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華爾街最年輕的基金經理

到1977年5月,彼得·林奇加入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已經有十個年頭了。這時候,彼得·林奇還不知道有一場巨大的變動要發生在自己身上。

在彼得·林奇進入公司整整第十年的這天,喬治·沙利文找來彼得·林奇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談話。這次談話喬治·沙利文是帶有很大的目的的,並不是平常那種給彼得·林奇安排些工作,或者勸說他該回家看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之類的談話。

彼得·林奇在沙發上坐好後,喬治·沙利文坐在他的對麵,表情十分嚴肅。他說:“彼得,你來到公司已經有十年了吧。公司的資產現在已經到了2 000萬,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敢說在華爾街還沒有哪一家公司能夠有我們公司這麽迅猛的發展。當然,這樣的成績與你的出色工作是分不開的。我想聽聽你對於公司未來發展的看法。”

彼得·林奇略微思考了一下,沒有任何隱瞞地說:“從20世紀 70年代開始,由於政府對經濟金融管理製度上的放鬆,金融自由化的製度便席卷全球,成為主要趨勢,促使全球一體化的經濟模式形成,金融創新更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樣的大環境下,促使了金融衍生工具等風險管理技術的不斷增長,使得全球金融業務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技術進步成為金融工程發展的強大支持,而且計算機和通信技術也在快速發展,這些使得變量的變動加快,隨之而來的是風險的增加,許多高科技的金融在人工智能計算機的幫助下也可能成為現實。現在以計算機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正在逐漸代替老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國際經濟和金融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萌芽的沃土。首先20世紀70年代初期,以固定匯率為主的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後被浮動匯率取代。在這期間,中東石油發生危機,匯率、利息、利率等一係列與之有關的金融問題都處於一種難以預測、極為不穩定的動**之中。其次,經濟一體化的國際趨勢增強,價格不穩定的影響將會從一國擴大到全球國家,國際金融市場的形勢使得各國所要承擔的風險大大增加,傳統金融商品已經不能有效地應對全球化的風險了,現在市場上以‘避險’為主的金融科技創新不斷出現,金融工程也因此而產生。

“固然我們公司在過去的十年裏,確實取得了讓我們覺得樂觀的進展。但是若把公司的發展和整個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相比,就會發現我們公司的發展速度還遠遠落後於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更何況是世界經濟增長速度了。所以,我們不能因為過去取得的成績而沾沾自喜,驕傲滿足,而應站在大局中看到我們的危機。因此,如何提高我們公司金融效率是公司發展的根本原動力。金融工程的產生是金融業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斷提高自身金融投資效率的結果。但是金融工程現在的高速發展並非是沒有一點兒影響的,它對世界金融體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以說,金融工程是推動金融效率提高的背後最大推手。

“此外,金融工程的產生直接提高了金融市場的效率。首先,金融產品的創新豐富了金融交易市場的種類,進一步擴大了金融市場的規模。自20世紀60年代,美國花旗銀行首家發行可以轉讓的大額定期存單以來,各種複合化、係列化、風向化的金融工具開始層出不窮地被推出。這些金融工具都具有流動性這一主要特征,在市場化能力、風險規避、支付要求及合同性質等方麵都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而且這些金融工具的產生還促使了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的進程加快,不僅繁榮了金融市場,也促進了金融市場的靈活應變與發展。其實,高效的金融市場就應該為廣大的投資者提供更加便於選擇有效投資組合的機會。金融工程的產生使得投資者的選擇更加多樣化,這樣提高了金融市場的利用率,也提高了金融市場的效率。其次,金融工程有利於對金融商品價格作出合理的調控,從而實現市場平衡。因此,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應該且必須調整現有的投資策略,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

喬治·沙利文聽後很是佩服彼得·林奇一針見血的見解。他對彼得·林奇開誠布公地說:“彼得,你知道我這一代的投資人都已經老了,我們的思想開始變得固執僵化而且缺乏創新,這正是我所苦惱的事情。我們對新出現的事物變得不敏感。美國自越南撤兵以來,經濟就一直沒有任何起色,我們不得不說一場新的經濟危機正在威脅我們的投資,而1973年中東石油危機還尚未完全解決。我們現在正在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哪怕你不認同五年有一次經濟衰退這一說法,事實是道·瓊斯工業指數上升遙遙無期,我們的贏利不斷地在下降,公司的財產也在逐漸消失。我看過你的預測,盡管很樂觀,但是現在我卻要麵臨著因為經濟危機遭到損失的股東們的指責。孩子,我真的對這場經濟危機很是擔憂,對你所作的預測我並沒有你那麽樂觀的心態。”

“喬治·沙利文先生,首先我要說您不要懷疑我的預測,您所擔憂的問題正是我反對的。”彼得·林奇站起來走到喬治·沙利文麵前,堅定地看著他中肯地說。

彼得·林奇繼續說:“要判斷出國家的資本市場有多大的風險,就要結合國家的經濟增長和平均市場盈率來計算分析。拿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美國來講,雖然這一時期美國處於股市泡沫化之中,但是仍然有股票的市場盈率達到了它以往盈率的100倍甚至是200倍。在1973年到1977年之間,美國開始出現經濟“滯脹”的情況,以美國為首的一些發達國家經濟的年增長率同十年前的這一時期相比下降了50%以上。也就是說,在這期間美國的經濟增長率由正增長轉為負增長是造成美國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我認為,美國經濟在一定時期會出現波動,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樣,就認定這一時期的投資是沒有回報的。雖然投資總是伴有風險的,但在所有時期投資都是有機會的。在這一時期,一些產業正在麵臨著危機,但是也有一些產業在這一時期興起。很多投資者都對那些正處於巔峰時期的產業進行投資,而他們並不知道,巔峰意味著即將衰退,而當他們麵對新興產業的興起時卻無法正確地評估其潛力,總是在這個產業已經有很明顯的發展的時候開始蜂擁而至地投資,但是在這個時候投資,卻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投資時機。因此,在我看來,股票市場裏是不存在所謂的衰退的,而這種時期正是可以讓我們有時間充分調整我們公司投資策略的最佳時機。”

“彼得你知道,麵對現在道·瓊斯工業指數上升無力的情況,整個華爾街基本都喪失了投資信心,在當前的情勢下,投資回報率也越來越低,這樣我們公司的處境就會變得極為艱難。”喬治·沙利文還是有些憂心忡忡。

彼得·林奇冷靜地說:“現在,盡管美國股票市場狀態不是很好,股票基金的平均持有周期增至至少十年,而平均贖回率更是連10%都不到。前幾年,股票市場牛市的時候,股票基金持有周期隻有三年左右,平均贖回率更是高達30%。通過這兩個數據的對比,可以得出現在美國基金持有者的投資觀念逐漸由長期投資轉換為中期投資,導致這種投資觀念轉變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基金業在結構體係上發生了變化。自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美國股票基金市場基本以大盤藍籌股為主。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大盤藍籌股所持有的基金開始下降,轉變為大量貨幣基金。可以說,這種情況的發生是投資者對於股票周期波動性更加明顯、風險加大所作出來的應對。”

喬治·沙利文問道:“彼得,你認為我們公司應該怎麽做才可以為我們的客戶帶來豐厚的投資回報呢?”

彼得·林奇接著回答道:“首先,我們應該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可持續的業績上麵;其次,我們要跟蹤關注,調查業績背後存在的風險因素;第三,我們還要考察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製度和風險危機處理辦法,這是從公司股票持有者的根本利益出發的。”

聽到彼得·林奇精彩的回答,喬治·沙利文一掃先前有些頹廢的神色,激動地說:“彼得,我對你說過以我為首的這一代人已經老了,思想開始僵化了。我相信你能夠給公司帶來新的活力,我對你的能力有信心。通過這次的談話,我發現你的思路清晰,也知道如何確定公司的發展方向,你的成長沒有讓我失望,更沒有令公司失望,甚至超出了我和公司對你的預期。現在我正式任命你為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的總經理,同時你更是華爾街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基金經理,我等待著你帶領公司創造輝煌。”

這個事先沒有一點兒征兆的任命讓彼得·林奇既驚喜又有些措手不及,他知道自己的能力絕對可以帶領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創造更加輝煌的業績,但是另一方麵,彼得·林奇擔心自己的年齡隻有33歲不足以擔此大任。於是彼得·林奇在斟酌之後說:“喬治·沙利文先生,我很感謝您的好意。我想我可以繼續為您和公司提出好的投資建議,但是總經理一職,我似乎還太年輕。”

喬治·沙利文聽到這話笑了笑說:“職位本來就應該是讓你擔任,你看看,現在公司的投資計劃基本都是按照你的建議在進行,隻不過現在是要你親自去實行而不用再假手他人罷了。因此,你就不用擔心自己的年齡是否太年輕了。

“不要再想那麽多了,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講究的是實事求是。你為公司所創造的利益,已經充分地證明你就是公司最佳的總經理人選,如果我因為你年齡尚輕,資曆尚淺,而不任用你,對你、對我、對公司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我們可是商人,不會愚蠢到讓自己有錢不賺的地步。”

聽了喬治·沙利文的話,彼得·林奇沒有再推托,自信地說:“那麽,喬治·沙利文先生,我會證明給您看,您的眼光沒有錯。我一定不會辜負您和公司寄予我的厚望的。”

聽到彼得·林奇已經答應,喬治·沙利文放下了一半的心,但是又搖了搖頭,似乎有些無奈地對彼得·林奇說:“你知道,這項任命十分重要,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的,還要董事會表決決定,我希望董事會那幫人沒有糊塗到拿你還太年輕為理由拒絕我的任命。”

盡管喬治·沙利文這樣說,但是他心裏卻很清楚,這項任命是不會遭到任何人反對的,因為他們已經從彼得·林奇所作的投資當中獲得了豐厚的利益,誰會嫌錢多,又有誰會不支持一個能夠使自己的財富成倍增長的人呢?

在這一時期,華爾街已經有很多公司接觸過彼得·林奇,其領導人紛紛表示自己很欣賞他的才能,希望可以和他成為親密的工作夥伴,並且會提供給彼得·林奇比在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還要高的報酬。但彼得·林奇因為對喬治·沙利文的感恩,以及對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的忠誠,始終沒有產生過要跳槽的想法。

在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工作的這十年以來,彼得·林奇和公司之間早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聯係,就像是他們兩個在一起的時候才是一個整體,缺少了哪個都不完整。

彼得·林奇聽了喬治·沙利文的話後,說:“為了能使董事會相信我上任後可以改變公司現在的狀況,我會盡快拿出我上任後的施政方案,報告給董事會,並且期望他們可以批準。”

喬治·沙利文看著彼得·林奇自信滿滿的樣子,讚賞地點了點頭。

不得不說,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董事會效率很高——在這次談話後一個星期,彼得·林奇就正式出任了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總經理一職,從此開始了他13年的投資生涯,並且在這13年的投資當中,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傳奇。

與彼得·林奇自始至終都在美國富達麥哲倫基金公司工作不同,巴菲特先是在自己的恩師本傑明·格雷厄姆那裏打工,從中學習老師投資當中更多的精華。到1956年,格雷厄姆因為自己年事已高,又沒有合適的接班人,於是格雷厄姆·紐曼公司便解散了,因此,巴菲特不得已隻得離開自己的老師。

1956年,巴菲特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奧馬哈,並在那裏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投資合夥公司,開始了自己為自己打工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