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釘子

對於葉赫部,努爾哈赤一直糾結於心。葉赫部的強大,使得努爾哈赤無法滅掉它,也就成為釘在遼東大地上的一顆釘子。幾十年來,努爾哈赤與葉赫部之間,恩恩怨怨,糾纏不斷。薩爾滸大捷之後,努爾哈赤想起新仇舊怨,決心拔掉這顆釘子。

舊怨

在努爾哈赤的腦海中,葉赫部是個揮之不去的陰影,總會在關鍵的時刻,葉赫部出來搗亂。葉赫部絕對不會雪中送炭,永遠是落井下石。努爾哈赤思來想去,這個葉赫部實在可惡至極。

我們不妨梳理一下,究竟建州努爾哈赤與葉赫部之間,有著哪些仇怨。

1、萬曆二十一年,葉赫部糾集九部聯軍,入侵建州。努爾哈赤集合精兵強將,奮力反擊,挫敗了聯軍。葉赫部貝勒布齋戰亡,屍體落入建州。為討回布齋屍體,雙方結下仇怨。

《明神宗實錄》:“北關請卜酋屍,奴酋割其半歸之,於是,北關遂與奴酋為不共戴天之仇。”

2、萬曆二十七年,葉赫部與建州爭奪哈達部。哈達首領孟格布祿以葉赫為奧援,反複無常,激怒努爾哈赤,發兵征討哈達。

3、萬曆三十五年,葉赫部再與建州爭奪輝發部。輝發部長期依賴葉赫部,引起建州的極大關注。輝發部首領拜音達裏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將生於葉赫部與建州部之間”,實際上表明了自己對葉赫部的依賴。於是,努爾哈赤在是年發兵征討輝發,將其滅掉。

4、萬曆四十一年,葉赫部與烏拉部布占泰結盟姻親,目的是與建州爭奪烏拉部。葉赫部也曾經多次與烏拉合謀,企圖共同對付崛起的建州。當努爾哈赤統大兵攻下烏拉城的時候,烏拉貝勒布占泰竟然逃往葉赫部。為此,努爾哈赤三次派遣使者,索要布占泰;葉赫不給,因此而結怨努爾哈赤。

5、萬曆四十七年,葉赫部對後金的牽製作用被明確化,禮部侍郎何宗彥的一紙奏折,使局勢驟然緊張,努爾哈赤再次關注葉赫部。

《明神宗實錄》:“有北關在,可牽奴酋之後,遼沈或可恃以無恙。”

明朝的目的很明顯,就想利用葉赫牽製努爾哈赤,借助建州周圍的部落和蒙古朝鮮,對其形成一個包圍圈,時機一旦成熟,絞殺這個政權。盡管努爾哈赤多方努力,討好明朝也好,結好葉赫也好,都無濟於事,葉赫部與努爾哈赤的敵人串通一氣,結成反對聯盟。

為此,努爾哈赤心中對葉赫的仇怨,越積越深,幾乎是揮之不去。當他在天命三年(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下達對明“七大恨”的時候,細數其中的仇恨,就能看出端倪。

“七大恨”中的二恨、四恨、六恨、七恨都包含了葉赫:

二恨:“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控訴明朝對葉赫部的支持與幫助;

四恨:“明越境以兵助葉赫”,同樣控訴明朝大軍越境幫助葉赫的事件。

六恨:“邊外葉赫,獲罪於天,明乃偏信其言”,控訴明朝偏聽偏信葉赫。

七恨:“今明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控訴明朝逆天行道,偏袒葉赫。

努爾哈赤共有“七大恨”,以之為伐明的依據,其中四恨都與葉赫有直接的關係。可見,在後金和努爾哈赤心中,葉赫部非常敏感,隻要誰與葉赫部發生了關係,都會觸動努爾哈赤的神經。

死結

葉赫如此結怨於努爾哈赤,是自作孽不可活。加之,努爾哈赤是個野心勃勃之人,他的目標,絕不僅僅是統一局部,而是放眼整個遼東,甚至於入關稱雄。這樣,信誓旦旦而又桀驁不馴的葉赫部,必然成為努爾哈赤的眼中釘,肉中刺。

尤其是,努爾哈赤在萬曆四十一年正月,滅掉烏拉之後,扈倫四部中,唯有葉赫還安然無恙,時不時與建州為敵。努爾哈赤深深感覺到,這個葉赫部已經成為他的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後快。於是,努爾哈赤積極行動,聚集兵力,尋找合適的時機,征伐葉赫部。

烏拉滅亡之後,努爾哈赤與葉赫部舊怨未了,新仇又結。係數曆次征伐葉赫,共有三次:

第一次。萬曆四十一年正月初八日,憤怒已極的努爾哈赤統兵征伐葉赫。建州大軍兵臨葉赫的張城、阿氣郎城,奮力攻克;接著,努爾哈赤又兵伐葉赫部的七個寨子,擄掠人畜達到2000餘,奏凱而歸。

第二次。萬曆四十一年九月,努爾哈赤統兵4萬,大舉征伐葉赫。對葉赫如此密集地用兵,實屬罕見。不過,葉赫部早就有所防備,努爾哈赤便從北麵迂回進入葉赫境內。先攻烏蘇城,守將不戰而降,開城迎敵。努爾哈赤大悅,不吝賞賜珍寶。接著,努爾哈赤乘勝進軍,連克葉赫19城寨,大掠而歸。

第三次。萬曆四十七年正月初七,此時,努爾哈赤已經建元天命四年,他親率大軍,討伐葉赫部。大軍勢如破竹,所向披靡,連下葉赫屯寨20餘處,一路擄掠,收獲大量人畜、財務。葉赫部極為慌張,急忙向明朝求援,開原總兵馬林率軍馳援。努爾哈赤早有防備,在他出征之前,已經令代善率軍5000堵住紮喀關,防止明軍乘隙偷襲赫圖阿拉。至此,努爾哈赤收獲滿滿,奏凱而歸。

後金與葉赫的仇怨越結越死,今天你打我,明天我伐你。相比之下,後金努爾哈赤的勢力強大,葉赫弱小。都是努爾哈赤率大軍討伐葉赫,打到人家門口,進行擄掠財務和人口。葉赫怎麽辦?葉赫向來不屈從於努爾哈赤,他們隻有一條道路可走,那就是依賴明朝的支援。

明朝樂得其所,正樂意利用葉赫牽製後金勢力的壯大。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在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大戰前夕,明朝頻繁出使葉赫,希望他們出兵,幫助四虎剿殺努爾哈赤。經略楊鎬希望葉赫出兵一萬人,不然,就會質疑葉赫對大明的真誠。

《按征倭播事例酌議兵食疏》:“密諭北關報有精兵萬人。”

此時的努爾哈赤很緊張,他派遣使者卜路出使葉赫,企圖阻止葉赫出兵幫助四虎。卜路見到了葉赫的兩位貝勒:錦台什和布揚古。雙方打了一場口水戰。

卜路道:“兩位大貝勒,我們的父祖和你們的父祖都是官軍害死的,你們為什麽不和我軍聯合起來,共同打擊官軍呢?我們兩部講和吧。”

兩大貝勒怒道:“住嘴!我們世代接受朝廷的恩澤,豈可忘恩負義!回去告訴你的主家,我們勢不兩立!”

卜路遭到了兩大貝勒的嚴詞拒絕,悻悻而歸,沒有完成使命。努爾哈赤知道,他與葉赫之間已經成為死結。尤其是當年,他打死布齋,並把他的屍體一劈兩半,局勢就已經不可逆轉了。

當然,葉赫出兵助明,和明朝之間也是矛盾重重。明朝想要葉赫大軍統歸馬林領導;葉赫則要求自成一軍,不受明軍節製。結果,葉赫隻組成2000人的隊伍,出兵助明。

這樣,努爾哈赤與葉赫之間,你死我活的氣氛愈加濃烈,雙方勢不兩立,戰爭不可避免。

殊途同歸

對於葉赫,努爾哈赤最最痛恨的是兩個人,一個是錦台什貝勒,一個是布揚古貝勒。這兩個人帶領葉赫部,屢次與努爾哈赤作對,成為他事業道路上的絆腳石,心腹大患。所以,努爾哈赤下定決心,一定要除掉他們。

萬曆四十七年八月(天明四年),薩爾滸大捷之後,努爾哈赤決定帶領大軍討伐葉赫部。努爾哈赤知道,此行不亞於與四虎作戰。因為葉赫城非常堅固,拿下這座城池,恐怕要付出巨大的犧牲。所以,他決定破釜沉舟,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葉赫國貝勒家乘》:“此舉如不克平葉赫,吾必不返國也。”

這是努爾哈赤的豪言壯語,也是他對葉赫的宣戰書。成敗在此一舉。八旗兵日夜兼程,曉行夜宿,來到了葉赫城下。

葉赫城分為東城和西城兩部分,東城最堅固,也最難攻克。東城是錦台什貝勒的駐地。這座城池可謂固若金湯,光城池就有四重,中間鑿山為城,上建置八角樓,錦台什的老婆孩子以及財務都在這裏。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八角樓周圍設置了近萬名弓箭手,隨時準備打擊來犯之敵。西城則為布揚古的駐地,也是一座山城,相比東城,西城結構簡單,隻有兩重圍牆,分為內城和外城,布揚古住在內城。

努爾哈赤大兵抵達葉赫城的時候,兩軍交戰,雖互有傷亡,葉赫軍明顯抵擋不住八旗軍,兩貝勒商議,不如退居城內,保存實力,或許還有希望。於是,葉赫軍鳴金收兵,四城緊閉,努爾哈赤大軍被分隔在城池之外。

努爾哈赤與眾將商量,決定分別攻克東西二城。東城最難,由努爾哈赤親自攻堅;西城則由四大貝勒負責拿下。分工既已明確,大家領兵各奔東西。

東城攻堅,最為激烈。不僅城池複雜堅固,易守難攻;而且東城之主錦台什非常頑固,他放出話來:“我可不是明朝的殘兵敗將,作為大丈夫,我絕對不會投降,寧可戰死在這裏!”

錦台什的一席話,等於一針興奮劑。八旗兵聽了,頓時產生了畏難情緒,尤其是葉赫部具有蒙古血統,驍勇善戰,要想攻下東城必將付出巨大,錦台什的攻心術收到了預期效果。努爾哈赤見狀,立即采取對策。他采用了激將之法,道:“今天如果我們不能攻下葉赫,我們就罷兵回去吧,以後也不會再來攻打葉赫了。”

努爾哈赤的這番話,等於是自己認輸。八旗兵向來不認輸,所向披靡,豈肯輕易認輸。於是,大家齊聲高喊“就是戰死,也要拿下東城!”喊聲震撼天地。於是,八旗軍冒死攻城,雖然傷亡巨大,但最終還是將內城攻陷。八旗兵蜂擁而入,包圍了內城的核心——八角樓。錦台什和他的老婆孩子就在這裏。

因為錦台什是皇太極的舅父,努爾哈赤決定啟動親情程序,看看是不是可以打動錦台什。皇太極奉命從西城火速前往東城,來到八角樓下。下麵是甥舅的一段生死較量。

皇太極喊道:“舅舅,您下來吧,不要負隅頑抗了。”

錦台什:“好外甥,如果你說一句‘收養舅舅’這句話,我就下來。如果你不說,我就死在這裏!”

皇太極:“舅舅,這個我做不了主,都由我父汗做主。”

錦台什:“那好,我讓阿爾塔石去見你父汗。”

錦台什對努爾哈赤存有希望。可是,努爾哈赤見到阿爾塔石之後,怒不可遏,曆數錦台什的“罪惡”,大家知道,錦台什不會有希望了。

錦台什思來想去,還是允許他的妻子帶著孩子先下樓受降。這時,他釋然了,也解脫了。隻是有必要對自己的子孫做個交代,於是,他向皇太極委托後事。

《葉赫國貝勒家乘》“吾甥庶念汝母及諸舅氏骨肉至戚,全吾子孫足矣;吾誓不生也。”

錦台什拒絕投降,舉火自焚,未死;被八旗兵俘獲,努爾哈赤絞殺了他。

四大貝勒攻打西城,外城未用強攻,即自行投降。八旗兵進入內城,包圍了布揚古的駐地。布揚古是個懦弱之人,遠沒有錦台什那麽強勢。他有心投降,但又怕努爾哈赤殺他。這樣,大貝勒代善向他進行了不殺的承諾。

《清太祖實錄》:“今汝等降,我若殺之,殃及我;汝等不降,破汝城,必殺無赦!”

為了取信於布揚古,代善還用刀劃酒,一半自飲,一半給布揚古。布揚古相信了代善,向其投降。可是,努爾哈赤早已對其動了殺心,不久就找了個借口,將布揚古絞殺。

錦台什與布揚古,雖然性格不同,結局卻如出一轍。葉赫部這個釘子就這樣被拔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