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典(上)

而推行考舉,又能用利益誘使吐穀渾的人們做到自覺主動的學習漢字、漢語。

何況這考舉,可比吐穀渾還流行的世襲好多了,李恪要做的也就隻是選賢任能,至於這些吐穀渾人,有沒有意見,那都不重要。

他們手裏有刀嗎?刀比之李恪的如何?

這樣一想就能明白,這些吐穀渾貴族,不過是小小的一塊攔路石,沒兵沒權,他們能做到什麽,真的讓他們反對考舉,那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李恪是一點都不在乎這些,他更關注的是,這樣的考舉比之科舉到底行不行。

所以,李恪把這事交給眼前這三人討論,畢竟接下來的實施,那可都是他們來負責的。

荀漢認真考慮了下,點了點頭,顯然是認可了李恪的這個想法。

李優也附和著說:“眼下若是實行考舉,確實能解吐穀渾現在的一個圓環。”

現在的吐穀渾就是在高壓下,勉強維持,要不是荀漢兩人給李恪收拾爛攤子,指不定會變成啥樣呢。

何況李恪推出來的政策,確實吸取了不少後世的考試法寶,比如糊名製,反正李恪希望群裏動起來,盡可能的保證考舉的公平。

李優三人你一句,我一句的,慢慢就把這麽一個考舉的公平性提高到一個相當離譜的地步。

不過再好的製度,再好的想法也是需要人去推動的。

所以,李優在離開之前,暗示李恪,需要他抓緊把那幾十萬人都喊出來了。

李恪在李優走後,也是意識到這點,如果真的隻靠著原來的吐穀渾人,就算他們通過考試,當了小吏,也很難說他們回去幫哪一方。

究竟是幫助李恪,還是他們同族的吐穀渾人,還真的不好說,畢竟上位者的光輝,總就會有照不到的地方。

李恪也不再耽誤了,立馬在腦海裏呼喚了自己的霸業係統。

看著裏麵豐厚的獎勵,快要開心死了。

忍著內心的竊喜,李恪在心中默念,“領取秦少府工匠30萬。”

“領取南宋末二十萬軍民。”

“領取造紙術和印刷術。”

“……”

李恪考慮了下,讓這些人們出現在伏俟城相對不遠的地方,隻要沒什麽人直接看到,李恪就稍微放心很多。

這一下,本來李恪身上那座統治階層,或者說知識分子階層太少的隱憂,總算是能被解決了,在李恪看來,應該可以閑下來一段時間了。

他本人也打算做一個修整,調整下自己,好好過完這個冬天。

李恪領完這些,心裏鬆了口氣,但為了慎重起見,他就讓李優帶著一萬驍果軍到伏俟城三十裏外的地方迎接他們。

紛紛擾擾一天後,這些遺民都接了過來,但伏俟城反而有些顯小,容不下這麽多人了。

李優就決定讓原本識字的南宋遺民們百人為一組,到伏俟城附近的各個城池當吏員,也算是補充人手。

再挑出來一批學識更好的,專門教這些吐穀渾人學詩書,感受文化的熏陶,這一塊,這些人也都挺樂意的。

原本南宋小朝廷裏的那些官員,經過李優三人考察,適合當官的,就被拉到伏俟城裏,當官。

將作監的匠人和秦少府的人編在一起,研究造紙術、印刷術,還有軍械製作等等。

這些具體的事務安排,李恪統統交給李優他們去幹了,他自己落個清閑,不然這麽多事務都要他一一下達命令,那真的是要把他累死。

‘聖天子垂拱而治’也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統治方式,畢竟被他召喚出來的,對他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

這下可是把李優他們三個累得夠嗆,又是要準備開國大典,又是要安排幾十萬人的分配,和衣食住行,還有原本吐穀渾的各種俗務。

好在南宋末的那批官員給他們幫了點忙,不管怎麽說,都是有治理一縣的能力的,現在強行提到治理一國,雖有不足,但上麵還有他們三個盯著,問題也不大。

就這樣忙了半個多月,本來定下的開國之日也要到了。

李恪坐在原來的吐穀渾王宮之中,這裏的陳設他也都沒做什麽改動,即便是以後登基稱帝,李恪也不願意再建新的宮殿,太耗費民力了。

下麵的官員一個個向他稟告政事,這也算是一次小朝會了。

“啟稟殿下,天壇已經建好,隻等明日昭告天地四方。”

“啟稟殿下,袞服並天子冠冕已由少府製備完善,今日獻入宮內。”

“啟稟殿下,原吐穀渾的軍將已經篩選完畢,共計二十萬,已在各地駐紮完備。”

“啟稟殿下,移風易俗之事,也已經傳布下去了,目前伏俟城內,已經是漢語作為主流,其它城池的推進可能慢一些。”

“……”

匯報的官員有宋末召喚而來的,也有原來吐穀渾的大臣,他們看向李恪的眼神都是一片狂熱。

那些南宋末年,即將在崖山蹈海而死卻被李恪召喚過來的,自不用說,他們對李恪是一萬個崇敬。

而原本的那批吐穀渾的王公大臣們,最開始對李恪是畏懼和仇恨,但因為李恪率軍一戰定伏俟,隨後陳曄、李嗣業等人勘定四方,讓他們心中的小心思少了不少。

等到李恪砍了西突厥可汗,火燒金山的消息傳來,他們對李恪就有一種崇拜了,遊牧民族強者為尊,這對他們來說真的沒有什麽。

而李優和荀漢等人的治政之能,也讓他們意識到,李恪時可能真的成為千古一帝,踐祚天下的。

這讓這些原本投降的人,心中生出一片火熱。

畢竟李恪想要吞並大唐,定鼎天下,總是要人才的,現在若是能多表現下,未來可能就是一個國公之位了。

說到底,吐穀渾和大唐相比,真的算不了什麽,就是大唐的一個伯爵,也比吐穀渾的王爵過得舒服。

李恪聽完他們的匯報,笑著說。

“大善,還望諸位與我同心,砥礪前行,開辟一番偉業。”

底下的大臣們轟然應諾,然後依次退出了大殿。

處理好這些瑣事,李恪才揉了揉臉,換了副心情,往王宮的後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