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役

努爾哈赤智取開原、鐵嶺之後,更進一步認識到明軍的實力,決定乘勝進擊,摧毀明朝在關外的實力,壯大自己。努爾哈赤把目標鎖定在三個地方,於是,一場決定明金生死的決戰拉開了序幕。

意外的沈陽之戰

努爾哈赤進行了選擇,大決戰的首選目標是沈陽城,他決定,在沈陽這個地方打響大決戰的第一槍。

可是,沈陽是座堅城,可謂固若金湯。城外設有圍城,之間挖有一道大深壕,壕內機關重重:深而大,寬達到五丈,深達到二丈;險,內設尖木樁,布置陷阱;堅,關鍵部位布置戰車和火炮,另置精兵若幹。

努爾哈赤要想強攻沈陽城,恐怕難上加難。怎麽辦呢?他想,不妨分布實施。

第一步:試探。這麽重要的軍事據點,一旦戰事來臨,不僅僅是攻城那麽簡單。沈陽城麵臨危險時,周圍的明軍一定會趕來增援,軍力部署究竟是怎樣的呢?努爾哈赤決定先試探一下,他把目標選中在沈陽東南四十裏的奉集堡。奉集堡駐有明朝重軍,與沈陽互為犄角。奉集堡一旦有軍情,明軍會迅速反應。

天命六年二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引兵數萬圍攻奉集堡。先是守城軍隊出城迎戰,自然被八旗軍擊敗。接著,周圍明軍來援,雙方對戰。努爾哈赤目的是為了攻城,便兵臨城下,城上立刻滾木雷石俱下,火炮聲起,萬箭齊發。努爾哈赤細細觀察,如果他進攻沈陽城,一定也是這個套路。

第二步,聲東擊西。這是努爾哈赤比較擅長的戰術,他多次講過,戰爭不要硬拚,要動腦筋,以智取勝。奉集堡試探之後,他迅速出兵虎皮驛。

虎皮驛是與奉集堡、沈陽互為犄角,虎皮驛失守,則奉集堡危急,奉集堡危急則沈陽告急。所以,努爾哈赤立即出兵,進攻虎皮驛。

可是,這都不是努爾哈赤的戰略意圖,究竟要幹什麽呢?明朝將領理解不透。忽東忽西,忽南忽北,聲東擊西,這其實是努爾哈赤的戰略技巧,他想通過這種辦法,麻痹敵人,搞亂敵人,然後再突然襲擊。

第三步,兵臨城下。三月十二日,努爾哈赤率領八旗大軍,水陸並進,向沈陽城進發,聲勢浩大。然而,沈陽城易守難攻,明軍早有準備。努爾哈赤絞盡了腦汁,他認為最理想的是引誘明軍出城野戰,消滅主力,然後攻城。可他接連失敗。

引不出城。為了引明軍出城,努爾哈赤命令八旗兵在城外搶掠明朝百姓,以激怒明軍出城,沒有成功。

誘而不降。努爾哈赤吩咐降將李永芳,讓他設法誘使沈陽守將賀世賢投降。可是,賀世賢是個忠臣,他見到李永芳的來使,便罵不絕口,一怒之下,殺了來使,引誘他投誠的辦法失敗了。

雖然兩計未成,努爾哈赤並未急躁攻城。他決定利用賀世賢的弱點,引他出城。賀世賢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嗜酒,一旦喝酒了,他會失去控製。努爾哈赤決定等待良機出現。果然,如願以償。

《明熹宗實錄》:“世賢故嗜酒,次日,取酒引滿,率家丁千餘出城擊奴。”

努爾哈赤聽說賀世賢出城,便命令羸弱士兵迎戰。結果,八旗兵佯裝失敗,後退而逃。賀世賢不便虛實,趁著酒勁追擊。努爾哈赤馬上引精兵圍合賀世賢,這個時候,他才知道上當了。可是,已經晚了,努爾哈赤下令弓箭手射箭,萬箭齊發,賀世賢連中四箭,拚盡全力,墜馬而死。

主將已死,時機成熟,努爾哈赤下令攻城。

八旗兵奮勇攻城,突破沈陽城的壕塹,以雲梯攻之。本來城上火炮布置嚴密,箭弩手訓練有素。可是,一切因為賀世賢貪酒誤事,城內聽說主將已死,人心惶惶,無心守城。

尤其是城內守軍中有明軍俘虜的後金官兵,他們看到明軍大勢已去,便配合後金軍,首先在東門倒戈。

《明熹宗實錄》:“降夷複叛,吊橋繩斷。”

東門的吊橋繩子被割斷了,八旗軍蜂擁而入,與守城官軍展開巷戰。很快,八旗軍攻下了沈陽城。

努爾哈赤占領了沈陽,速度如此之快,又沒有巨大的傷亡,出乎意料之外。可是,接下來,努爾哈赤更加意想不到,他接到了情報:沈陽北麵,出現大批明朝軍隊,向沈陽城包抄而來。

努爾哈赤大吃一驚。經過偵探,得知是總兵官童仲揆、陳策率領川兵、浙兵由遼陽來援;總兵朱萬良、薑弼率三萬大軍從虎皮驛來援;總兵李秉誠率一萬大軍從奉集堡來援。這些明軍從不同方位,浩浩****,向沈陽進發。

按照常理,努爾哈赤將麵臨一場惡戰。是不是像當年四虎出關那樣,努爾哈赤不寒而栗。可是,意外發生了。

援沈大軍觀望不前。朱萬良和李秉誠的大軍,合起來總有四萬多人,聲勢浩大,而且武備精良,可以與八旗兵決一死戰,即使打不敗八旗兵,也可以大大牽製努爾哈赤。可是,朱李大軍隻與八旗兵簡單交鋒,就一敗塗地。朱李急忙下令收兵,回避八旗軍的鋒芒,這正中了努爾哈赤的下懷。

然而,努爾哈赤卻感到了大大的意外,隻有六七千人的童仲揆、陳策所屬軍隊卻頑強抵抗,使他的八旗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損失。

首先是川兵的極力抵抗,川兵將領周敦吉領兵奮力衝擊八旗軍。努爾哈赤根本瞧不上這股兵力,不僅僅是兵力少,還因他認為明軍都是孬種,不敢抵抗。努爾哈赤下令八旗軍五萬人出動圍擊,一舉殲滅。

於是,白旗軍率先衝擊,心高氣傲的白旗軍居然敗下陣來。努爾哈赤大驚,再讓黃旗軍衝擊,結果一樣敗下陣來。再接著,是紅旗軍衝擊,一樣敗下來。努爾哈赤下令三軍合圍,一起攻打,都殺紅了眼,雙方傷亡都很大,尤其八旗軍,死傷近三千人。努爾哈赤大驚道:“川兵好厲害呀!”

殲滅了川兵,努爾哈赤下令圍殲浙兵。

這次,努爾哈赤不敢怠慢,部署八旗軍全力以赴,圍殲浙兵。本來,遼東經略袁應泰派出了援軍,可是,當援軍行至沈陽與遼陽之間的時候,遭遇努爾哈赤的伏兵襲擊,五千援軍全軍覆沒。浙兵首領童仲揆請求袁應泰再派援軍,可是,袁應泰再也不敢派軍,使得浙兵陷入八旗軍的包圍之中,孤軍奮戰。

浙兵非常勇敢,拚死衝殺。一時之間,火光衝天,血濺沙場,屍橫遍野,異常慘烈。由於敵眾我寡,八旗兵數倍於浙兵,導致浙兵全軍覆滅。

戰爭結束了,金明雙方都是大感意外。

明朝廷感到了意外。川兵和浙兵如此不畏強敵,奮力拚殺,導致全軍覆沒,領兵的將領幾乎全部陣亡:川兵將領周敦吉、秦邦屏、吳文傑、雷安民戰死;浙兵將領陳策、戚金、童仲揆、袁見龍、鄧起龍、張名世戰歿。於是,朝野上下,極為感動。

《明熹宗實錄》:“自奴酋發難,我兵率望風先逃,未聞有嬰其鋒者。獨此戰以萬餘人當虜數萬,殺數千人。”

努爾哈赤尤其感到意外。他不僅損失了數千名八旗兵,而且,他損失了數名驍勇善戰的將領:雅巴海、布哈、孫紮親、巴彥、雅木布裏、施爾泰、朗格、杜木布、旺格、達哈姆布錄等。努爾哈赤極為傷心,整個八旗兵都感到了震驚。

《光海君日記》:“虜之死傷亦相當,虜至今膽寒。”

連朝鮮的國君都知道,努爾哈赤為此而傷心,害怕。

詭計的遼陽之戰

天命六年三月十三日,努爾哈赤攻下沈陽,三月十八日就主持會議,商討進攻遼陽的策略。他就是這樣,馬不停歇,一鼓作氣。

可是,他心裏非常清楚,奪取遼陽要比沈陽更難,因為遼陽是遼東的首府,是整個遼東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核心;遼東最大的行政長官遼東經略就住在這裏。所以,努爾哈赤決定,必須使用智謀,才有奪取遼陽的可能。那麽,努爾哈赤會采取那些智謀呢?

首先,使用聲東擊西之策。三月十九日,努爾哈赤率領大軍渡過太子河,遼東經略袁應泰非常緊張。可是,不久他得到報告,努爾哈赤沒有圍攻遼陽,卻朝著山海關方向疾馳而去。他要幹什麽呢?探子回報的消息稱,努爾哈赤大軍過山海關,直奔京師,北京告急。袁應泰大驚失色。

實際上,努爾哈赤並沒有直奔山海關,而是故弄玄虛,想通過這種辦法,麻痹袁應泰,放鬆遼陽的防務,調出守備遼陽的軍隊,在田野中將其殲滅。同時,乘機占領遼陽。

袁應泰果然中計,他派出大軍,一麵尾隨追擊努爾哈赤的軍隊,一麵調集大軍出遼陽城,在城西五裏外結成三個大營。

其次,在遼陽城內廣置間諜。努爾哈赤最善於使用諜工,沒有諜工,他很難實現攻無不克的目的。三月二十一日,遼陽戰火焦灼之際,突然小西門火藥庫起火,殃及軍營,城內大亂,八旗兵乘勢奪城。這場大火,極有可能是努爾哈赤的諜工幹的。遼陽城內,降將李永芳早就聯絡了一些大戶,作為內應,再加上努爾哈赤的諜工配合,遼陽城危在旦夕。

《國榷》:“遼陽巨族多通李永芳為內應。”

還有,過去那些被明軍俘獲的後金兵,此時也被努爾哈赤策反,再次為後金賣命,出賣明朝的利益。

再次,使用激將之法。三月十九日,努爾哈赤率大軍兵臨遼陽城下。後金兵看到明軍陣容強大,心生膽怯,想要後退。努爾哈赤見狀,便躍馬揚鞭,以63歲的花甲之年,而衝鋒在前。

《光海君日記》:“一步退時,我已死矣,你等須先殺我,然後退去!”

這是激將之法。努爾哈赤通過這種辦法,激勵士兵,隻許前進,不許後退,後退則死,沒有退路。這一招兒果然靈驗,八旗兵奮勇向前,一路衝殺,沒有膽怯後退的懦夫。

三招過後,努爾哈赤胸有成竹。接著,他分析了敵情,再正確決策,粉碎了遼陽守軍的兩大軍事策略。

一是粉碎明軍陣法。按照袁應泰的戰略,五萬大軍分成三大營,左中右三大營互為奧援,八旗兵為之膽怯。努爾哈赤決定采用切割包圍之法,破之。此法果然靈驗,明軍一旦被切割,便陣法大亂,潰不成軍。

二是粉碎明軍守城策略。經略袁應泰為了防止八旗兵進入遼陽城附近,便采取一個辦法:引太子河水進入壕溝,東門河水進入,西門閘口封住,形成一個天塹。隻要八旗兵敢於跳進溝壕,不是淹死,也會被亂箭射殺。

努爾哈赤采取對策。他從源頭治起,調集大軍從東門堵住水口,不讓河水灌入;再調集大軍挖開西門閘口,開閘放水。霎時間,溝壕之內的大水被**,壕塹幹涸了,努爾哈赤下令攻城。

這樣,努爾哈赤用了三天的時間,十九日、二十日、二十一日,從容不迫,攻下了遼東的首府遼陽城。明金雙方形成鮮明對比:

努爾哈赤騎著高頭大馬,進入遼陽城。城內百姓,尤其婦女,盛裝迎接努爾哈赤這個新主人。

明朝的兩個關鍵人物卻是黯然自剄。一個是遼東經略袁應泰,遼陽城陷,深感自責,便自縊身亡。

另一位是巡按張銓。這個人非常有氣節,他不但不逃跑,反而怒斥李永芳背主投敵。可是,努爾哈赤非常愛才,給他多次機會,要籠絡他,收到帳下。可是,張銓大義凜然,隻求速死。於是,在衙署自縊身亡。

努爾哈赤非常感慨,下令要厚葬這兩位明朝的忠臣。

奇怪的廣寧之戰

遼陽被努爾哈赤占領之後,明朝把廣寧作為關外重鎮,成為行政首腦巡撫的駐地。所以,對於明朝來講,廣寧的位置就至關重要了。對於努爾哈赤來說,廣寧則更為重要,如果後金不占領廣寧,遼沈就會岌岌可危,也就保不住遼東,根據地會很快失去。這樣,努爾哈赤把下一個目標鎖定在了廣寧上。

廣寧城地勢險要,依山傍水,易守難攻,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廣寧巡撫王化貞率領兩萬軍隊,駐紮在這裏。

努爾哈赤既已鎖定廣寧,明朝就必然要堅守廣寧,雙方展開了爭奪戰。看看雙方誰勝勝負。

先看看明朝的準備情況。細細分析,明朝軍隊必敗無疑,毫無取勝的希望。

第一、經撫不和。

遼東經略是熊廷弼,他坐鎮山海關,調度遼省,是這裏的最高軍政長官。巡撫是王化貞,坐鎮廣寧。這兩個人向來不和,人盡皆知,甚至於連皇帝都知道。他們兩個矛盾參商,表現在方方麵麵。

兩個人性格不同,熊廷弼紮紮實實,腳踏實地,認真調研,為遼東防務做了很多很細的準備工作。王化貞則好說大話,吹牛皮,紙上談兵;把收複失地,征伐努爾哈赤這樣的天大事情說得輕描淡寫。

《明熹宗實錄》:“願以六萬人進戰,一舉**平。”

兩個人的觀點不同。很明顯,朝廷派出二位,是要穩定局勢,不再喪失地盤,當時機成熟的時候,還要收複失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二人觀點截然相反:熊廷弼主張守地,先做好準備,強大自己;對努爾哈赤,要立足長遠,發展同朝鮮、蒙古之間的友好關係,對後金形成明、朝鮮、蒙古的包圍之勢,時機一旦成熟,再大舉進攻。王化貞則主張立即出師,討伐努爾哈赤,以揚天威。

按理,熊廷弼可以節製王化貞,加之他手中有尚方寶劍,可以代天行事。可王化貞後台很硬,輔臣葉向高和兵部尚書張鶴鳴都以他為知己,互為奧援。所以,王化貞往往自行其事,大小事都自己做主,不向熊廷弼請示,熊廷弼知曉其中的關係,也隻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第二、將領叛變。這是最致命的事情了,這比努爾哈赤的諜工會更有殺傷力。

這恐怕是努爾哈赤的軍事部署,為了拿下廣寧,他不僅派出諜工,更要從軍隊高層瓦解明軍。於是,他們尋找其中的目標,最終鎖定在了廣寧遊擊孫德功的身上。

孫德功貪財,向來首施兩端,他看到李永芳投降努爾哈赤之後,過上了優裕豪華的生活,心生向往。於是,他與李永芳遣通消息。廣寧城的軍力部署,軍事設施,軍事動態,李永芳通過孫德功一清二楚。

可悲的是,孫德功得到了王化貞的信任。當努爾哈赤圍攻西平堡的時候,就采納孫德功的建議,使明軍被動挨打;當努爾哈赤圍攻廣寧的時候,王化貞又信任孫德功,令其帶軍狙擊後金軍。

《熊襄湣公集》:“孫德功等故意上前一衝,即卸去,因而各營俱起,以至大敗。”

這就很明顯了,王化貞無才無德,用人不明,舉措失當,是廣寧失守的原因。相反,努爾哈赤則不斷調整戰略部署。

利用“經撫不和”這個矛盾,抓住時機,迅速出擊。努爾哈赤向來敬佩熊廷弼,當他主政遼東軍務的時候,一年多的時間,努爾哈赤不敢輕舉妄動,他絕對不打無準備之仗。當他發現熊廷弼與王化貞不和,而且王化貞自行其事,不受經略節製,便抓住這個寶貴時機,於天命七年正月十八日,春節一過,統大軍十萬,征廣寧。

先打外圍,斷掉羽翼。努爾哈赤在攻打廣寧之前,了解到西平堡為廣寧的羽翼,布有重兵。於是,努爾哈赤決定打西平堡,廣寧必然馳援,這樣,既可了解明軍的反應能力,也可了解明軍的軍力布置,一舉兩得。

對明將用兩手。努爾哈赤秉承一個原則: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在西平堡之戰中,明將羅一貴驍勇善戰,努爾哈赤想收服他。可是,羅一貴誓死不屈,大罵李永芳,努爾哈赤下令殲滅他。對於孫德功,投降了後金,努爾哈赤則委以重任。當他撤出廣寧之時,便把廣寧交給孫德功,由他來代天行政。

截然不同的態度、策略,結果不言而喻。

不過,同以往戰爭不同,攻打廣寧這樣的大城,雙方會傷亡很大。廣寧之戰,對於努爾哈赤來講,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他輕鬆地就得到了心中向往的廣寧城。當時,他還有些不信。

正月二十二日,努爾哈赤距離廣寧200裏之外的地方,王化貞就已經逃離廣寧,廣寧城不攻自破;二十四日,努爾哈赤還在距離廣寧150的沙嶺時,孫德功就前來迎接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有些懷疑,感覺太容易了。於是,他在廣寧城外觀察多時,認為千真萬確,才徜徉進城。

這真的是一場奇怪的奪城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