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且說朝鮮的“開化黨”人,借助日本軍隊的幫忙,成功實施了政變,控製住了李熙和閔妃,他們犯下一個大錯,那就是沒有殺掉閔妃。

朝鮮曆來學中國,可惜沒有真正的權術沒有學進去。安史之亂之後,禁軍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在馬嵬坡發動兵變,殺了楊國忠,並逼著唐明皇李隆基處死楊玉環,為的就是斬草除根,防止楊家人反擊。

“開化黨”人為了告誡閔妃,將其最寵信的大太監柳在賢給宰了。以閔妃的心機,她能善罷幹休嗎?於是,閔妃逼著老公李熙,下旨給袁世凱請求支援。

袁世凱等的就是這個機會啊!

他是大清在朝鮮駐軍的老大,老佛爺讓他們留在朝鮮的目的,就是維護閔妃的權勢,幫助李熙和閔妃平亂的,所以他一接到李熙的求救旨意,就下令出兵了。他讓吳兆有率軍從左門進攻,他自己則帶人從前門進攻,張光前負責斷後策應,並監視其他情況。

出兵的時候,袁世凱就對大家說了:這一仗必須成功,以後吃香的喝辣的,就指望著大家了,你們不想夾著尾巴滾回大清國,就給我賣力點,要是誰畏懼不前,別怪我心狠手辣。

大家都知道,跟著袁世凱有好日子過,願意替他賣命,於是一個個都很勇猛。盡管日本軍隊和朝鮮“開化黨”人的軍隊,抵擋得很頑強,但是難敵大清軍隊的如狼似虎。

經過一場酣戰,“開化黨”人的軍隊被擊潰,日本軍隊一看大勢已去,也要逃走。袁世凱哪裏會讓日本人輕易逃走呢?吳、張兩軍衝其左右,袁世凱親自率兵衝鋒。霎時間,刀光劍影,血肉橫飛。

這是近代以來中日兩軍的首次較量,結果中國軍隊取得完勝!

被打得大敗的竹添進一隻好逃之夭夭,金玉均也逃了。大清軍隊和閔妃的軍隊,大肆收捕斬殺“開化黨”人

李熙經此一變,也清楚朝鮮比不得日本,改革之風根本無法進行,他這個傀儡能有飽飯吃就不錯了。受閔妃的影響,李熙發布了一封詔書,痛斥了金玉均一夥人的背主叛國行徑,歌頌了大清軍隊的再造之恩。

所謂的甲申政變,怎麽看都更像一場鬧劇,僅“三日天下”就謝幕了。這場政變使朝鮮元氣大傷,股肱重臣慘死廟堂,開化元勳亡命日本。國王李熙幾乎成了光杆司令。它使中日更加緊了在朝鮮的爭奪,其結果隻能給這個王朝造成更深的內傷,加速其滅亡。

從朝鮮民族的角度來看,“甲申政變”是一場內耗的悲劇。但是,從這場政變最後的結局來看,有個人是最大的贏家,他就是年僅26歲的袁世凱。青年袁世凱在危急時刻,能夠力排眾議,果斷出手,保住了大清在朝鮮的宗主地位,也為朝鮮人保住了這個懦弱糊塗的國王李熙,當然這也是袁世凱本人揚名立萬的開始。誰曾想到,困頓科場,鬱鬱不得誌的袁世凱此時能在異邦成為叱吒風雲的人物呢?

閔妃擔心還會生亂,於是請求袁世凱直接住進宮裏,以便隨時保護。就這樣,袁世凱搬進了王宮,住在偏殿樓下,和國王李熙的臥室就隻有一牆之隔。袁世凱的目的就是要親自監督這個耳朵根子很軟的國王,免得又讓他亂發什麽密旨,弄得國家上下不得安寧。

為了防止外麵還有什麽敵對勢力的進攻,袁世凱直接參與了朝鮮的朝政,他讓朝鮮各部大臣,每天向他匯報工作,然後再由他和閔妃二人商量著處理。26歲的袁世凱,成了朝鮮的監國大臣。

什麽是成功男人?袁世凱這樣的就是!

袁世凱平定了朝鮮甲申政變有重大意義,打退了日本的滲透勢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戰爭之際謀取朝鮮的企圖,推遲了中日戰爭爆發的時間。袁世凱因這一事件受到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重視,同時也使日本人對袁世凱“憾之刺骨,百計排陷之”。

袁世凱平定政變,居功甚偉,他本人也當起了朝鮮的監國大臣,每天有朝鮮美女陪著,在宮裏逍遙自在。

日本人雖然退走了,但是還在尋找機會卷土從來,他們開始設計分化袁世凱的隊伍。首先,他們給大清軍營送來一些禮物,表示“友好”,接著,他們派出一個叫井上馨的家夥來談判,這家夥比竹添進一郎陰險多了,他對吳兆有說:“你是大清的名將,是經過多次生死疆場的努力,才有了今天,那個姓袁的小子,就仗著有人罩著他,不把你們這些老將軍放在眼裏,他在宮裏這麽快活,哪裏想得到你們啊?”

都說沒有讀過書的大頭兵沒什麽頭腦,吳兆有當真就被井上馨給忽悠了,對袁世凱一肚子的意見,上書給朝廷,說袁世凱大權獨攬目空一切,還把朝廷的軍餉,拿去做好事,撫恤被開化黨殺害的朝鮮大臣的家屬。

另外,在政變中吃了虧的日本人反咬一口,致函清廷指控袁世凱挑事兒,說袁世凱才是這次衝突的罪魁禍首。於是,朝廷派左副都禦使吳大澂前往朝鮮調查。

吳大澂和袁世凱見麵,又了解了事情的經過,也覺得日本人是在挑事。他對袁世凱在朝鮮的一些舉措非常欣賞,認為袁世凱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站在朝廷的角度,不願和日本人多生事,便建議袁世凱聽從朝廷那邊的調遣。

李鴻章雖然覺得袁世凱是個人才,但26歲就當監國大臣,未免太年輕了一些,還得多多曆練才是,便下書讓袁世凱解職回國。

就這樣,袁世凱帶著他的沈夫人和兩個朝鮮大美女回國了。一行數人回到陳州,他帶著這些老婆去拜了大老婆於夫人,於夫人倒也通情達理,並沒有多少怨言,隻是怪袁世凱去了朝鮮之後,家屬寫得太少了。另外告誡他,朝鮮美女雖然漂亮,可也不能沉迷於女色,掏空了身體。

沈夫人是個機靈精,拜見了大姐姐於夫人後,很快討得於夫人的喜歡(大家都是中國人,語言相通,聊起來不費力,不像幾個朝鮮美女,說話都聽不懂),幫忙於夫人主持起家務來。

袁世凱之所以是個猛人,還猛在他一生娶了那麽多老婆,但是大小老婆之間的關係很和睦,不像一般的達官貴人那樣,家裏幾個老婆爭寵,鬧得雞飛蛋打,整日不得安寧。後來娶了楊氏(五姨太)進門,加之沈夫人身體不好,所以家務都交給五姨太太打理。

回到河南老家的袁世凱,遠離了凶險的官場,遠離了殺機四伏的朝鮮,陪伴在幾個老婆和母親身邊,享受著幸福安寧的生活。

就在袁世凱居家賦閑的時候,朝鮮那邊還是不寧靜。日本人並沒有放棄對朝鮮的控製,這當兒,來了一個叫伊藤博文的家夥,他們是來找李鴻章商談中日軍隊在朝鮮的衝突和撤兵的問題。

伊藤博文早年曾入維新誌士吉田鬆陰創辦的鬆下村塾學習,並與那位井上馨一起被秘密帶往英國學習現代海軍技術。回國後,伊藤博文加入了長州藩軍隊,積極投身到反對德川幕府的事業中去。明治維新成功後,一直在新政府的外交部門工作,官越當越大。

伊藤和李鴻章談了將近20天,最後達成了三項協議:首先,中日雙方在四個月內都把在朝鮮的駐軍撤回國;第二,中日兩國都別派什麽教官訓練朝鮮的武裝力量了;最後,朝鮮半島萬一遇到什麽重大事件,中日兩國無論是誰要出兵朝鮮,都應該先跟對方打個招呼。

這個條約一簽訂,朝鮮還是大清的屬國嗎?大清和小日本在朝鮮的行動權力一樣了!其實李鴻章也是無奈,一群西洋人已經把大清國弄得焦頭爛額,他也不想東方這邊再生事,能忍就忍了。

伊藤博文這夥人甚至還向李鴻章提出了,要懲辦大清駐朝鮮軍隊軍官的要求,尤其是袁世凱。這一點,李中堂斷然拒絕了。

袁世凱在家裏,其實也挺鬱悶的,一麵給朝鮮的那些老朋友寫書信,詢問那邊的情況,一麵寫信給在旅順口辦理北洋水師的海防軍務的堂叔袁保齡,要袁保齡在李鴻章麵前替他多說好話。

袁保齡很快回信,要袁世凱稍安勿躁,並講述了不少為官之道的技巧,另外還寄了一些書籍過來,諸如《儒林外史》之類的,讓袁世凱多看看,多學學裏麵的為人處世。

大清朝廷的軟弱和不智,讓朝鮮執政的閔妃感到大清這棵大樹有點靠不住了,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北邊的沙皇俄國,他們覺得俄國的實力應該和俄國人的塊頭一樣靠得住。

李鴻章一看閔妃這個小娘們還敢勾搭俄國人,所以就決定收拾這女人了。他慣用的手段是以夷製夷,對藩屬國也是如此。此時,他想到了正被軟禁在中國的大院君李昰應,李中堂是想把李昰應放回去,讓閔妃的公公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響,去對付閔妃。

護送大院君回國的人選又是誰呢?那個人既要有本事鎮得住場麵,又要與朝鮮的各方勢力有熟悉。李鴻章不由想起了那位辦事果斷、行事細致的青年才俊袁世凱了。

李鴻章此時想起袁世凱,那是有根據的。他是大清朝野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情報網絡也是很發達的。他從不同渠道都得到一個信息,就是那個已經離開朝鮮回到大清的後生袁世凱,仍然和朝鮮重臣金允植、魚允中等人有書信來往,這也就意味著袁世凱的心中仍然很牽掛朝鮮那三千裏山河。

再者,吳大澂回到北京的之後,對李鴻章說袁世凱是個上等人才。至於袁世凱的堂叔袁保齡,經常出差跑天津和旅順兩地,叔叔哪有不幫侄兒說話的呢,總在李鴻章麵前誇讚自己的這個能幹侄兒。

而另外一邊,李鴻章手下的親信幕僚,比如女婿張佩綸(張愛玲的爺爺)、合肥老鄉周馥,這些人都是袁保齡的哥們,和袁氏家族都有很深的淵源,他們也總在李鴻章的麵前誇獎袁世凱,說袁世凱才高八鬥、智慧過人。(袁世凱在朝鮮的表現,確實有過人之處)

綜合了方方麵麵的信息,李鴻章決定起用袁世凱。1885年9月19日,大清朝廷在李鴻章的建議下批準讓被羈押三年多的大院君李昰應回國。

1885年10月3日,袁世凱和總兵王永勝率小隊水師官兵護送大院君在朝鮮仁川登陸,這是袁世凱第二次來到朝鮮,這一年他隻有27歲,人生中新的輝煌正等著他去書寫。

他護送大院君回來了,那個姓閔的心機女人會輕易答應嗎?(預知後事,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