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吃虎

努爾哈赤屬羊。

如今這個羔羊桀驁不馴,與明朝廷的交鋒中,一舉拿下了撫順、清河城等,震驚了朝野上下。於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在千呼萬喚中,集結了大批軍馬,聲勢浩大地準備出關獵取這隻羔羊。於是,在薩爾滸這個地方展開了一場羊虎大戰,曆史上稱之為“薩爾滸大戰”。

四虎出關

對於努爾哈赤,盡管在遼東已經名聲大噪。可是,那些傳統的明朝臣子並不買賬,甚至有些官僚根本瞧不起努爾哈赤。比如山海關主事鄒之易,認為努爾哈赤就是一個小小的女真部落首領,不可怕,完全不用大驚小怪。

本來明朝的萬曆皇帝非常昏庸,常年不理朝政。可是,當得知努爾哈赤攻破撫順、清河之後,受到極大震動,便引起了高度重視,多次召集禦前會議,對絞殺後金兵,做了安排。

先是向全國下達征調軍力的諭旨。按照朝臣的討論,征伐後金,需要大約十萬軍力,必須從各地征調。這樣,從形勢分析,福建、浙江、四川、山東、山西、陝西和甘肅的部隊在征調之列。

接著,安排人事任命。萬曆帝任命兵部侍郎楊鎬為遼東經略,都統一切征伐的一切軍力,賜給尚方寶劍,可以代天子軍法從事。除此之外,又選拔了一些將領,準備君前效力,有杜鬆、李如柏、馬林、劉綎等。

對於萬曆帝的人事選擇和安排,可謂良莠不齊。

楊鎬,河南商丘人,萬曆八年進士,萬曆三十八年為遼東巡撫。對於楊鎬,朝野評價不高,有說他“威令不行,賞罰不信”,也有說他“貪功自用”。這些都是致命的弱點,可是,以其任職兵部,早年又任職遼東,對此地也算比較熟知。萬曆帝選中他為經略,也算考慮周詳。

杜鬆,陝西榆林人,官至總兵,曆鎮延綏、薊州、遼東、山海關,威名遠揚,有“杜太師”美稱。杜鬆久經沙場,交鋒時擄起兩臂,烏黑如漆,持著金刀亂砍,號稱“杜黑子”。萬曆三十六年夏,杜鬆被授為總兵,接替李成梁鎮守遼東;萬曆四十五年,因薊、遼多事,特命杜鬆鎮守山海關,擔任總兵。杜鬆秉性清高,廉潔奉公,不巴結上司,不籠絡權貴。但是,他有勇無謀,剛愎自用。

馬林,河北蔚州人,名將馬芳次子。馬林以父親的功績得到官餉,算是沾了祖上的光。可是,作為明將之後,他最感興趣的不是戰術的研究,而是洗好文學,善於作詩,書法也不錯;同時,他還善於結交名士名流,可謂愛好廣泛,外場上人。

劉綎,(1558年-1619年),南昌人,明朝傑出的抗倭將領、軍事家。萬曆年間武狀元,明朝諸將中,劉綎最驍勇,而且有一定的謀略,有“晚明第一猛將”之稱,其所用镔鐵刀重一百二十多斤,馬上輪轉如飛,世稱“劉大刀”。劉綎一生平緬寇,平羅雄,平朝鮮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數百戰,威名震海內。

李如柏,(1553年-1620年),字子貞,號肖城,遼東鐵嶺衛人,父親是大名鼎鼎的遼東總兵、寧遠伯李成梁。由父蔭為錦衣千戶。因飲酒誤事,被免職。再以父蔭授鐵嶺衛都指揮僉事,曆任密雲遊擊、黃花嶺參將、薊鎮副總兵等職。從其經曆和出身看,李如柏對遼東算是耳濡目染,有所了解。

這就是萬曆帝選擇征討後金的班子,氣勢洶洶,大有必勝的勢頭。

《光海君日記》:“皇上赫然,計必剿除。”

於是,在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在遼陽演武場,遼東經略楊鎬主持誓師大會,各路軍馬齊集,陣容空前。楊鎬揮舞尚方寶劍,做了兩件事:一是宣布十四條軍令;二是將撫順臨陣脫逃的指揮白雲龍梟首示眾。一時之間,血濺演武場,全場一片肅然,鴉雀無聲。

接下來,開始祭天地和演武的時候,接連出事了。

一位將軍奉命殺牛祭地。當他揮舞著刀,宰殺黑牛的時候,非常奇怪,怎麽也割不斷牛的脖子,黑牛嚎叫著,直到第三次刺殺,才殺死黑牛,場麵非常尷尬。

而當將軍劉招孫翻身上馬,準備武動長矛的時候,又出事了,他手中的長矛一折兩節,令所有在場的人唏噓不已。

太奇怪了,太不吉祥了!人們心中頓時湧起不詳的預感,人們問自己:這麽不吉利,凶多吉少啊。

楊鎬宣布:各將聽令,兵分四路,迅速出關,大軍直搗後金都城赫圖阿拉。這四路兵馬分別是:

西路撫順路,由杜鬆率軍出征;南路清河路,由李如柏率軍出征;北路開原路,由馬林率軍出征;東路寬甸路,由劉綎率軍出征,四路大軍合計八萬餘人,加上朝鮮兵和葉赫兵,總計十萬兵馬,號稱四十七萬大軍,就像四隻大老虎一樣,氣勢洶洶出關,撲向赫圖阿拉。

蠢虎與靈羊

羊與虎展開了殊死較量。這是異常力量與智慧的較量,雙方都卯足了勁兒,看看他們都有哪些表現。

明朝,這個大老虎,號稱龐然大物,沾沾自喜,勢在必得,甚至於沒把努爾哈赤放在眼裏,明顯輕敵。楊鎬這個統帥非常昏庸,又剛愎自用,鮮少與人商議,唯一可與之商量的人是李如柏。可是,李如柏是一個心胸狹隘,沒有大局觀念的一個人,他能給楊鎬出什麽注意呢?

有一件事兒聽起來好笑。本來出兵打仗,大軍啟程攻伐對方,這是天大的秘密,必須嚴密保守,不可泄露。可是,楊鎬在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誓師之後,居然將出兵關外的消息,大張旗鼓地宣揚。

二月二十四日,楊鎬在大軍出發前夕,派一名使者,前往後金,向努爾哈赤宣戰道:“大明四十七萬大軍將不日出關,討伐叛逆,識相的話,趕緊入關受降!”

楊鎬真是一直蠢虎,戰事未起,卻犯下大忌:泄露了軍事機密,並且吹大話,明明隻有十萬大軍,卻說是四十七萬,企圖以此恫嚇對方。

作戰曆來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楊鎬的大軍,一個都不具備。地利不具備,他的部隊,對遼東地勢基本陌生,一旦深入,非常不利。人和不具備,他與四虎之間矛盾重重;四虎之間也是彼此心存芥蒂,並不默契,比如杜鬆與李如柏之間,就互相攻擊,甚至設下計策,陷害對方。天時不具備,明廷與楊鎬選擇二月出關討伐,時機非常不合適,這個時候的關外還是冰天雪地,寒冷異常,關內士兵一旦深入,將會困難重重。果然,楊鎬原定二十一日出關,卻遭遇天降大雪,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明軍出關,必然迷路,杜鬆軍就找不到了方向。可是,楊鎬卻亂使**威,揮舞尚方寶劍,強行出師。

《明史紀事本末》:“國家養士,正為今日;若複臨機推阻,有軍法從事耳!”

楊鎬這隻蠢虎,不懂軍事,剛愎自用,必然誤國。

而努爾哈赤,則恰恰相反,他洞察時局,馬上召開禦前會議,大家集思廣益,分析敵我,反複討論,商議應對之策。終於,一整套應對之法出台,非常正確。

第一、確定戰略戰術。這很重要,麵對強敵,大軍壓境的時候,必須選擇正確的戰術。努爾哈赤了解到,明軍兵分四路,浩浩****壓向赫圖阿拉,勢力強大。如果後金軍四麵迎敵,力量分散,極有可能被逐個吃掉。所以,必須集中優勢兵力,所有的八旗軍擰成一股繩,包圍其中一個老虎,狠狠地打。然後各個擊破。

《明季稗史初編》:“恁爾幾路來,我隻一路去。”

第二、派遣間諜。這是努爾哈赤最擅長的事情了,他認為隻有派出諜工深入虎穴,才能得到真實可靠的軍報,也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於是,派出了漢人間諜,化妝成商人模樣,深入關內,幾乎無所不入,全麵準確地了解了敵情。

《三朝遼事實錄》:“我師未出,彼防已預。”

不僅如此,努爾哈赤還宣布後金國實行戒嚴,國內的人不許隨意處境;境外的人不許隨意進來,以防軍事機密泄露他人。這一點兒,與楊鎬大張旗鼓宣揚軍事機密,剛好相反。

第三、設置巧計。努爾哈赤一貫主張,戰爭要憑借智慧取勝。所以,他決定因地製宜,充分利用有利地勢。比如,努爾哈赤命令在通往赫圖阿拉的主要路口設置伏兵;砍伐巨大樹木,橫截馬路,給明軍進攻設置障礙,等等,處處都是技巧用兵。

第四、展開外交攻勢。楊鎬的策略,不僅明朝要大軍集結,四路出師,還要他的盟軍一起協助,形成包圍和震懾。明軍的盟友有兩個,一個是葉赫,一個是朝鮮。努爾哈赤立即行動起來,派遣使者,前往兩處,或饋送禮物,加以籠絡,或曉之以理,予以說服。他的外交攻勢果然奏效,楊鎬都接到了消息。他在《速敕薊兵出關疏》中說葉赫不肯出兵協助,“不免有遷延、觀望之心。”

這樣,蠢虎與靈羊之間,智商相差懸殊,一旦交鋒,會是怎樣的結果呢?

首虎被箭

出關的四虎中,以杜鬆為首虎,這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

杜鬆勇敢。這個人驍勇善戰,從不畏懼敵人。但是,勇敢中,也夾雜著魯莽,這種人往往會剛愎自用。

杜鬆貪功。以其武功高強而多有戰功,也因此而養成貪功的惡習。往往喜歡表現自己,尤其是戰功方麵,杜鬆非常貪婪,喜歡聽到別人誇讚他。

這樣的杜鬆,楊鎬卻沒有充分認識到,反而讓他率先出關。萬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杜鬆率兩萬官兵,從沈陽奔向撫順,大軍直接殺向赫圖阿拉,速度之快令人驚奇。杜鬆的老毛病犯了,他要率先擒拿努爾哈赤,立下大功。可是,杜鬆此行上了兩個人的當,要想遂願恐怕很難。

一是上了李如柏的當。

相比杜鬆的直率,李如柏非常狡詐。他盯上了杜鬆,便想利用杜鬆的耿直,耍弄他。早在二月十一日,兩人在遼陽的時候,酒宴開始,李如柏道:“杜將軍此次能夠擒拿努爾哈赤嗎?這可是個硬骨頭啊。”

杜鬆一聽,怒道:“說的什麽話?我是幹什麽來的,定要把他擒拿歸案!”

李如柏戲道:“這要看你的本事了,如果你能捉到努爾哈赤,我把頭功讓給你。就怕你做不到。”

杜鬆被他激將,怒不可遏,恨不能馬上起兵,捉到努爾哈赤。最可惜的是,當杜鬆起兵之後,李如柏居然派出奸細,在杜鬆軍中散布謠言:“杜將軍的隊伍行動太慢了,清河路已經快到赫圖阿拉了,努爾哈赤很快就會被別人捉到。”

杜鬆一聽,非常著急,便督促士兵,馬不停蹄向赫圖阿拉疾馳。

杜鬆明顯上當了,李如柏是想要他先與努爾哈赤交鋒,試探虛實,再作打算。

二是上了努爾哈赤的當。

杜鬆率軍疾馳,日行百裏,第二天晚上,抵達渾河。他站在岸邊瞭望,不知水深淺,不敢貿然下水。

探子先下水,走至河中心,探子道:“將軍,河水不深,可以渡河。”隨行的謀士阻止道:“當心有詐,早聽說渾河水很深。”

杜鬆大笑道:“怕什麽,有我杜鬆呢。”說著,扔掉酒壺,敞開胸懷,騎馬下水。謀士勸他披上鎧甲,當心敵人襲擊。杜鬆毫不畏懼道:“入陣披堅,非丈夫也。”帶領眾人一路涉水而去。

可是,他上了努爾哈赤的當。努爾哈赤看他和士兵已經到了河中央,便下令放水。原來,努爾哈赤早就料到了杜鬆的魯莽,便在上遊將河水攔住,專等杜鬆,隻要他們進入中央,便放水。霎時間,攔住的河水像返潮一樣,把杜軍衝垮河中,一千餘眾被水淹死,軍隊大亂。

杜鬆兩次上當,出師不利。

三月初一日,他的軍隊孤軍深入薩爾滸,杜鬆與努爾哈赤在此決戰。

努爾哈赤使用了早就製定好的戰術:集中優勢兵力,重拳出擊,打擊杜鬆部。這樣,努爾哈赤率領六旗精兵,約四萬五千人,將杜鬆薩爾滸大營一萬五千人團團圍住。

兩軍交鋒,明軍自然不抵八旗兵,紛紛潰退。接著,杜鬆布下的吉林崖大營也被八旗軍一舉摧毀,兩軍廝殺一片,從午時戰到酉時。杜鬆提刀奮戰,越殺越勇,可惜,他是個孤膽英雄,終於力不可支,居然中箭身亡。

《極議安邊固圉疏》:“杜總兵砍殺數裏,被達賊圍住,杜總兵麵中一箭,落馬。”

這樣,首虎杜鬆和他的二萬大軍,被努爾哈赤全部殲滅。薩爾滸首戰告捷。

老虎遁

三月初一日,杜鬆全軍覆沒,努爾哈赤取得薩爾滸大捷,信心倍增。於是,他快馬加鞭,決定再殲老虎。

入侵的第二號老虎是馬林。朝廷和楊鎬選中馬林為開原路主將,朝野上下頗有微詞。主要是分析他的性格,不適宜做為主將。馬林雅好詩文,擅於結交各界名流,完全是個場麵上的外交家。戰爭是殘酷的,以馬林這樣的人領兵打仗,勢必出現問題。

《明神宗實錄》:“林庸懦,不堪一麵之寄,乞易別帥當次重任;不然,不惟誤事,且恐此身實不自保。”

但是,遼東經略楊鎬剛愎自用,堅持自己的觀點,還是啟用馬林為開原北路主將,統領一萬五千大軍向赫圖阿拉進軍。按照要求,他應該與杜鬆軍會和,共同與努爾哈赤作戰。可是,由於馬林軍行動緩慢,致使兩軍未能如期會師。

尤其是當他聞聽杜軍全軍覆沒之後,馬林便接連做出了錯誤的決策。

首先,馬林決定大軍停滯不前,變進軍攻伐為駐地防守。

其次,馬林下令他的軍隊一分為三,結成“牛頭陣”:馬林親自率領主力軍,駐紮尚間崖;潘宗顏率領軍隊,在飛芬山結營;龔念遂率領大軍,在斡渾鄂漠結營。三軍拱立,形成以馬林軍為牛麵,潘宗顏軍和龔念遂軍各為牛角的“牛頭陣”。

馬林的這兩個決策,注定要以失敗而告終。他擅自改進軍為防守,造成他的軍隊一片慌亂,全軍上下籠罩著悲觀的情緒,使軍隊士氣低落。而他自以為是的“牛頭陣”呢?則完全適應了努爾哈赤的戰略戰術,更是必敗無疑。

努爾哈赤早就製定了“集中優勢兵力,殲滅來犯之敵”的戰略戰術。馬林軍本來就就比後金軍少幾倍,又被馬林一分為三,顯得力量非常薄弱。努爾哈赤下令八旗軍:各個擊破,粉碎“牛頭陣”。

後金軍集中軍力,先砍掉一隻牛角--龔念遂營,再粉碎牛麵--馬林大營,最後砍掉牛角--潘宗顏大營。

努爾哈赤在指揮作戰中,靈活機動,戰術各異。對於龔念遂營,努爾哈赤下令以騎兵猛衝陣營,用陣勢壓倒敵人,很快,龔念遂營被破。對於馬林大營,努爾哈赤命令下馬步戰,短兵相接,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身臨戰場,衝鋒在前,馬林大營被破。對於潘宗顏營,努爾哈赤則采用一半步兵重甲作戰,衝在前麵;一半騎兵作戰,分裂包圍敵軍,縱橫馳突,力求全部殲滅。

結果,“牛頭陣”的兩隻牛角被砍掉,牛麵被毀掉;三個大營的將領中,龔念遂和潘宗顏紛紛戰死,慘不忍聞;而主將馬林,這隻進山大虎則臨陣脫逃。

《清史稿》記載:“上下交擊,馬林遁。”

真正應了人們的預言,馬林竟然在兩軍酣戰之時,狼狽率軍逃回開原。

這場戰鬥,努爾哈赤認真分析了敵軍的軍力布置,采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全部殲滅馬林軍。至此,進山四虎中的兩隻老虎一死一逃。努爾哈赤信心百倍,做好充分準備,迎戰最後兩隻老虎。

老虎碎頰

出關四虎中,努爾哈赤以雷霆萬鈞之勢,打掉了兩隻。這個時候,努爾哈赤心中頗有底氣,不僅殺掉了敵人的銳氣,還繳獲了大批武器物資,壯大了八旗軍。屈指算來,還有兩隻老虎,努爾哈赤決定,自己不再親臨戰陣,留下精兵四千,保衛赫圖阿拉,他要坐鎮指揮。

現在,努爾哈赤麵臨的第三虎,是東路寬甸路的總指揮劉綎將軍。劉綎是一員虎將,最擅長使用大刀,刀重達120斤,卻能舞動如飛,號稱“劉大刀”。在那個年代,人們敬重武功高強之人,努爾哈赤也不例外,非常敬重劉綎的功夫。

劉綎是個大忠臣,對朝廷忠貞不貳,存有一心報國的熱情。這次,他奉旨出關,征伐努爾哈赤,內心是有不同看法的。他認為,打仗最重視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不過,他認為此時出關,不具備這三點,便與朝鮮都元帥薑宏立交流,發牢騷。薑宏立問他最佳時期,劉綎認為應該在四五月份,那個時候,春暖花開,利於大軍行動。

盡管如此,劉綎還是具有大局意識,不僅堅決執行皇帝旨意,而且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壓在此次出征的軍事行動之中,以表達出他的忠心。他星夜兼程,帶領兒子劉結、劉佐及養子劉招孫,並家丁736名,戰馬800多匹,又帶佛郎機、百子排號、鳥銃、火炮、軍船等,趕赴京師。

劉綎奉旨出關,遇到的最大障礙是楊鎬。他與楊鎬素來不和,處處受製於人,讓他心中不爽。楊鎬不顧實際情況,屢屢催促劉綎出兵,以求紅旌報捷。劉綎建議緩兵出發,楊鎬勃然大怒,竟要軍法從事;並派出一個小守備於承恩,前往崔督。同時,密令遊擊將軍喬一奇,便宜行事,大有要製服劉綎的氣勢。

劉綎心中明白,也是無可奈何,便帶領一萬五千餘人的烏合之眾,草率出軍。恰遇大雪封山,跋涉艱難,準備前往與朝鮮援軍會師。

朝鮮方麵,對此次出兵反應冷淡。主要是沒有必勝的信心,對腐敗不堪的明朝軍隊不抱希望。所以,出師非常緩慢。朝鮮的都元帥薑宏立帶領一萬三千大軍前往,仍然是跋涉艱難。朝鮮軍麵臨很多困難,主要是軍餉不濟,士兵嗷嗷待哺,好多人凍死在途中,怨聲載道。雖然饑餓難耐,還發生了士兵抗議的絕食行動。

終於在二月二十五日,劉綎軍和薑宏立軍在亮馬甸子會師。兩軍會合,沒有喜悅,反而互相抱怨,士氣低落。

相反,努爾哈赤方麵,卻做了充分的準備。

首先,選中距離赫圖阿拉50裏的阿布達哩岡為伏擊劉綎軍之地,布置一個口袋陣。具體做了伏軍安排:扈爾漢領500人引誘明軍西進;皇太極率軍,埋伏在阿布達哩岡的右翼山叢之中;阿敏率軍,潛伏於山崗的南部;代善率軍,等待劉綎大軍一旦進入口袋,正麵衝擊。

其次,使用詐術,誘敵進入口袋陣。劉綎素來多疑,擔心受到後金兵伏擊,便駐足不前。努爾哈赤急忙用計引誘。

他先派出一名傳令兵,前往劉綎軍,請劉綎迅速出兵。這個傳令兵是假冒的,本是努爾哈赤軍營中的一名浙江人,利用繳獲杜鬆軍的令箭,前往劉綎軍傳號。

《明史紀事本末》:“綎曰:‘同大帥,乃傳矢,裨我載!’”

劉綎不見得看出破綻,關鍵是心裏不舒服。努爾哈赤情急之下,再用杜鬆陣亡的衣甲和旗幟引誘,並說:“杜鬆大軍已經深入赫圖阿拉,馬上就要大功告成了。”

這句話,一下子擊中了劉綎的弱點,他是個貪功冒進之人,豈能讓杜鬆搶得頭功。於是,下令拔營前進,他中計了。

劉綎大軍按照努爾哈赤的計劃,進入了早就布置好的口袋陣。

八旗軍早就卯足了勁兒,對劉綎軍形成包圍之勢,狠狠打擊。劉綎雖知道中計,仍頑強抵抗。他的大刀上下翻飛,與代善、皇太極馬上相拚。可惜,一代英豪,朝中猛虎,被困牢籠之中。

《明史紀事本末》:“綎中流矢,傷左臂;又戰,複傷右臂,綎猶鏖戰不已。自巳至酉,內外斷絕,綎麵中一刀,截去半頰。”

可憐劉綎,威風凜凜的一員虎將,威震華夏,居然被砍掉半邊臉,墜馬而亡。

劉綎戰死,他的養子劉招孫也戰死疆場。劉綎軍立刻大亂,八旗軍乘勢圍殲,劉綎軍覆沒。

友軍薑宏立部的一萬三千人,則被代善大軍團團圍住。不得已,薑宏立向八旗軍投降。

老虎掉頭

努爾哈赤一鼓作氣,一舉擊潰明朝出關四虎中的三虎:杜鬆、馬林和劉綎,還剩最後一虎——李如柏。說到李如柏,不得不講講他的家族,他有一個煊赫的家族。

李如柏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遼東名將李成梁,努爾哈赤對他再熟悉不過了。李成梁有9個兒子,其中五位做到總兵官,四位做到參將,都是抗擊外寇猛將,時人譽為“李家九虎將”。五位總兵官分別是:長子李如鬆、二子李如柏、三子李如楨、四子李如樟、五子李如梅。

李如柏此次被萬曆帝選中,作為四虎之一,出關討伐努爾哈赤,給予厚望,多半是看中了他祖上的陰德,家族的傳奇;而對李如柏本人的性格,恐怕殊少了解。

李如柏和主帥楊鎬之間,則更是多了些緣分在裏麵。早在萬曆二十年,在朝鮮戰場上抗擊倭寇,楊鎬就與李如梅共事。不過,楊鎬毫無主見,事事完全聽命於李如梅,致使戰局逆轉。這次,楊鎬選中李如柏為出師將領,更是頗為依靠。凡事征詢李如柏的建議,沒有自己的主見。

李如柏本來就身世複雜,偏偏與努爾哈赤又扯上了關係,有人說李如柏與努爾哈赤是裙帶關係,不可不防。不過朝廷正在用人之際,反對的呼聲沒有被過多關注。尤其是,李如柏庸懦無能,膽小如鼠的個性,沒有引起朝廷的關注。

既如此,李如柏被委以重任:統領清河路大軍,與杜鬆、馬林、劉綎一起,出關奔向赫圖阿拉城,剿殺努爾哈赤。李如柏作為出關四虎,獨領一軍,使命艱巨。

可是,李如柏沒有積極籌劃進軍之策,他生性懦弱,有辱李成梁的名將家風,遲遲不敢出兵。三月初一日,才出鴉鶻關,而這一天,杜鬆大軍已經戰歿,痛失作戰良機。初三日,前方傳來戰報,劉綎大軍和八旗軍交戰,陷入重圍,李如柏有責任和義務火速馳援,策應劉綎擺脫危局。

副將賀世賢立即建議:“將軍,我軍可從旁策應,增援劉綎將軍,打努軍措手不及!”

李如柏聽後,點了點頭;卻沒有下達出軍的命令。賀世賢非常著急,又不理解。原來,李如柏另有打算,他想保存實力,絕對不能前去送死。

恰在此時,李如柏接到了主帥楊鎬的命令:迅速回師,不要前往與後金兵交鋒。原來,楊鎬已經接到三虎敗北的消息。對於李如柏的遲緩和觀望,不但沒有責怪,反而命令他們回師撤退。

李如柏如釋重負,趕緊安排大軍撤退。所謂兵敗如山倒,李如柏這隻紙老虎率領下的軍隊,聽聞撤退的消息,居然狼奔豕突,唯恐慢了,被敵軍殺死。一時之間,道路踩踏,塵土飛揚,狼狽已極。

可是,他們在撤退途中,發生了一個不測事件。

《明史》:“大清哨兵二十人見之,登山鳴螺,作大軍追擊狀,如柏軍大驚,奔走相蹴,死者千餘人。”

真是奇怪了,李如柏幾萬大軍,隻是看到區區20名後金巡邏哨兵,就以為如臨大敵,潰不成軍,相互踩踏,死者達到1000餘人。

李如柏這隻入關老虎,如此不堪一擊,真是有負朝廷的重托。雖然暫且保住了一條性命,但卻大受嘲諷,於朝中已很難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