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彼得·林奇一生的貴人

在布雷·伯雷高爾夫球俱樂部工作期間,彼得·林奇遇到了他一生中對他影響很深的貴人。可以說,彼得·林奇有現在這種成就是與其分不開的。他就是對彼得·林奇而言亦父亦師的喬治·沙利文。可以說,如果沒有喬治·沙利文對彼得·林奇的支持與指導,也許現在彼得·林奇還是華爾街一個默默無聞的投資理財者,而不是創造了讓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成績的“股聖”。

喬治·沙利文是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的總裁。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創立於1930年,創立時期公司規模很小,總資產隻有44萬美元。由於一開始公司的經營很穩健,所以到1933年時,該公司的規模就已經達到了350萬美元。但是,在此後該公司的經營就一度陷入了困境——到1939年時公司的資產就隻剩下了53萬美元。不過這時候富達基金的救世主出現了,他就是愛德華·約翰遜。雖然他是一名律師,但是他出生在一個富裕的零售業業主的家裏,從小就耳濡目染股票投資等事情。不僅如此,在大學期間他還被股票市場所吸引。

約翰遜畢業於1924年,獲得了法律學位,此後就職於一家律師事務所,專門負責證券投資的法律谘詢工作。正是這份工作,讓他注意到了富達基金公司。當時富達基金持有很多鐵路債券,由於鐵路公司經營不善,這些債券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垃圾債券。可是,在這種情況下約翰遜卻大膽地預測,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的鐵路運輸一定會恢複元氣,並且發展得更好,於是他在1943年就以極低的價格買下了損失慘重的富達基金。

事實證明,約翰遜的預測是對的,就在他買下富達基金後不到一年,鐵路運輸業就開始進入複蘇階段,僅僅在1944年這一年的時間裏,富達基金依靠持有的鐵路債券得到的補付利息就高達100萬美元。如此一來,約翰遜的這次投資可以說是早期垃圾債券投資成功的經典之作。

隨著富達基金的發展逐漸步入軌道,約翰遜於1946年在已有的富達基金之外創立了一家管理和研究公司——富達投資公司,並且由富達麥哲倫基金來承擔公司的證券投資。從1946年起,富達麥哲倫基金完成了奠基階段,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1949年富達公司的資產規模接近2 000萬美元,成為了美國投資界比較大的一隻基金。1958年,富達基金成為美國第五大基金,旗下資產規模達到4.16億美元。1965年,富達投資的基金高達90隻,資產規模接近40億美元,一躍成為全美第一大投資公司。富達基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其實是與約翰遜的經營理念分不開的。約翰遜一直把客戶滿意度列在第一位。因此,當公司贏利過多時,他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侵占了客戶的利益。而喬治·沙利文就是這家公司的總裁,他與約翰遜一起經營著富達基金公司。

喬治·沙利文也是布雷·伯雷高爾夫球俱樂部的會員,他經常和自己的朋友去那裏打高爾夫球。在彼得·林奇於高爾夫球俱樂部工作的時候,有一次正好遇到了和吉爾公司、寶麗來公司的老總來打球的喬治·沙利文。與一般美國人的隨性不同,喬治·沙利文就像是個英國紳士一樣,總是保持一種風度翩翩的風采。

喬治·沙利文在第一次見到彼得·林奇於這裏工作的時候感到非常驚訝,於是他把彼得·林奇叫來問道:“小朋友,我們以前見過麵嗎?”

由於彼得·林奇以前跟著父親來打球的時候,多次見到過這個風度翩翩的男士,於是他就非常友好地回答道:“是的,先生,我們以前見過麵。”

“你叫什麽名字?小朋友。”

“先生,我叫彼得·林奇。”彼得·林奇彬彬有禮的回答讓喬治·沙利文感到非常高興。於是他以後每次來到球場,都會指定讓彼得·林奇做自己的球童。

喬治·沙利文繼續說:“我記得你以前不是在這兒工作的。”雖然彼得·林奇的父親也是這家俱樂部的會員,但是喬治·沙利文卻並不認識彼得·林奇的父親,因為他們根本不是一個社交圈子的人。但是喬治·沙利文卻曾經遇到過幾次彼得·林奇隨著父親到球場打球——一個還沒有球杆高的孩子,總是揮動著球杆躍躍欲試。當然,像他這樣的一個小孩,根本不可能完成一個哪怕是非常簡單的打球動作。因為彼得·林奇的活潑,父親和好友或者客戶打球的時候總是充滿著笑聲。而喬治·沙利文也因此注意到了這個活潑、有個性的小男孩。

“是的,先生。”彼得·林奇雖然內心有點尷尬,但還是堅定地作了回答。

喬治·沙利文能夠和約翰遜一起把富達基金發展得這麽好,自然也不是一個駑鈍的人。他雖然並不知道彼得·林奇家裏發生了什麽變故,但是卻從彼得·林奇的麵部表情裏猜出了一絲端倪。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家庭興衰變故就像是家常便飯一樣常見——一個億萬富翁都有可能一夜之間一文不名,更何況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看到有些尷尬的彼得·林奇,喬治·沙利文沒有繼續問下去。他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再去碰觸這個小男孩的悲慘經曆。由於自己很喜歡這個聰明、有禮貌的小男孩,很欣賞他能夠坦然麵對困境的勇氣,於是他每次來打球都要求彼得·林奇做自己的球童。

“彼得·林奇,你願意當我的球童嗎?我可是個高爾夫球高手,水準不比那些職業球員差勁。”或許是為了緩和彼得·林奇的尷尬,喬治·沙利文開玩笑似的說。

“好的,先生,我非常願意成為您的球童。”雖然這句話,幾乎每個球童都會這樣回答,但是彼得·林奇說出來卻讓人感覺更發自內心。

從此之後,彼得·林奇就成為喬治·沙利文的專職球童——隻要喬治·沙利文到球場來打球,陪著他的球童總是彼得·林奇。

喬治·沙利文知道彼得·林奇是個非常要強的孩子,也很有自尊,所以他並不會付給彼得·林奇比其他球童更多的小費。雖然作為一個資本家喬治·沙利文不僅不會因同情而去施舍自己的鈔票,也不可能大發善心地去幫助一個跟自己毫無關係的人,但是彼得·林奇卻是個例外——每次喬治·沙利文發現彼得·林奇非常開心的時候,就會在臨走前對他的表現讚賞一番,並且在彼得·林奇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多給他一些小費。而這些小費既不會使彼得·林奇感到羞恥,同時又不會讓彼得·林奇覺得他是在同情他。可以說,喬治·沙利文對彼得·林奇的疼愛都遠遠超過了他對自己孩子的喜愛。這在他們以後的生活中得到了印證。在彼得·林奇結婚的時候,喬治·沙利文就盡心盡力地幫忙張羅著他的婚禮,可以說喬治·沙利文比對待自己兒子的婚禮還要慎重。而彼得·林奇在麥哲倫基金公司工作的時候,有多少的投資公司開出的條件比麥哲倫給彼得·林奇開出的條件優越得多,但是彼得·林奇卻一直在麥哲倫工作,這也是因為他要報答喬治·沙利文對他的恩情。他們之間的關係,不是父子,卻親如父子一般。

喬治·沙利文也同其他球手一般,在球場打球的時候,會經常談一些關於投資方麵的事情。其間,他發現當自己和朋友們談論自己在股票投資上獲得豐厚收入和投資經驗的時候,彼得·林奇總是會在旁邊很認真地聽著。一次、兩次,喬治·沙利文還能覺得彼得·林奇是以為他們談論的話題很新鮮,所以才好奇聽取。但是次數一多,日子一長,喬治·沙利文發現根本不是他當初想的那樣。因為每次彼得·林奇不僅都聽得很入神,而且在整個球場中,除了彼得·林奇會對投資股票感興趣外,其他的球童對此根本就沒有一點兒興趣,而且當時大多數美國人也都對股票缺乏一定的興趣。而彼得·林奇不但聽得認真,並且好像他還能聽得懂他們的談話。如此一來,喬治·沙利文就更喜歡彼得·林奇了。

一次,在彼得·林奇幫喬治·沙利文整理球袋的時候,喬治·沙利文問:“彼得,我們每次談論投資的時候,你都是在聽我們的談話嗎?”

“是的,先生。”彼得·林奇很誠實地回答道。

“你能夠聽得懂?”

“不,我不清楚我到底懂不懂。”彼得·林奇沒有欺騙喬治·沙利文。

彼得·林奇的坦誠讓喬治·沙利文更加喜歡他了。於是從此喬治·沙利文總是不經意地幫助彼得·林奇,並且給了彼得·林奇很多別人都得不到的機會。

當然,彼得·林奇最初的投資股票的知識並不完全是從喬治·沙利文那裏得來的——其他客人和俱樂部成員之間的談話也是彼得·林奇最初積累股票知識的途徑,並且他們的談話對彼得·林奇也有很大的影響。但是那些人卻並沒有注意到這裏會出現一個股票奇才,而喬治·沙利文卻注意到這個喜歡股票,對股票有興趣的球童了。所以,每次喬治·沙利文隻要一來到球場,打完球的時候,都不會走,而是把彼得·林奇帶在身邊,讓他參加到他和幾個朋友的談話裏。其實,喬治·沙利文就是想讓彼得·林奇從他們的實際操作中總結出一些經驗。換言之,就是讓他免費上堂關於股票市場的教育課。

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暴漲暴跌的股票市場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都像是賭博一樣的東西,因而很多人都把股票投資視為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而像喬治·沙利文這樣的狂熱投資者也大有人在,但是他們當中很多人並沒有從股票市場中賺取到多麽巨大的利潤。因此,盡管股票市場在美國已經有了幾百年的曆史,但是在人們心中卻對它沒有一個好印象。因為人們對股票的印象還停留在20世紀30年代股票市場崩潰所引發的經濟大蕭條的偏見當中。

但是,彼得·林奇在球場工作的時候,由於聽了很多投資精英的觀點,以及聽到他們講的自己在投資中發生的很多有趣的故事,所以他重新審視了一下人們眼中一定輸錢的股市。或許是因為受這些投資精英潛移默化的影響,彼得·林奇在對股票的認識上,不僅高人一籌,同時也增強了他的賺錢意識,並且使他堅定了自己未來人生的目標就是在股票市場上賺錢。

那時候,喬治·沙利文總是很幽默地重複一句話:“買股票吧,那會是你如膠似漆的妻子。”這句話直到現在還依然是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的座右銘,也是彼得·林奇投資股票的信條。

一直到彼得·林奇去波士頓學院念大學的時候,喬治·沙利文還經常跟彼得·林奇一起探討股票市場。盡管那時候彼得·林奇並不能給喬治·沙利文提出什麽建議,但是喬治·沙利文相信,這個孩子會成為華爾街日後的一個投資神話。在彼得·林奇上大學的時候,喬治·沙利文更是比任何人都關注他的學業。當喬治·沙利文發現彼得·林奇並沒有選修數學、財會等商業方麵的課程,反而選修了一堆看起來與股票投資風馬牛不相及的社會科學,如曆史學、心理學、政治學、玄學、認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時,喬治·沙利文感到憂心忡忡。因為他知道彼得·林奇的誌向是做一名金融管理者,但是他卻沒選擇傳統金融必須選修的課程。即使是這樣,喬治·沙利文也還是和彼得·林奇保持著良好的私人關係,並且依然會把自己在投資上的一些心得告訴給彼得·林奇,從而使他可以多積累一些關於股票投資方麵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