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四書五經

寧**從小就愛看一些雜書,越是深奧,越是看不懂的書他越感興趣。寧**的記憶力很好,看書極快,一目十行的說法並不過份。那些深奧難懂的書多看幾遍之後,竟也慢慢就看明白了,這是他當時的一個感受。

寧**爺爺還在的時候,樓上的房間有一個書架,書架上有許多書,像,郭璞的《葬經》、孔子的【論語】、老子的【道德經】、柏拉圖的【理想國】、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叔本華的【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尼采的【悲劇的誕生】、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還有中國的【易經】這些書都不容易讀,但寧**就是喜歡啃硬骨頭,經過一個星期在被窩裏打手電筒的連續夜戰,寧**總算是有了一點小小的收獲。

按照寧**的理解,四書五經就是中國的哲學,哲學是有關於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學問。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比如人是怎麽來的?死後去了哪裏?這世上有沒有鬼神?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是什麽?時間和空間又是什麽東西?這些都是哲學所要思考的重大問題。不過對於他來說,他最感興趣的是人生的哲學問題。

人生哲學的最大問題是生死,每一個來到世上的孩子,第一聲都是從哭開始的,聖人說,生是人生苦痛的根源,柏拉圖也說,肉體是靈魂的監獄。一個人要想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須脫離塵世的苦海,必須脫離社會,去深山或者荒島之上隱居,隻有這樣才能得到人世的解脫。

於是,孔子的一個學生問死的意義,孔子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連生都沒搞明白,還來搞死,那不是找死嗎?孔子的這句“未知生,焉知死?”直接導致了中國的儒家知識分子是不相信這世上有鬼的,相信這世上有鬼,那就是迷信。迷信是佛教的事情,儒家是不相信那一套的。可是儒家是很強調喪禮和祭祀的,既然不相信這世上有鬼,那為什麽要搞祖先崇拜和祭祀這一套東西呢?這也正是儒家的矛盾之處,以至於墨家的墨子也在批評儒家說:執無鬼而學祭禮,是猶無客而學客禮,是猶無魚而為魚網也。”當然,儒家的解釋是說,祭祀祖先完全是出於一片孝心,祭祀天地是出於感恩的心,這感恩的孝心就是所謂的禮。這社會豈能無禮呼?

古代社會,父母死了,子女要服三年之喪,在這三年之內是不允許喝酒吃肉的,當然尋歡作樂那就更加不行了,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孔子說:“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意思就是說,子女生下來,至少頭三年完全依賴父母,因此父母死後,子女應當以同樣長的時間來服喪,表示感恩,這是天經地義的,也是最起碼的要求。

作為老百姓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老師,孔子的偉大當然還不隻這些,光光一本【論語】的智慧就足夠後人望塵莫及、望洋興歎、望梅止渴的了。比如,有個國君問孔子怎樣治理國家,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四個字就概括了治理國家的理念和方法,實在是太牛掰了,因為隻要做臣子的聽皇帝的話,做兒子的聽父親的話,那這社會就不會亂了。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這句話為中國人的自身修養建立了一個標杆。意思就是說,到了這個年齡,你達不到這個標準,你就是落伍了。寧**在想,孔子那麽偉大,有幾個人能達到他那個聖人的標準啊?中國五千年的華夏曆史不就隻有一個孔子嗎?孔子之後還有誰是聖人?幾乎沒有吧?孟子,亞聖人也,隻能算半個聖人。(孟子的那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話還是非常了不起的)既然大家都達不到這個標準,那這句話為什麽就這麽牛掰呢?因為幾千年下來,孔子的這句話一直是中國人修行的榜樣,是奮鬥的目標,就像一座永不倒的燈塔一樣,高高地屹立在那裏。

當然孔子最著名的還是“仁”的學說,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仁的思想用孔子的話來說,那就是“愛人”,因為愛別人就是愛自己,要愛自己首先要愛別人。這句話充滿了哲學的辯證思想,就像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相生相克一樣了不起。

儒家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思想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是“勿太過”,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過份了,過猶不及。因為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個極端,就會反向另一個極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黑格爾最著名的一句話“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它自己的否定”就是從中國的儒家思想上,特別是【周易】上偷學而來的。

儒家提倡的忠孝思想以及仁和中庸的學說盡管很了不起,對中國五千年的思想文化影像也最為深遠,但還是引起了老子的批評,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老子又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老子還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美人,令人心發狂。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在老子看來,人類的知識和欲望都是禍亂的根源,慧智出,有大偽。”

寧**曾聽李雲深說過這樣一件怪事——中古時代,有一個叫倉頡的聖人某一天突然發明了文字,就在那天晚上,雷鳴電閃,暴雨傾盆,森林裏的鬼神連哭了七天七夜,因為文字的發明是人類一切罪惡的開始。人類的文明、自我意識的萌發、財產的私有化、階級和國家的出現都是因為文字的發明,森林裏的鬼神可能預見到了這種結果,隻得鬼哭神嚎,流下那傷心的眼淚了。

所以,從大自然和整個宇宙的角度來說,老子的學說是更加合適的,做人還是笨一點好,那麽高明幹什麽?隻要填飽肚子就行,不要有什麽理想,無欲無求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遠古時代那些還未開化的原始人都已經達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都是聖人。這一點連孔子也承認,因為大同盛世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