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胡雪岩隻用了兩招,就擺平了匯豐銀行總經理,幫左宗棠成功籌餉

同治三年(1864年),新疆庫車、伊犁等地相繼爆發了反清事件,先後在天山南北建立了五個封建割據政權。同治五年(1866年)三月,沙皇俄國悍然出兵強占我國伊犁地區,並叫囂要占領烏魯木齊,奪取哈密。麵臨嚴峻時刻,清廷舉棋不定。要不要收複新疆,抵抗沙俄的領土擴張?以李鴻章等人為代表,打著“加強海防”的旗號,公開提出暫罷西征,停兵撤餉,說什麽:“新疆不複,於肢體之元氣無傷”。李鴻章還讚賞已去世的曾國藩曾提過:“暫棄關外,專清關內乃是老成謀國之見”,他認為應該放棄玉門關外的中國領土。同李鴻章等人完全相反的則是左宗棠的西征主張,他針鋒相對地指出:“今既有此變,西顧正殷,斷難遽萌退誌,當與此虜周旋。”並提出“東則海防,西則塞防,兩者並重”的對策。左宗棠認為堅決要收複新疆,一定要粉碎與外國入侵勢力相勾結的封建割據阿古柏政權。他說:“如果為了省錢,停止用兵,采取退守政策,敵人就會得寸進尺,甘肅和蒙古西部都將受到威脅。”清廷終於接受了左宗棠的意見,於光緒元年(1875年)三月二十八日任命左宗棠為“飲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左宗棠進軍新疆,麵臨餉銀和軍火兩大難題,清政府僅撥二百萬兩給左宗棠作為西征餉銀,並令東南各省協辦三百萬兩,由於朝廷有人對西征有不同看法,各省都賴著不解或少解“協餉”,致使左宗棠十分為難。他在光緒三年(1877年)三月的一篇奏章中說:“餉源已固,請旨敕下各省提前迅速籌措大批解濟,以應急需……洋款既不足恃,協款又無見成钜可指,何以迅速赴機,興思及此,殊深焦灼……”

左宗棠竭力主張西征,但困難重重。餉銀不敷,征途又長,運輸費用要大於糧價一倍,軍餉不支,不僅影響士氣,甚至可能引起軍隊嘩變,左宗棠怎能不“殊深焦灼”呢?就在這進退維穀之際,胡雪岩就成了他排憂解難的得力助手。

胡雪岩打算找自己上海的朋友,匯豐銀行幫辦古應春幫忙。此人精明能幹,熟悉銀行事務,洋人十分器重他,可以托他向匯豐銀行借款二百五十萬。

由於是老朋友,胡雪岩約見古應春時直截了當地說明來意。

古應春一聽頓時麵露難色,數目小還好說,如今胡雪岩一張口就是二百五十萬,當然不敢做主,況且銀行是要在一定時期還款的,隻怕到時還不上就麻煩了,不過,他可以幫胡雪岩約見匯豐銀行經理德麥利,具體事宜要胡雪岩自己跟他談判。

胡雪岩同德麥利到了一家飯店,兩人很快進入了正題,德麥聽說胡雪岩要借二百五十萬嚇了一跳。如果成功,銀行當然有一筆錢賺;如果到期不能還款,銀行也會損失巨大。愣了會兒,德麥利道:“數目太大,需要你們政府出麵我們才能考慮。”德麥利想得很周到,因為在此之前清政府還沒有向洋人貸款的先例,此事純粹是胡雪岩同左宗棠的想法,胡雪岩自然不能和他說。

於是胡雪岩道:“談成功了朝廷自會做主,談不成誰出來做主都沒用。”

德麥利知道他是一個精明的商人,英國在中國的許多生意與之有關,也知道他在官場上吃得開,當然,如果能通過胡氏來打開中國的市場,以後的利潤會更大。想到這一點,德麥利決定還是談下去。他對胡雪岩道:“我當你是清政府的代表。”

一連幾天,談判進入實質:包括貸款數量及利息,償還期限及方式。但在這些問題的談判上,剛開始就出現分歧,胡雪岩認為利息過高,德麥利認為期限過長。

胡雪岩著急萬分,來到古應春府上。兩人對飲,胡雪岩不說話。他心裏想遲遲貸不到款,如何向左宗棠交待?胡雪岩左思右想,他覺得隻要抓住洋人的弱點就能成功。

在第二輪談判中,胡雪岩用利益來做餌,他答應可以給德麥利分紅,這筆錢不見於賬麵,德麥利可獲數萬利潤,相當於他在中國幹十年的收入。

德麥利果然上鉤,他答應向英國總銀行匯報。

胡雪岩知道左宗棠急等著好消息,德麥利這一匯報,自然要一段時間。不過這都是他內心的想法,他當然不能讓德麥利察覺,免得他以此為要挾。

胡雪岩找到古應春,兩人商量對策,決定要給德麥利下一劑猛藥。

德麥利這天無事,就去煙花巷尋花問柳。在中國這麽多年,他已養成這種習慣,一沒事就到妓院,找姑娘風流快活。然而他作為匯豐銀行中國地區的總經理,這樣的事自然不能讓人發現。因為萬一讓另外的銀行那些競爭對手知道了,一宣傳開來,可就壞了匯豐銀行的聲譽。

胡雪岩的計策是:趁他在上海最大的妓院怡春樓風流快活時,讓幾個人冒充小刀會把德麥利捉住,給他拍照,敲詐他一百萬兩,否則就要寄給報社,貼滿上海。

德麥利在上海多年,深知小刀會的厲害,自然害怕,雖然他是匯豐銀行中國地區總經理,但一百萬也實在是太多了,他哪有這麽多錢?一想到此,就後悔自己不該來。他哪裏知道,這麽多年,為什麽這天晚上就出了事呢?第二天,德麥利與胡雪岩又開始就借款問題進行談判,德麥利卻失魂落魄,精神萎靡,連話都不會說了。

胡雪岩忙問出了什麽事,不知能否幫忙?

德麥利這才想起對麵坐著的是精明能幹的胡雪岩,他心中盤算,此人黑白兩道都有朋友,說不定真能幫上忙。出於無奈,隻得將自己的事說了出來。

胡雪岩考慮了一會兒,道:“小刀會的人行事未免太過分,竟然勒索到你頭上。你放心,包在我身上,胡某一定幫你渡過劫難。”

德麥利一聽有胡雪岩幫忙,高興得差點沒跳起來。

德麥利一晚上沒睡好,第二天早上,胡雪岩沒來,下午,胡雪岩仍沒來。到了半夜,胡雪岩才出現。

胡雪岩一見他,微微一笑,說事情解決了,說著,從袋子裏去取出照片和底片,交給德麥利。

德麥利接過一看不知該如何是好。

胡雪岩又從袋中拿出一張字據交給德麥利。寫道:“收贖金十萬兩,還德麥利底片及所印相片,從此不得以此為挾。若違此誓,天誅地滅。”後麵赫然是小刀會首領張三橫的簽名及手印。

德麥利自然明白,他知道小刀會雖然是地下幫派,卻很講信用,既然發下了如此毒誓,此後一定會恪守承諾,否則隻要他拿此字據出去一亮,小刀會就會失去信用難以在江湖上立足,明眼人一瞧便知,是胡雪岩出了十萬銀兩,擺平了此事,德麥利感激萬分,對胡雪岩道:“胡先生,這十萬兩銀子我一定在近日內償還。”

胡雪岩道:“德麥利先生,這話見外了,十萬兩銀子算得了什麽,就當交個朋友,還是明日商談正事要緊。”經此一事談判十分順利,不久,雙方就利息、期限、償還方式一一談妥。

隨後,胡雪岩向朝廷呈報了借款條件:借期7年,月息1分2厘5,本利歸還每年兩期,一共分成14期。可是,辦手續時出了問題。

原來,這麽大一筆款子,匯豐要請英國政府和中國政府打交道,以作保證。照例這保證由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照會英國公使,再由英國公使轉知匯豐銀行。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旦匯豐收不回借款,可以由英政府直接向清政府提出交涉。可報到總理衙門的匯豐銀行的條件中寫明的是:“月息1分,”這和胡雪岩報左宗棠轉奏朝廷的“月息1分2厘5”就出現了明顯的出入,朝廷當然要追查。當追查到左宗棠這裏時被他頂住了,左宗棠說:“這筆借銀是以英鎊為據,再折成現銀,而英鎊牌價時有起伏波動,多出‘2厘5’的利息,完全是為了應付後麵可能的牌價變動,這一是為了維護大清朝的信譽,二也是為了不能讓經手人在中間吃了大虧。”隨後左宗棠更在奏折中把胡雪岩大大誇獎了一番,說什麽他前後奔波、勞苦功高。又一再稟明,這次之所以有這樣的誤會,完全是因為上一次在奏稟時胡雪岩和自己一時疏忽,沒有及時說明的原故,朝廷看在左宗棠的麵子上也就不了了之了。

這當然是左宗棠舍著麵子替胡雪岩硬頂下來的,左宗棠當然也明白胡雪岩在裏麵做了手腳。隻是因為胡雪岩的交情擺在那裏,也因為難得胡雪岩這樣的人才替自己辦理後勤的糧餉,但有了這一次,他對胡雪岩畢竟有了一些隔閡、芥蒂。

其實這件事胡雪岩也有自己的苦衷,一方麵有見利心動的因素,另一方麵是中間人也索要好處,不能不給,再者,當時胡雪岩經濟上不寬裕,錢莊、絲業都需要經濟支持,所以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誰知事機不密,露了出來,讓胡雪岩好不懊悔。隻是事已到此,無法挽回,所以總覺得對不起左宗棠,隻能竭盡全力地為左宗棠做事,以求彌補。到了光緒七年,當左宗棠為西征軍餉再借洋款400萬兩,並且因為惟恐朝中出麵阻撓,而把風險壓在胡雪岩身上時,胡雪岩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

左宗棠也決非有意要把風險壓在胡雪岩身上,實在是因為他急於貸款,又認為單憑今後各省協理籌餉的銀子,也應該足以應付這筆洋債。所以他才大包大攬地稟明朝廷:還款現銀可以由上海轉運局經手交還,如果到時候上海交不上銀子來,匯豐可以向戶部如期兌取。這樣一來,事實上就和胡雪岩自己借錢差不多,因為一旦各省的關票到不了上海,或者中間隨便哪個環節出了點問題,匯豐拿不到銀子,隻好去找戶部,而戶部將拿胡雪岩是問了。

左宗棠有了糧餉出關西征,把胡雪岩調到上海任西征轉運局的總辦,專責為他籌糧、籌餉、購買軍火物資等等,胡雪岩的名望和財富與日俱增,漸漸博了一個“胡財神”的雅號。在利益上,胡雪岩已經和左宗棠捆綁在一起了。(預知胡雪岩和左宗棠的關係如何進一步發展,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