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實習帶來的思考

在彼得·林奇從波士頓學院畢業以後,喬治·沙利文很想讓這個聰明的小夥子來他所在的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上班。於是,一天在高爾夫球場,他對彼得·林奇說:“瞧,你已經這麽大了,已經不適合再做球童了。”

“可是我還想去讀MBA,必須依靠在這裏工作的收入。”彼得·林奇並不想就這麽放棄可以為他提供經濟來源的工作。因為如果放棄,他必須得再找個工作,而且新工作還不一定能夠支撐他的生活。

喬治·沙利文笑著說:“好小子,果然有誌向。你覺得我會隨隨便便跟你提起這個問題嗎。你就不用再擔心你的學費問題了。我已經幫你找好了一個很棒的工作。”

“什麽工作?”彼得·林奇聽到後驚奇地問。

“這家公司很優秀,它有著幾十年的曆史,並且是紐約帆船俱樂部、卡內基大廈和肯德基董事會的成員,進行開發共同基金,更重要的是它在投資公司中的地位更是數一數二的……”

“沙利文先生,您說的是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彼得·林奇很肯定地說。他在學校時就已經研究過美國好幾家大型的投資公司的運作方式、投資意向了,而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作為全美最有影響力的一家投資公司,彼得·林奇對它的研究更是透徹。

“對,我說的就是富達基金公司。你知道我是這家公司的總裁嗎?而我相信我們公司像你一樣出色,或者說你像我們公司一樣出色。我相信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將會有一個好員工,而你也將受雇於這家很好的公司。”

能夠被喬治·沙利文肯定對於彼得·林奇來說是很重要的——在彼得·林奇看來,喬治·沙利文就像是父親一樣地照顧他,並且一直都在鼓勵著他,所以每次聽到喬治·沙利文的讚賞都會讓彼得·林奇增加一股動力,更加努力。雖然因為家庭原因,彼得·林奇也很想可以馬上賺錢,但是他知道,自己隻有接受更高的教育,才能夠賺大錢。所以,他雖然很想去麥哲倫基金公司工作,但還是婉拒了喬治·沙利文的好意,堅持自己一定要讀完MBA。

“我的意思是你可以利用暑假的時間來麥哲倫公司打工,賺取你需要的生活費。這樣你既可以讀完MBA,又可以把你所學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鍛煉。而且,我認為你應該去念MBA,並且去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去念MBA。要知道,華爾街上大多數的風光成功人物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的,而且假若沒有MBA這塊金字招牌,就別想在華爾街穩穩地站住腳。沃頓商學院在經濟領域和教學管理水平方麵在美國商學院排名中更是名列前茅,所以你去那裏學習,一定能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喬治·沙利文說。

聽到喬治·沙利文這麽說,彼得·林奇非常興奮。“我真不知道該怎樣感謝您。”彼得·林奇激動地說。

“你不用感謝我,說不定以後我得感謝你呢。要知道,你可以給我帶來巨大的收益,到時候,就不知道是我付你工資還是你付我工資了。”說完,喬治·沙利文大笑起來。

“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彼得·林奇很自信地說。而事實也證明,彼得·林奇對麥哲倫基金公司的貢獻是巨大的。

在讀MBA的第一年的暑假,彼得·林奇在富達麥哲倫公司找了份實習的工作。當時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每年暑假都會設立三個實習生名額,而每年前來應聘這個職位的卻高達100多人,彼得·林奇無疑是這100多人裏最幸運的一個。因為喬治·沙利文對他的喜愛,他可以直接進入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實習,而不用跟那100多人一起競爭才能得到這個工作。能夠在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工作對於彼得·林奇來說絕對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用彼得·林奇的話來講,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在金融界的地位就相當於奧古斯塔全球高爾夫球俱樂部,或者紐約帆船俱樂部,再或者肯塔基賽馬會以及卡內基音樂廳一樣。因此,麥哲倫基金公司是眾多財務人員夢寐以求的工作場所。

能夠進入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工作,彼得·林奇感到自己非常幸運。因為這裏不僅是彼得·林奇最向往的工作地點——他可以和亦父亦師的喬治·沙利文一起工作,而且他還可以把自己的投資理念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找出漏洞,不斷地使其得以完善。更為關鍵的是,在實習期間他還可以得到一筆豐厚的薪水,而且這筆薪水可使他順利讀完MBA。

但是,彼得·林奇到麥哲倫基金工作的時候發現他的工作內容和他開始的想象並不一樣。喬治·沙利文把他安排在最基層做最苦最累最繁重的工作。即使如此,彼得·林奇也沒有任何一絲怨言,還是努力工作。彼得·林奇在麥哲倫基金公司的工作主要是負責調研和撰寫報告。可以說,他真正對股票進行分析研究就是從這一階段開始的。他當時負責對美國的造紙業和出版業狀況進行調查和研究。在調查過程當中,他發現大學裏學習的兩個著名理論——“有效市場假設”和“隨機漫步假設”是相互矛盾的。如果人們根據這兩個假設來投資根本不可能獲得成功。通過這樣的調查和學習,彼得·林奇覺得麥哲倫基金公司的同事遠比在大學裏教授數量分析和隨機運行理論的教授做得好。因為他覺得,作為投資實踐者遠勝於那些理論家。如果要彼得·林奇從理論和實踐中選擇,那麽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實踐。因而,在以後的投資中,彼得·林奇都十分重視實際調查研究。

彼得·林奇完成了投資報告後,作出的第一反應就是拿給喬治·沙利文看一下,以得到一些有價值的建議。當喬治·沙利文看到自己桌子上那厚厚的一摞調查報告的時候,立刻被彼得·林奇這個20歲的小夥子的工作態度感動了。在這次調查報告完成後,彼得·林奇被指定分析美國造紙業和新聞出版業的反應情況。雖然這是麥哲倫基金公司最底層的工作,但是彼得·林奇知道,作為一名麥哲倫基金公司的實習生,自己並沒有從事股票投資、企業財務管理或者是基金管理工作的經驗,因此他很滿意自己去做企業的調研和分析工作。

在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即使是一名實習生所做的工作也和正式調研人員所做的工作同樣重要。也就是說,實習生所完成的報告同樣會送到麥哲倫總裁喬治·沙利文的辦公室中去,而這也是彼得·林奇努力做好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得到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和喬治·沙利文的認可及肯定。

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主要的業務是用資金投資股票,從而獲得更多的投資回報。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注重“自上而下”的選股戰略,同時他們非常善於開發那些被股市低估或者股價落後於股市上漲幅度,但是卻很具有投資潛力的公司。不僅如此,由於公司對研究人員極為重視,加上全球券商網絡的積極配合,所以使得麥哲倫基金公司“自上而下”的投資戰略可以很好地運行。

彼得·林奇和其他的研究人員的工作就是收集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決定購入股票的那家公司的各種信息,同時還要把購入的這些公司的股票的未來趨勢作個預測。因為他們經過收集分析所作出來的研究報告,將直接影響著公司的投資決策。

彼得·林奇不但要對自己所要調研分析的公司的資金管理、人事管理、產品等進行投資分析,還要收集大量的資料來幫助自己進行正確的判斷和分析,並且有時候公司還會委派彼得·林奇去上市公司親自進行實地調查。盡管這項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彼得·林奇卻很喜歡。他認為隻有經過實際調查得出的材料才有用。所以,對於外出調查這項工作,彼得·林奇總是抱著十分的熱情,並且信心十足地投入進去。

雖然彼得·林奇在大學既不是學營銷管理也不是學市場調查的,但是彼得·林奇在大學時期卻閱讀了大量的金融圖書和雜誌。無疑,這對於他作出正確的股票分析起了很大的作用。顯然,這項工作使得彼得·林奇一下子從理論直接跳到了實踐當中。雖然在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裏,有不少同事認為彼得·林奇一個工商管理碩士在讀生從事股票分析工作是不合適的,但是彼得·林奇卻很快用自己優異的表現打破了同事的偏見。

在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實習的三個月,彼得·林奇隻對索格造紙公司和國際科教公司作了調查。他通過去實地調查,從各個渠道調取資料,作出了細致又準確的分析。當喬治·沙利文看到彼得·林奇作出的厚厚的調查分析報告的時候,他感到既震驚又欣喜——在當時公司的許多基金投資調查人員都隻是紙上談兵,幾乎每天都在辦公室通過圖書、雜誌、新聞和被調查公司上報的業績報告以及市場傳聞來完成他們的調查報告。而這樣的做法,使得他們的調查報告的準確度和可信度都不能使人十分相信。可彼得·林奇卻不願意坐在辦公室去研究那些圖書、雜誌或者上市公司所提供的業績報告——他認為隻有去實地考察才能得到最真實的信息,而且也隻有這樣的調查所得出來的結果才是最準確的。但是這樣的調查結果往往和那些坐在辦公室裏的人員進行研究之後作出來的報告有一定的區別,甚至有時候是大相徑庭的。而那些研究人員都是名牌大學的高才生,並且都獲得了MBA證書,在股票投資上的經驗更是比彼得·林奇豐富得多。然而,彼得·林奇這個20歲出頭的“不合格”的實習生竟作出了與他們的分析相左的調查報告來。毫無疑問,這令他們很是不滿。所以,當彼得·林奇的第一份調查報告出爐的時候,在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一個毫無經驗可言的實習生的調查報告,自然不會被認可。更多的人是對這份調查報告嗤之以鼻,甚至有人嘲笑說:“如果按照彼得·林奇所作的分析報告去投資,那麽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很快就會關門的。”但是有一個人卻十分認可彼得·林奇這份報告的價值。毫無懸念可言,這個人就是喬治·沙利文。他讓基金經理按照彼得·林奇所作的調查報告去作了投資。隨後的事實證明,基金經理根據這個報告所作的投資獲得的收益非常豐厚。當然,喬治·沙利文看到這個結果更是眉開眼笑。

彼得·林奇這次在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工作期間的一個舉動使得公司的製度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一天,彼得·林奇正在公司整理美國新聞出版社上市公司的分析報告,而喬治·沙利文正好想要看看這個聰明的小夥子工作得怎麽樣。於是,他就悄悄地來到彼得·林奇的辦公室,站在他身後觀察了很久。他發現彼得·林奇所用的資料並不是從書店買的商業書籍,也不是最新出版的商業雜誌,更不是那些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而是那些上市公司所在地當月甚至是當天的資料,而且除了這些,彼得·林奇居然還收集了一些股民對該上市公司的市場調研資料表。對此,喬治·沙利文大吃一驚。要知道,在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還沒有人這麽作過報告。就是放眼整個華爾街的投資分析員,彼得·林奇恐怕都是第一個這樣去做的人。

在當時的美國,股票理論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沒有人會去作太多的實際考察。也就是說,不論是普通的投資者還是投資專家很多基本都是依靠著這些理論來進行投資的。可是這些在他們看起來很有價值的理論,一旦運用到實際投資當中去,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效力——不能讓投資者從中獲得利益。所以,當喬治·沙利文看到彼得·林奇並不去依靠那些理論來作紙上談兵的報告的時候,感到非常高興。

“彼得,你從哪裏得到的這些資料?”喬治·沙利文拿起一本上市公司內部特刊突然開口問道。

彼得·林奇聽到問話,才發現喬治·沙利文已經站在他身後,於是他激動地回答:“這是我去他們公司作調查的時候,讓他們資本營運部寄給我的。他們答應過我,會把他們公司最新的報刊寄給我。”

“彼得,你知道嗎?你做得棒極了。我相信你將來會成為一名非常出色的基金經理。”喬治·沙利文很少去表揚員工,更是很少在公開場合表揚員工。但是這一次,彼得·林奇的做法讓他非常欣賞,非常高興,於是他就情不自禁地表揚了他。

“謝謝您,我會努力的。”彼得·林奇信心滿滿地回答。

“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我不會看錯人的。”喬治·沙利文說完便走開了。

喬治·沙利文工作中一向眼裏容不得半點沙子,他回去之後就立刻解雇了那些不合格的調研人員。他的這一舉動,使得留下來的人都要按照彼得·林奇的工作方法去調查研究。為此很多人都大為惱火。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要去上市公司所在地進行調查,收集資料,並且一待就要幾天甚至是幾個星期。但是這樣的工作方法卻使得他們作的調查報告更加準確,更具有時效性。如此一來,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就避免了很多失誤的投資,創造出了更多的投資利潤。

所以,盡管彼得·林奇帶給了他們不少的麻煩,但是向來隻看重業績的美國人,也不得不佩服這個毛頭小子。

1966年5月,道·瓊斯工業指數是925點,而這一期間,彼得·林奇正好在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進行實習。在實習匯報中,彼得·林奇預測道·瓊斯工業指數將來會下跌。這一預測,在彼得·林奇實習結束的時候就得到了印證——道·瓊斯工業指數下降到了800點以下。這樣的結果,讓彼得·林奇對於傳統股票理論更是產生了不可遏止的懷疑。因為他這一成功的預測,根本不是依據股票理論得出來的,而是經過自己的實際調查報告得出來的。

雖然在實習的三個月裏,彼得·林奇隻作了兩份調查報告,但是,這三個月的實習工作卻讓彼得·林奇收獲頗豐——在這三個月的實習工作中彼得·林奇掌握了一部分股票投資的運作規律,也了解到股票投資的內在規律。有了這些經驗,彼得·林奇變得更加自信,更有主見了。在他看來,作為股票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進行實際的調查,比那些理論分析要重要得多。當然在學校學習的高級運算、統計學、數量分析在投資中還是很有用武之地的。不過,投資者卻不能全部照搬數量分析理論來進行投資,否則就會進入股票投資中的歧途。總而言之,投資者想要在金融投資方麵取得一定的成就,需要學習很多方麵的知識。

通常大多數的投資者都喜歡坐而論道,紙上談兵。他們滔滔不絕地發表自己對股市會上漲還是下跌的看法,就像是金融未來局勢的發展由他們掌握似的。

彼得·林奇認為,雖然很多的美國股票投資者都比較偏重於邏輯思維,但是這種方式卻是古希臘人的思維方式,很多投資的失敗正是由於這種錯誤判斷所導致的。

此外,彼得·林奇還認為,傳統的金融與股票市場的研究課程與他在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實習的時候所應用的理論有著非常嚴重的衝突。如果隻是從單純的學術觀點上看,傳統理論確實是無懈可擊的,但是一旦應用在實際的投資當中,結果往往是相去甚遠的,甚至如果按照書本上的理論進行投資,其結果往往是失敗。那麽到底是自己錯了還是書本上的理論錯了呢。如果真是自己錯了,那麽他所見到的現實又讓他無法去違心地相信謊言。

回到沃頓商學院,彼得·林奇更是發現,有效市場和隨機漫步假設是相悖的理論。那麽怎樣能夠把這個真相告訴給所有的投資者,使他們避免失敗的投資呢?為此彼得·林奇陷入了深思當中。

實際上,當時的社會現象是盲目崇拜權威的。雖然那些傳統理論在某一時期可能是可以使用的,也可以給投資者帶來很好的收益,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股市也越來越複雜,而投資股票的方式也必將隨之變化。也就是說在當今時代,傳統的投資理論已經是無用武之地了。但是大多數的投資者都很偏執,反應遲鈍,頭腦不夠清楚——他們即使是麵對事實,也寧願相信是自己的眼睛欺騙了自己,非要等到自己得到了教訓,才會去尊重事實——對於那些傳統理論產生懷疑。但是,一旦理論和現實發生矛盾的時候,他們往往還是會先選擇相信理論,而彼得·林奇卻與他們相反,他永遠都會選擇相信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