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皇太極氣大傷身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皇太極在清寧宮突然病逝,檔案記載為“無疾而終”。他的暴亡,引來研究者種種猜測。

其實,說皇太極“無疾而終”,完全沒有道理。我們查閱了大量檔案,發現皇太極其實在崩逝前早有征兆:

崇德六年八月十一日,流鼻血,連續三天。

崇德七年十月二十日,“聖躬違和”,減少政事活動,一般事務交由王公大臣和部院辦理,大事報皇太極處理。

崇德七年十二月,“聖躬違和”,終止打獵,無功而返。

崇德八年正月初一日,“聖躬違和”,免朝賀。

崇德八年三月十七日,“聖躬違和”,大赦天下。

崇德八年四月初一日,“聖躬違和”,施恩寺廟。

以上資料大都記載於《清太宗實錄》之中。而在朝鮮《李朝實錄》中,也記載:“皇帝病風眩,願得竹瀝,且要見名醫。”而中醫記載,竹瀝主治化痰、去熱、接煩悶等病症。這樣看,皇太極應該是由於勞累過度,情誌不抒,痰火上升,血熱上湧,導致眩暈,引起高血壓而猝死。

那麽,我們看出,皇太極之死,至少來源於三個因素:

一是氣大傷身。皇太極氣大,有目共睹。他如果不高興,就會慪氣,而且不開晴。舉個例子,崇德六年(1641)四月,清軍圍攻錦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等親王擅離職守,導致明軍乘機往錦州城運糧食。皇太極聞報大怒,下達了最嚴厲的旨意:不許三位王爺入城,不許入衙門,不許進入皇宮大清門。後來,大學士範文程等極力從中說和,皇太極還是不允許,也不召見他們,不給他們以解釋的機會。這種意氣用事的情況很多,對他的身體極為不利。

二是宸妃海蘭珠之死。海蘭珠是皇太極最寵愛的妃子,她的突然離世,給皇太極以沉重的心理打擊。皇太極因為思念宸妃,一連七日茶飯不思,晝夜哭泣,甚至於哭昏過去。宸妃死於崇德六年,這一年皇太極50歲。這樣一個關鍵的年齡,正是愛發病的時期,皇太極如此重情,極大摧殘了身心健康。

三是他身體肥胖。皇太極的飲食習慣是喜歡吃甜食、黏食,再加上大魚大肉,從不節製,使得他的身體很胖。據《茶餘客話》記載,皇太極出征時,由於身體過於肥胖,穿上很重的鎧甲就會氣喘籲籲。當他穿著重重的鎧甲騎上馬的時候,他的大白馬不堪重負,隻能走五十裏,可見,他的身體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