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大典(下)

李恪離老遠就看到,長孫琳和楊妃在禦花園裏的小亭裏說些什麽,看起來其樂融融。

李恪看到楊妃臉上的笑容,心情也變得好了許多。

快步走到小亭處,喊了一聲,“母親。”

楊妃看到李恪過來了,心中更是歡喜,贏下之後,就問道。

“今天怎麽有空到後院這邊來?最近不都是在忙著處理開國的事嗎?”

雖然楊妃是笑著說的,但眼中的憂慮,是誰都能看得出來的。

李恪扶著楊妃的身子,笑嘻嘻的說道。

“些許小事,交給李優等人就好了,身為兒子,想念母親了,到這來找您,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楊妃慈愛的點了點李恪的額頭,說道。

“你呀……”

李恪看出了楊妃心中的不安,就出言勸慰道。

“母親,你不用擔心,如今我披甲之士逾三十萬,其中精兵十萬,對上大唐,也不用太擔心。何況,我也沒想著一開始就去打大唐,至少還能相安無事三五年吧。”

楊妃這才又歎了口氣,說道。

“兒啊,我也不是不高興,隻是我實在不忍看到你們父子在戰場上刀兵相見啊。”

李恪笑了笑不答話,他對李世民算是沒什麽好感了,穿越前的時候,覺得他是偉人,創下大唐基業。

可是等到穿越後,就發現,他可能是個好皇帝,但絕對不是個好父親,原本心中對李世民的感情,也在大婚之日,被誣陷後,消磨了個幹淨。

即便戰場刀兵相見,他現在也絲毫不懼,霸王之勇不是說笑,又有陳曄、李嗣業等大將,可獨當一麵。

隻要等他再滅掉幾個小國,他李恪手下的人才隻會越來越多,他就不信上下五千年之將相,還能打不過李世民手底下的大唐?

哼哼,到了那個時候,也要讓李世民體驗下做太上皇的滋味!

一旁的長孫琳雖然對李恪的實力有所預料,但也沒想到會有三十萬之巨!

這可不是什麽小數目,就是加上了原本吐穀渾的兵將,也是一股極為可怕的勢力了。

可是這麽大一堆士兵,要靠多少錢糧,才能養得起呀!

所以長孫琳沒有忍住,問道。

“殿下養這麽多兵,所耗錢糧巨大,是不是應該裁一點?”

李恪搖了搖頭,出言說道。

“大爭之世,怎可裁軍?至於錢糧,我自有辦法。”

李恪既然這樣說了,長孫琳也就不便多問。

楊妃看著他們小兩口這樣緩和了許多的關係,心裏就更開心了。

“恪兒,明日祭天大典,是不是讓琳兒跟著你一同出席?”

楊妃說這個話,也是有原因的。古代君王祭天,一般都要帶著自己的妻子,以示陰陽調和。

除非是還未成年的兒皇帝,未曾娶妻,這種自然就不會帶著皇後了,可現在李恪是有三書六禮,正聘的妻子,祭天的時候就不應該把她落下。

李恪看著長孫琳,猶豫再三,還是應允了下來,“也罷,明日你就跟著我一同祭天吧。”

長孫琳在楊妃提到這個事的時候,心裏就有些惴惴不安,畢竟開國之事,說了很久,但李恪從未主動和她講,要帶著她一起。

長孫琳幾乎已經在心中放棄了這點念想,可沒想到楊妃這麽一說,居然出現了轉機。

長孫琳聽到李恪的回答,心中驚喜萬分,張著一雙美眸,笑意盈盈的給李恪行了一禮。

“妾身明白了。”

長孫琳這時才完全擺脫心中的陰霾,她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楊妃和李恪傳來的善意,她不再像是一個孤魂野鬼一樣,跟著李恪。

第二天,伏俟城裏的氣氛變得極為肅然。

李恪挽著長孫琳,身後跟著手下的重臣,一步步走到伏俟城郊的天壇。

這座天壇,建立的比較倉促,隻使用了不少石頭,規整的砌了一個圓台,孤零零的也沒別的東西。

但這依舊阻擋不了李恪心中的火熱,這可是他登基稱帝的第一步,此後他要成就一番比原本的大唐更偉大的帝業,讓整個東亞,都在自己腳下臣服。

至於南邊的東南亞部分,也自不用說,他李恪還想著建立海上絲綢之路呢。

南宋末年被召喚來的百姓裏就有會造艦的大匠,不過現在處在內地,實在沒有他發揮的餘地。

隻能等到李恪打下大唐之後,再行發揮他的真正作用。

李恪站在天壇上,麵對蒼茫的天地,拿出了由岑文本潤色後的祭天文稿,大聲念了起來。

“朕秉帝命,招英賢為輔,遂勘定吐穀渾之亂臣,偃兵息民於田裏。”

“……”

“臣不敢辭,是以今日,設壇備儀,昭告太一,定有天下之號曰‘明’,尚饗。”

李恪念完這一大串,就把手中的祭天文稿燒了,餘下臣工皆跪伏在地,口稱。

“見過陛下!”

李恪意氣風發,連忙讓他們都平身,隨後又回到王宮,在大殿裏,評定臣工之地位。

李恪采用的製度也比較像明朝的,內閣製加三省六部製,不過在李恪這,內閣的閣臣都是有實權的,其實是群相製,他們也都可以開府。

每個內閣閣臣,手底下都有自己的一幹臣屬,這點比較類似漢朝的丞相。

至於六部,主要負責執行內閣的命令,零零散散,就像是個究極無敵的縫合怪。

但李恪也是沒什麽辦法,用現代的這種製度,明顯會水土不服,唐朝的中樞機關也是很複雜的,關鍵唐朝的群相,相互之前的權責並不分明。

索性李恪直接套用明朝的內閣,閣臣共設九人,或者六人,視情況而定。

這樣一來,相權被切割,皇權也不至於一家獨大,但若是真的出現一個不世出的天才人物,李恪也沒什麽辦法。

但那都是未來的事了,李恪管不了那麽多。至少現在李恪心中覺得還行,就等著運行起來看看,出了什麽問題,再進行調整就是了。

李恪可不講究什麽祖宗家法,他現在最推崇的就是法家的思想,法今王。

至於現在這些官員們的封賞,李恪也沒給太高的規格,這才統一吐穀渾,離他最終的目標還遠著呢,不可能現在就給他們封上國公什麽的,等到以後,那不就封無可封了?

所幸臣工們大都也明白這個道理,麵對李恪的封賞,也都還算滿意,這不正是表明他們這位陛下胸懷大誌嗎?

等到禮官把這些封賞名單都念完了之後,一旁的通讚又高聲喊道。

“排班奏樂~”

一陣恢弘的樂曲響起,這也是崖山軍民中的能人排出來的,至少讓這個大典像模像樣的,不至於掉了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