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皇太極不許為死人焚化豪華衣物

談到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談談“燒飯”這個詞。我這裏說的“燒飯”,可不是普通意義的做飯。

資料《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女真人死後,“埋之而無棺槨,貴者生焚所寵奴婢、所乘鞍馬以殉之,所有祭祀飲食之物盡焚之,謂之燒飯”。也就是說,古代女真人的燒飯,不僅焚燒酒食,也焚燒活人和馬匹等,為死去的人到另外的世界中繼續享用。

所以,直到皇太極時代,滿洲人非常盛行為死者燒飯。那些有錢的人死去之後,把大量的珠寶首飾、豪華的衣物等等全部燒掉。更有甚者,還有專門為死者製作豪華的衣服,耗費大量的銀兩,結果卻一把火燒掉。

針對這種浮華之風的蔓延,一向崇尚節儉的皇太極決心整治這種現象。

天聰二年(1628年),皇太極下旨:“我國風俗,殉葬燔化之物過多,徒為靡費,甚屬無益。”指出了自建國以來,滿洲人已經凸顯浪費奢靡之風,開始進行治理。但是,皇太極並沒有簡單粗暴地加以廢除,而是先講道理。他指出:“及其死也,以人間有用之物,為之殉化,死者安所用之乎?”這反映出皇太極以人為本,強調民生為第一要務,具有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是難能可貴的。但是,由於積習已深,效果並不顯著。尤其是那些滿洲貴族並不以身作則,燒飯之風並沒有就此刹住。

皇太極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人,他看到不能完全刹住燒飯之風,而且,一概禁止燒飯也不近人情,於是,皇太極及時調整了策略。

天聰八年(1634年)二月,皇太極下達了一道明確而又很嚴厲的諭旨,具體製定了焚化衣物的原則:“自貝勒以下,牛錄額真以上,凡有死喪者,許焚冬衣、春秋衣、夏衣各三襲;庶人許焚冬衣一襲、夏衣一襲、春秋衣一襲。”也就是說,官僚在燒衣物的時候,隻準許比百姓多燒三倍,不許再燒其他的東西。這樣看來,皇太極也很人性化。即使是老百姓也允許燒掉四季衣服各一套,免得到在另外一個世界,遭受無衣的痛苦。

但是,皇太極嚴禁超越規製燒飯。製度規定,你可以少燒,但絕對不可以多燒。如果誰敢於多燒,被人告發,要賠償所燒衣物,將這些衣物的一半給告發之人,一半則充公。不僅如此,那些違禁之人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