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節左宗棠主戰對抗法國,盛宣懷暗中施計,將胡雪岩逼入絕境

上一節說到左宗棠染指李鴻章的海防,惹怒了李鴻章,李鴻章為了對付左宗棠,與盛宣懷商議,定下對付胡雪岩的計劃。

盛宣懷領了命,但要對付胡雪岩,還需要尋找機會,李鴻章雖未作過多的指示,盛宣懷自然心領神會,喏喏而退。

中法之間的矛盾迅速惡化,容不得李鴻章“相機行事”了。

法國政府欲侵占越南全境,越南屢次向清廷求援不得,不得已允許劉永福的“黑旗軍”入境,抗擊法軍,不料想獲得大勝,法國政府向清廷提出嚴重抗議,逼迫清廷召回黑旗軍。法軍乘機向鎮南關進攻,又遭老將馮子材重創。捷報傳來,舉國歡呼。兩江總督左宗棠上奏朝廷,力主抗法宣戰,並積極募集軍隊,整裝待發。雲貴總督岑毓英亦遙相呼應。長江水師提督彭玉麟已組織軍隊向廣西邊境開拔。朝野一片主戰聲。

法國政府見在南中國撿不到便宜,效法當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策略,故伎重施,轉而分兵北上,擺出進攻上海、天津的架勢,威脅京城。

李鴻章頓時恐慌起來,北方旅順、塘沽均駐紮北洋水師主力,係他多年心血所凝成,倘若開戰,必敗無疑,決非法軍對手。回想當年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敗於日本海軍的慘例,李鴻章便不寒而栗。他秘密向慈禧太後上奏,力陳主戰的危險,主張向法軍求和,以保存眼下實力,圖謀今後。

慈禧太後接奏後,留而不發。她以太後身份臨朝,垂簾聽政,駕馭群臣,全靠鐵血手腕,在中外人士眼中是英武果敢的人物,如公開言和,必然損害自己的威望,故表麵上主張開戰,卻無實際行動。

主持政務的恭親王、醇親王都熱衷於洋務,不願與法軍衝突,又怕被國人罵為漢奸,隻好隨聲附和言戰,內心卻怕得不得了,背地裏向李鴻章傳話,請他定奪。李鴻章左思右想,惟有立刻切斷左宗棠的“血脈”,絕其供給,才能阻止他抗法。左宗棠一旦偃旗息鼓,其他大員不戰自消,對法言和才能順利進行。

李鴻章命盛宣懷立刻除去胡雪岩,並非要他的腦袋,而是拆他的台,胡雪岩在劫難逃。

同治十二年春,胡雪岩到江寧,拜見兩江總督左宗棠。言談之間,左宗棠開口要胡雪岩撥銀25萬,交給部屬王德榜購槍支彈藥。胡雪岩惟有喏喏連聲,沒有絲毫猶豫,他知道左帥的脾氣,不問部下有無困難,隻要開口,有令必行。左宗棠還要他設法購2000支洋槍運到江寧,合計3萬多銀子,自然由胡雪岩支付。

左宗棠自恃有恩於胡雪岩,隻管大筆向他要錢,不問他手裏如何,令胡雪岩感到為難。近來他與洋商鬥法,積壓了幾百萬兩銀子的生絲,替左宗棠借的兩筆貸款麵臨到期結算還本,頭寸已感緊張,有些捉襟見肘、周轉不靈。

離開江寧,胡雪岩火速趕往上海,找到上海阜康分號檔手宓本常,查詢帳麵往來數目。

宓本常是胡雪岩在上海的財務管家,除主持阜康分號業務外,還負責調劑頭寸,應付到期的債務。

宓本常告訴胡雪岩:“向英商匯豐銀行借的400萬銀子貸款,償還的日期又到了,本息共50萬兩銀子。”

這筆貸款,是左宗棠以各省協餉作保,托胡雪岩以自己的名義借的,風險全由胡雪岩承擔。胡雪岩算算日子,預定向各省解到上海的頭批餉銀有40萬,應該已到上海道台邵友濂手中。胡雪岩立刻啟轎到邵公館追問,邵友濂打著哈哈道:“胡先生別著急,這點銀子還能難住財神。等餉銀匯到,即刻劃到阜康帳上。”

胡雪岩見他說得懇切,隻好告辭。

他前腳走,聽差後腿便進邵公館,告知邵友濂餉銀40萬已匯到上海。邵友濂正打算寫條子,將銀子交給阜康。這時門外通報:“盛老爺到!”

盛宣懷身穿三品補服,踏進邵公館。

“邵公,一向可忙否?”

“托你的福,還算能應付。”

盛宣懷眼尖,一眼瞥見案上的箋“胡先生”字樣,忙問:“可是給胡雪岩寫信?”

“正是,盛公好眼力,各省餉銀解到,我要交給胡雪岩,這是左帥關照了的。”

“且慢!”盛宣懷按住紙箋,道:“這銀餉千萬交不得!”

“為什麽?”邵友濂很覺奇怪。

“邵公,你可知道,法國人揚言要炮擊高昌廟製造局,進攻吳淞口,沒幾天好日子可過了。”

邵友濂大吃一驚,法軍即將在上海開戰,自己作為上海道台,守土有責,與城共存亡,必須親率將士禦敵。若棄城而逃,必遭滅亡大罪,前程盡毀。

“邵公可願戰死陣前,受朝廷諡封,留芳千古?”盛宣懷嘴角露出一絲嘲諷。

邵友濂打個寒戰,感到背脊發涼。他想起前任上海道台逢小刀會起事,被亂民殺死的慘狀;浙江撫台王有齡因守孤城杭州,自縊而死的噩耗,自己難道也要遭到那種下場?

“邵公休怕,法軍尚未動手,隻要你不想打仗,便可平安無事。”

邵友濂糊塗了,一介道台,能阻止洋人炮火軍艦?

盛宣懷告訴他,隻要壓住協餉不發,胡雪岩便無法兌還匯豐銀行的期債,信用一時發生危機,阜康立刻倒閉。如此,除去胡雪岩,切斷他的經濟援助,左宗棠隻好幹瞪眼,任主和派擺布,仗便無從打起。

邵友濂恍然大悟,差點跪下給盛宣懷磕個響頭,他一迭聲道:“就這麽辦,就這麽辦!”

胡雪岩得不到各省的協餉,無力還債,信用果然產生危機,他的日子屈指可數了。

一天,胡雪岩剛從外地歸來,一踏進書房,立刻瞥見文案上一封請柬。拆開一看,是一個名叫貝爾的洋商邀請他出席一家繅絲廠的開張典禮。貝爾係德國商人,做生絲生意,與胡雪岩常打交道。

類似這樣的邀請,胡雪岩已收到過好幾次,上海近年來接連開張好幾家繅絲廠,用洋機器繅絲,據說產量大、質量高,機繅生絲銷往國外,頗受外國商人歡迎,直接與胡雪岩搶生意。

胡雪岩頓感不快,把請柬一扔,打算不理睬。

管家趙欣勸他道:“胡先生為什麽不去看看新鮮?聽說繅絲廠用火油帶動,轉動飛快,效率很高,胡先生做絲生意,總該關心一下為好。”

胡雪岩想想,覺得有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了解對手實力,一味回避現實畢竟行不通。他掏出銀殼打簧表,看看指針正指著九點,距典禮時間不多,於是匆匆換了一身便服,乘轎趕往繅絲廠。

一路上,他愁眉緊鎖,心事重重。上海這兩年絲價下跌,究其根本,洋商在本地設廠繅絲是主要原因。胡雪岩的生絲收自蘇湖鄉村農家,農民用土法繅絲,費工費時,成本原來不低,價格無法再降。而繅絲廠設備先進,用工節省,比手工成本明顯降低,故而繅絲廠在價格上具有很大競爭優勢。胡雪岩雖然清楚這一點,但他依然作轉手買賣,沒有繅絲廠,所以沒法控製絲價,常感到煩惱,認為自己算不上真正有實力的大商家。

正胡思亂想著,繅絲廠已到。隻見廠門口張燈結彩,一隊洋鼓手正在奏樂。上海地方社會名流、官宦縉紳、商界人物,大多匯聚一處,可謂群賢畢至。

洋商貝爾上前招呼胡雪岩,用一口流利的中國官話向他介紹情況。這家廠子,是德國政府特批貸款,在中國建立的,花去款子折合銀兩300萬,設計年生產能力為20萬包生絲。

胡雪岩暗暗咋舌,外國政府多大度,舍得替商人出錢,貸款建廠,據說這樣的廠子年內還有10來家開張。他十分羨慕貝爾,有這麽開明的政府撐腰。想到朝廷,胡雪岩便感到寒心,清廷隻顧向商人課以重稅,大把搜刮,卻很少扶持商人經營,更不要說貸款建廠了。他記得自己開錢莊,做絲生意,10多年來向官家繳納的各種費用不下500萬,而官府給予他什麽支持呢?

貝爾陪同來客進入繅絲廠的生產車間,隻聽耳邊機器聲震耳欲聾,車間裏線路縱橫交錯。許多機輪飛速轉動,讓人眼花繚亂,心驚肉跳。一鍋鍋雪白的繭子在汽蒸鍋裏煮後,經傳送帶運到繅絲機上。若幹名被稱為“湖絲阿姐”的女工站在機器旁進行繅絲操作。最吸引人的是湖絲阿姐們的工作效率,她們手腳麻利,從熱水鍋裏撿出熟繭,抽出絲頭往機器軸上一掛,機軸便飛快旋轉,傾刻間便抽完一個繭子,機軸上繞著雪白的生絲。

胡雪岩見過鄉下農人手工繅絲,雖然過程和機器大同小異,但速度極慢。他估量一下,機器比人工繅絲,起碼快了六七倍。怪不得繅絲廠敢於降低價格,原來是機器在作祟。

看罷廠子,貝爾在廳房款待大家喝洋酒,吃西餐。外國人進餐不喜歡坐著,通常端著一隻酒杯,盛著威士忌或者白蘭地什麽的,在大廳中走來走去,與熟人交談。

貝爾抽空走到胡雪岩身邊,同他對飲,問他感想如何?胡雪岩說大開眼界,受益匪淺,廠子如此先進,今後土法繅絲要餓肚子了。貝爾哈哈大笑,說在德國,土法繅絲早被機器淘汰了。胡雪岩如果願意的話,不妨同洋商合作,停止收生絲,把蠶繭直接送到繅絲廠,可減少許多周折。

這話激怒了胡雪岩,貝爾分明揶揄胡雪岩敵不過洋商,早晚要將生絲市場拱手相讓。他未怒形於色,隻對貝爾說了一句話:“貝爾先生,並非所有的中國人都喜歡機器繅絲。”

貝爾一愣,似乎在回味胡雪岩的話。胡雪岩實際上已向貝爾下了戰書,他要保住傳統的土法繅絲市場,同洋機器作一番較量。

在後世看來,胡雪岩這舉動可與西班牙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相提並論,顯得既愚蠢又頑固,人工和機器怎麽能相匹敵呢?

但當胡雪岩說這話的時候,他不無自信,他有遍布江南的無數手工繅絲農戶,有幾百萬兩銀子的雄厚資本,有多年來操縱市場的經驗,同洋商抗爭並非不可能。

歸來之後,胡雪岩立刻作出決定,大量投入資金,收購生繭,屯貨入庫,不賣給洋商。他估計經此措施,會刺激千家萬戶農戶加速手工繅絲生產,本來有限的蠶繭大部分被消化。洋人的繅絲廠收不到蠶繭,隻好關門大吉。到頭來,外國絲廠收購不到足量的生繭,隻好向他胡雪岩求購,那時自己任意定價,大撈一筆。

胡雪岩的策略果然奏效,上海的外國繅絲廠紛紛原料告急,開工不足。英國駐華公使收到商人們的控告,立刻向清廷提出抗議,認為中國商人壟斷繭源,屯集居奇是對外國政府最不友好的舉動,違反通商條約。各國公使群起響應。朝中洋務派大臣亦推波助瀾,指責胡雪岩無事生非,開罪洋人,挑起事端。胡雪岩深恐成眾矢之的,隻得停止收繭。洋人又以高價向繭商收購,渡過難關。

一場爭鬥下來,胡雪岩未占到便宜,反而積壓了400多萬兩銀子的生繭。他暗暗發愁,生繭積壓久了變色生黃,價格更低,而400多萬兩銀子的資本滯留庫中,使胡雪岩周轉不靈。其時,他已在全國開了30多家阜康分號,承擔著近千萬兩銀子的外債風險,尚有多家典當行、絲行的日常開支用度。胡雪岩分明感受到沉重的壓力。

但他是極好麵子的人,不甘心灰溜溜地敗在洋商手下。在中國,胡雪岩因籌款助軍立下大功,深受左帥賞識,朝廷破例賞穿黃馬褂、賜紫禁城騎馬,授二品頂戴,成為朝中惟一的戴紅頂子的商人。殊榮已至登峰造極,怎肯受洋鬼子欺負,屈人於後呢?

胡雪岩決意孤注一擲,同洋人作最後一次較量。(預知胡雪岩能否背水一戰,使自己度過難關,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