時曾經做到總經理一職,但是兩者畢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上一個塑膠廠是一個老廠,有熟練的工人,先進的機器,也有自己的產品生產銷售網,因此,無論是生產還是銷售,都已經步入正軌。而現在的長江塑膠廠,從生產到銷售都如一張白紙,需要從零開始。對於當時的李嘉誠來說,不僅要打開市場的銷路,更重要的是,他還要掌控好整個工廠的運營和規劃未來的發展。

此外,長江塑膠廠還缺乏大量的人力資源,它的第一批工人都是門外漢,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剛從內地來的農民,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機器生產,全廠上下唯一的塑膠師傅就是老板李嘉誠。從安裝機器開始直到生產產品,都是李嘉誠親自帶領工人一起完成的。李嘉誠對香港的市場作了深入的調查,再根據廠裏現有的機器情況和工人的素質進行考察,發現在當時,最適合長江塑膠廠的產品是塑膠玩具。這種塑膠玩具製品成品體積小,經濟利潤高,擁有廣泛的銷路,深受孩子們的歡迎。另外,廠裏還可以再生產一些塑膠水壺、水桶等日常用品,雖然利潤不高,但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打開“長江”的銷路。

李嘉誠確定了長江塑膠廠產品生產的主要方向後,便在最短的時間內開工了。很快,長江塑膠廠的第一批產品——50支塑膠玩具槍下線了。第一次看到產品從壓塑機模型中完整地取出來的時候,李嘉誠像撿到了天上掉下來的寶貝,異常興奮。一向節儉的李嘉誠破例奢侈了一次——他帶著所有工人去一家小酒館聚餐,慶祝他們的第一批產品順利產出。

有了自己的產品之後,李嘉誠開始為自己的塑膠玩具奔波起來。他為了給自己開辟新的銷售路線,刻意沒有去選擇以前廠家的客戶群體。為了培養出自己的銷售團隊,他像以前一樣,和幾名推銷員一起,扛著裝滿樣品的大包走街串巷。他把自己積累下的銷售經驗毫無保留地和大家分享,讓那些剛入門的新推銷員盡快地摸索到推銷的門路。因為長江塑膠廠生產的產品質量好,價格也公道,所以僅用了幾天的時間,就把塑料玩具全部推銷了出去。同時,李嘉誠還有一個更大的收獲——他又接下了一單生意。雖然產品推銷出去了,但是李嘉誠緊張的心情還是不敢放鬆,因為他不知道顧客對他的產品的反響如何。隻有得到了顧客的反映回饋,看到顧客真正對產品表示滿意時,他才能微微鬆一口氣。不久,李嘉誠就得到了市場反饋的信息,信息顯示:創業初始的李嘉誠找準了方向,他的長江塑膠廠生產的塑膠玩具確實是一種質量、銷量都非常好的產品。得到了市場反饋的信息,李嘉誠才下令,擴大生產規模。就這樣,長江塑膠廠慢慢地走上了正軌。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嘉誠遇到了以前塑膠廠的老客戶王經理。王經理得知李嘉誠另起爐灶,自己辦廠的時候,便主動要求向李嘉誠訂貨。可是,李嘉誠卻發現,王經理要的貨物都是以前的塑膠廠的優勢產品,他便對王經理說,自己的廠子才辦起來,生產的產品在質量上無法和以前的老廠相提並論,婉言謝絕了王經理的好意。因為李嘉誠沒有忘記自己在辭職前對老板的承諾,不利用他以前的銷售網絡和客戶來賺錢。後來,原來塑膠廠的老板得知這件事後,更加稱讚李嘉誠是一個講信譽的人。

雖然李嘉誠為了堅守諾言,拒絕了王經理的訂貨要求,但這並不意味著長江塑膠廠已經徹底打開了銷路。實際上,在長江塑膠廠剛成立時,大事小事使李嘉誠忙得焦頭爛額,人們很難想象李嘉誠是如何把這一切都應付下來的,他又是從哪裏獲得了這麽多旺盛的精力的。後來,李嘉誠在回顧這段創業經曆時說,當時,他就是依靠遠大的抱負和頑強的意誌力支撐自己的。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當時,長江塑膠廠成立不足兩月。因為意識形態存在著差異,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正處於冷戰階段,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經濟封鎖,而英國身處資本主義國家陣營,自然站在美國的立場上,英國政府下令關閉所有對華貿易的進出口通道。由於中國內地是香港進出口貿易的主要對象,所以,關閉對華貿易進出口通道這一政策直接導致了香港的轉口貿易量急劇下降,緊隨其後的,就是香港轉口貿易地位一落千丈。而轉口貿易是香港的經濟支柱。

悲觀和失望的情緒布滿了香港的經濟界。香港有關當局不得不為香港經濟的發展而尋找新的出路。很快,香港有關當局就發現,雖然“關閉對中國內地貿易”的政策使香港經濟大幅下降,但是有一個行業卻巧妙地避開了這次災難,變得更加繁榮興旺,這個行業就是加工製造業。很快,香港經濟界彌漫的悲觀情緒就被蓬勃興起的加工製造業一掃而光。於是,香港有關當局製定出新的產業政策,大力扶植香港本地的加工製造業。從此,香港經濟由轉口型貿易轉向加工型貿易。

選擇加工型貿易,也是香港的地域情況所決定的。香港是一個小島,城市麵積不大,它的資源有限,甚至可以說“資源匱乏”;此外,香港人口有限,這一點限製了香港本地的消費能力,所以香港本地的消費市場也不大。這兩點決定了香港加工業的顯著特點:兩頭在外,大進大出。這就是說,香港的加工工業的發展不僅需要依靠進口來提供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也需要依靠出口來銷售自己的產品。所以,香港加工業的原材料市場和銷售市場都在海外,隻有生產地設在香港,香港隻是憑借著本地的勞動力資源來賺取產品的附加值。

李嘉誠的長江塑膠廠正好搭上了這班香港經濟轉軌的“順風車”。李嘉誠有著獨特的眼光,他認為即使從世界經濟的角度講,塑膠業也算得上是新興的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此外,塑膠製品的加工也有著其他產品無法比擬的優點:它投資少,見效快,非常適合中小企業經營。最初,香港塑膠業的原材料主要從歐美日等外部市場進口,產品的銷售市場以香港本地為主。經過香港政府的大力扶植,香港塑膠製品的市場迅速地擴大到了海外市場。

自此,長江塑膠廠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李嘉誠又幹起了他的老本行——推銷。隻要有產品,李嘉誠就可以將它賣出去。長江塑膠廠生產的第一批產品——塑膠玩具槍,很順利地打開了市場,而且收到了良好的市場反饋。接下來,李嘉誠的塑膠廠生產了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每一批次的產品賣出去後,都會帶來新客戶的訂單。很快,李嘉誠手裏就捏了一遝的訂單。

產品打開了市場,手裏捏住了訂單,此前李嘉誠所擔心的工廠生存問題就不複存在了。隨著訂單數量的不斷增多,李嘉誠不斷擴大工廠的生產規模。在第一批工人進廠之後,李嘉誠又招進了第二批工人、第三批工人……為了使這些新進廠的工人們盡快地掌握塑膠技術,李嘉誠把他們分成了幾個小組,經過短暫卻非常嚴格的培訓後,就可上崗操作。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李嘉誠在工廠裏實行了三班倒的工作製度。廠裏的機器晝夜不停地運轉,長江塑膠廠日夜不停地出貨,長江塑膠廠的生產規模和銷售規模都在不斷擴大,逐漸走上了正軌並開始邁向了新的台階。

隨著生意越來越好,李嘉誠開始招募管理人員。他招聘了會計、出納、推銷員、采購員、報關員等,不再一人身兼數職,工廠漸漸變得有模有樣,比剛剛成立時正規了許多。長江塑膠廠從成立之初到迅速壯大,簡直可以用“一帆風順”來形容,這是李嘉誠當初沒有想到的。工廠的規模擴大了,因此李嘉誠便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工廠的日常管理和新產品的研發上。

就在李嘉誠春風得意時,他卻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很多客戶抱怨他的塑膠廠生產的產品質量粗劣,存在著嚴重的質量問題,並要求退貨。這個消息就像一盆冷水,潑在了頭腦發熱的李嘉誠身上。李嘉誠清楚,產品的質量才是工廠的生命,而自己在管理中卻太急躁了,過於重視利益,一味追求數量,而忽視了質量。

此時,李嘉誠的手中仍然攥著一厚遝訂單,常常接到客戶催貨的電話。眼前的情況使李嘉誠騎虎難下——如果放慢生產速度,提高產品質量,那麽就會延誤交貨的時間,就要付給客戶違約金,這樣一來,他的老本都要貼進去。於是,李嘉誠親自蹲在機器旁監督質量。然而,僅僅依靠這些老掉牙的機器,要確保產品質量談何容易!此外,廠裏大部分工人隻經過短暫培訓就上崗操作,在高生產量的壓力下,李嘉誠不得不把這些工人當做熟練工使用,實際上,他們能夠操作機器將產品製出產品形狀,已經很不錯了。

長江塑膠廠的客戶們都是中間商,他們要將產品批發給零售商,或者出售給海外的經銷商。而此時,塑膠製品不像以前那樣,占據著很大優勢,用戶開始挑剔產品的款式和質量。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塑膠工廠日益增多,緊隨其後的就是愈演愈烈的競爭。競爭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法則,那就是優勝劣汰,質量粗劣的產品必然會成為優質產品的手下敗將。李嘉誠意識到了事態的嚴峻——質量就是信譽,信譽是企業的生命線。李嘉誠事業的航船剛剛揚帆出海,就遇到了驚濤駭浪。

處在危機之中的李嘉誠,真正體會到了做老板的難處。雖然,在上一家塑膠廠打工時,他曾經做過總經理,也掌管過日常事務,可是重大決策仍由老板拍板定奪。現在,他身為老板,就要承擔一切風險和責任。工廠的老板,就像一船之長,決定著航船的方向,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把航船引向滅頂之災。現在,李嘉誠的長江塑膠廠遇到了第一個難題——產品的質量問題。如果自己不盡快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那麽長江的信譽勢必會一敗塗地,甚至會毀滅於旦夕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