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課:曾國藩尚未出兵,先勝一招,靖港失利卻迎來湘潭大捷

曾國藩練兵的宗旨是:首戰定要勝。不真正練成,絕不輕易出兵。他說:“劍戟不利,不可以斷割;毛羽不豐,不可以高飛。若倉皇一出,比於遼東自詡之豕,又同灞上兒戲之師,則徒見笑大方耳。必須練百金精強之卒,製十分堅致之械,轉戰數年,曾無餒誌,乃可出而一試。

湘軍的訓練很嚴格,“ 訓”的是政治思想,“練” 的是軍事、技藝的學習、鍛煉。

訓好了,練好了,是騾子是馬,該拉出去遛遛了。

鹹豐四年( 1854)年初,太平軍西征軍攻克漢陽漢口後,又揮師南下湖南,直指長沙。湖南巡撫駱秉章慌忙向曾國藩求救:雖然我曾經怠慢過你,也差點使你死在兵亂之下,可是後來我也給了你一萬兩銀子了,算是補償了。長沙不是廬州,離衡州不遠,兄台你可別見死不救啊……

戰火燒到身邊來了,曾國藩不可能坐視不管,他親率水陸大軍齊集誓師。一萬七千名湘軍士兵整齊列隊於操場之上,全軍著統一服裝,什長以上的軍官都坐於馬背之上,等待著出征的命令。遠遠望去,高高的旗杆上飄著一麵杏黃旗,旗上麵是一個大大的“曾”字。練武台上,坐滿了湘軍的官員及衡州知府、縣級官員、土豪鄉紳等人。

炮聲響過後,曾國藩起身來到點將台。他望著台下的湘軍士兵,心裏充滿著自豪。四十四歲的曾國藩神態凝重,精神抖擻,他雙拳抱在胸前,向周圍的地方官員及遠處的百姓致以深深的謝意。之後曾國藩慢慢地跪向北方,向蒼天和皇帝拜了三拜。顯然,曾國藩的此舉是希望蒼天和皇帝保佑他能取得首次出師的勝利。接過部下遞來的血酒,他慢慢敬天。這些便是出征前的祭禮,做完這些之後,一些官員紛紛向曾國藩敬酒,嘴裏說著一些冠冕堂皇的話,還呈上一麵大匾,“國之於城,民之矚望”八個閃閃發光的大字頓時躍入眼簾。此刻,曾國藩心裏被這幾個字暖熱了,眼中閃現淚光,憋屈了一年,終於可以釋放一下了。

接下來,曾國藩站在點將台上,開始閱讀他的討賊檄文。此時的文武百官均各司其位,靜聽曾國藩操湖南口音的講話。他的聲音雖然有些嘶啞,但卻極富有**和力量,而且這種**足以振**人心,這種力量足以穿越千裏。

出師了,師出必有名,這是自古以來的恒理,曾國藩作為一代理學名士,他極看重名分,所以行軍打仗一定要師出有名。就像當年陳琳為袁紹討伐曹操所作的檄文、駱賓王的《討武檄》一樣,曾國藩也親手寫了《討粵賊檄》,而且寫完之後又經過眾位湘軍大儒潤色,可謂是完美至極,無可挑剔。雖沒有叱吒風雲山崩地裂之氣概,但也算是恢弘大氣,鏗鏘有力。

他明白人心的可畏之處,得民心方可得天下。大清正因為上下貪腐成風,民不聊生,才導致了太平賊寇勢力的快速發展壯大,所以振奮軍心,拉攏人心,最為重要。

這篇檄文還有一個高明之處,那就是以衛道姿態來爭取知識分子對太平天國的仇視。知識分子尊崇孔孟,而太平天國卻輕視孔孟,他們曾破壞了各地的孔廟和孔像。不僅如此,他們還焚燒了儒家典籍,這就深深打擊了知識分子的自尊心,侮辱了知識分子的尊嚴。而曾國藩則恰當地抓住了這些,並在檄文中誇大了太平軍的惡行,他號召所有的知識分子團結起來“以衛吾道”,共同對付太平軍。

之後便讓人抄寫了數千份,張貼在鬧市及主要位置,以便使人人皆知。

果然,檄文張貼之後,不少擁有武裝勢力的士紳主動找到曾國藩,要求和他並肩作戰,一同對抗太平軍。從地方來到長沙的地方團練組織,多達兩三萬人,後繼還有不斷招募來的。

還未正式出師,曾國藩已經先勝了一招。

這一招叫造勢。如今很多企業有新產品研發出來,也會通過各種媒體的途徑,鋪天蓋地的進行廣告,也是造勢的一種。

曾國藩也想試探一下太平軍到底有多麽大的戰鬥力,於是他便決定小試牛刀一番,派湘軍前鋒儲玫躬率領五個營趕往寧鄉,進攻太平軍。

湘軍組建已有好長時間,可是從未和太平軍進行過真正的較量,彼此都不了解對方的實力,所以交鋒起來都很小心。太平軍的將領石祥禎也是久經沙場的戰將,所以行事比較謹慎,隻在寧鄉和湘軍的前鋒部隊作戰,並不做大的動作。之後,他見這支湘軍果然不同以前的綠營兵,個個勇猛善戰,如果堅持下去,必會有大的犧牲,所以石祥禎便暫時退去。不久,太平軍另一將領林紹璋便率軍前來支援,兩人一商量,便掉頭向鹹寧和蒲圻進攻。很快攻下了鹹寧和蒲圻,圍住了嶽州城。

湘軍和太平軍這一接觸,使曾國藩探明了太平軍的底細。太平軍其實就是一夥打家劫舍的賊寇,隻是仗著人多勢大不畏死,所以屢敗清軍。

知道了對方的底牌,曾國藩可不急了,他必須出奇計,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勝利。他縱觀全局,太平軍的勢力都在長沙以北的地方,隻有湘潭有一支孤軍。

孤軍深入乃兵家大忌。

曾國藩與眾將商議,決定主動出擊,攻打湘潭的那支孤軍。他命塔齊布帶領五個營的水陸大軍為前鋒,先一日出發,他自己則率領剩餘五營陸師和船作為後衛。

塔齊布走後,曾國藩安排出征事宜,準備第二天增援湘潭的行動。他這招棋其實挺好的,打一個勝仗鼓舞士氣,也給皇帝和群臣瞧瞧,我一介書生訓練出來的兵,並不比朝廷的綠營兵差。

可是,就在這天夜間,靖港一帶的人跑來匯報 ,說靖港一帶的太平軍人數不多,隻有幾百人。

曾國藩一算,除了後繼五營,他手中還有水陸兵員三千多,以數千對付幾百,處於絕對優勢,勝算極大。更重要的是一旦拿下靖港 ,就解除了長沙北麵的威脅,並且可以截斷湘潭之敵的北歸之路。

戰機稍縱即逝,不容錯過。

一個字“打”。

四月初二日(公曆4月28日)清晨,曾國藩率領水師大小戰船四十隻、陸勇兩千人,從長沙出發直攻靖港。

曾國藩認為,以他的幾十艘戰船和兩千兵勇,對付幾百個人的賊寇,完全不在話下。可惜他錯了,給他情報的那些人是太平軍的眼線,是忽悠他去上當的。

太平軍將領石祥禎的知道這支湘勇的厲害,很快打聽到湘勇的人數不多,於是和林紹璋商議之後,聚集了數萬兵力,在靖港布下一個陷阱。

戰鬥一打響,曾國藩就知道不妙了,從岸上的那些密集火炮發射點看,太平軍不少於上萬人,急忙下令撤退,可惜已經遲了。

陸地上的兩千湘勇被數倍之敵圍困且分割,一見太平軍的人數實在太多,湘勇的軍心大亂,哪裏還敢抵抗,能逃就逃吧!

水師比陸師更慘,正要掉頭撤退的時候,天公不作美,南風驟起,水流迅急,將湘軍的戰船全都吹到了太平軍炮火兵營前麵,想退都退不回來,成了別人刀板上的肉,轉眼間損失一大半。

曾國藩看得要吐血,急忙登岸集合陸師,想要強行攻下太平軍的火炮陣地,緩解水師的壓力,

誰知敗兵爭逃活命,搶渡浮橋,浮橋被擠塌了,溺死者無數。曾國藩一看,勃然大怒,在岸上豎起“曾”字大旗,親自拿著利劍,大喊:“過旗者斬!“然而也無濟於事,敗兵紛紛從他身邊繞過,砍也砍不過來。王閣運在《湘軍誌》中說:“國藩親仗劍督退者,立令旗岸上日:過旗者斬。士皆繞從旗旁過,遂大奔。……

曾國藩一心想首戰必勝,卻迎來了首戰慘敗。他在幾個將領的保護下,乘坐船隻逃離。他望著岸上潰逃的兵勇,想著一年多的心血和平生的指望,轉瞬之間化為烏有,心痛不已,他眼前馬上浮現出長沙官員那一張張譏笑的臉,浮現出鹹豐皇帝那刻薄的神情。他既羞憤,又沮喪。

船隻經過銅官渡時,他一步跨出船艙,想迎著南風清醒一下頭腦,怎麽對付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不料船隻被風一吹,晃了一下,他站立不穩落進水中。幸虧身邊的護衛們跳下去相救,把他救了上來。

很多史料上都說曾國藩在靖港失敗後投水自殺,大家可以仔細分析一下,他手下有一萬五的兵力,這次去靖港的兵力,充其量不過三千人,就算全軍覆沒,他還有一萬多人的後備部隊。失敗隻是暫時的失利,他還有翻盤的大把機會,何至於要自殺呢?

他做人實誠,也會看人,可這次卻“打眼”了,歸根到底,主要是因他求勝心切,才有此一劫。

曾國藩就這樣灰溜溜的回到長沙城外,正如他所想的那樣,引來了眾人的責難。湖南提督鮑起豹說他是引狼入室,勞民傷財,所以關上城門,不讓他進城。此時湖南按察使陶恩培榮升山西布政使,長沙官場送往江邊登舟赴任,湘江碼頭離曾國藩的座船咫尺之遙,但所有的官員竟然就像沒看見他一樣,無一人順道過來拜訪一下。

以布政使徐有壬為首的長沙幾個官員,不但幸災樂禍,還落井下石,準備起草奏折,彈劾曾國藩。曾國藩自己回憶說:“甲寅年(鹹豐四年)嶽州、靖港敗後棲於高峰寺,為通省官紳所鄙夷。”

看看,這就是人性。就這麽實際,同樣是這些家夥,在曾國藩誓師時候百般巴結逢迎,好話說盡,可這時候卻給他一個冷屁股看。連曾國藩的親兵進城買點飯,都遭人驅趕和追打。

坐在船艙裏的曾國藩,正考慮如何寫奏折給皇帝,陳述首戰失利,並解釋自己還有一萬多人,正尋機與太平賊寇決戰等等。

隻要手下有兵,鹹豐皇帝就不敢對他怎麽樣,首戰失利而已,算不得什麽,老子重新整頓,再來就是。

曾國藩命人進城買一口棺材,打算下一次抬棺決戰,與太平賊寇好好拚一次。不料棺材抬上船的時候,跟來了一個人。

來的人是曾國藩的好友左宗棠。

原來左宗棠聽人說曾國藩投水自殺的消息(以訛傳訛),在送完陶恩培之後,為了防止其他官員看到後有什麽想法,所以回去後又轉了回來,偷偷前來見曾國藩。他見一口棺材抬上船,以為曾國藩真的死了,三步並作兩步搶上船來,卻看到曾國藩安然地坐在那裏,當即不問三七二十一,批頭就是一頓大罵,什麽不忠不孝那些難聽的字眼全都出來了。

曾國藩知道左宗棠的性子很急,也不解釋,等左宗棠罵夠了,這才拿出他剛寫好的奏折給左宗棠看:老兄,你看我是一個要自殺的人嗎?

左宗棠看完之後,愣了一下:那你抬棺材上船幹什麽?

曾國藩笑著說:三國時期,龐德抬棺出戰,以表決心,我這不也要做做樣子給皇上看嗎?再說了,我都抬棺出戰了,能不上下一心擊潰太平賊寇嗎?

左宗棠一聽有理,當下也不吭聲了,陪著曾國藩喝茶,說一些湖南官場上的惡心事,還把有人要上折子彈劾他的事業說了。曾國藩聽了之後不以為然,都在他的意料之中,那幫兔崽子們,就知道瞎起哄,正事幹不了,就算他被彈劾,也不懼他們,老子手上有兵,大不了再降級。

左宗棠離開之後,也學了這一招,所以後來他進兵新疆的時候,也是抬著棺材上陣的,效果還真不錯,把新疆給平定了。

半夜的時候,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葆闖了進來:大哥,天大的好消息,塔齊布來信了,湘潭大捷,殲敵上萬,已經拿下了湘潭。

原來塔齊布奉曾國藩之命,率部趕到湘潭城外。他是一員猛將,一到之後,見太平軍正四處劫掠,立即對太平軍展開猛攻。塔齊布身先士卒,手執大旗,麾各路兵勇奮勇向前,周鳳山嚴督後隊繼進,手刃臨陣退縮之勇。湘軍的大炮一頓猛轟,士兵聞炮即伏,炮止即進,直衝太平軍營壘。麵對湘軍的猛烈進攻,太平軍漸呈難以抵禦之勢,堅持了幾天之後,就潰敗而逃。

湘潭之戰,湘軍水陸不足萬人(塔齊布手下兩千餘人,後繼兵力五千餘人),與三萬之眾的太平軍做殊死戰,前後六天,十戰十捷,以少勝多,斃敵近萬,太平軍逃散者也上萬,太平軍精銳林紹璋部幾乎全軍覆滅。湘軍占領湘潭之後,迅速追擊逃竄的太平軍,斬首數千……

《長沙誌》記載:……湘潭一役,始經兵勇痛加剿洗,人人有殺賊之誌矣。湘潭失守,靖港的太平軍聞訊大驚也自動撤退,長沙之圍遂宣告解除……

這是太平軍騷亂以來,清軍取得的唯一一次大勝戰,也是太平天國與清朝命運的一個轉折點。

曾國藩果真沒有看錯人,塔齊布是他的貴人,在他人生即將墜入黑暗的時刻,給了他光明。

聽到曾國葆的稟報之後,曾國藩顯得很平靜,對弟弟說:他們總算沒有令我失望。

曾國藩站在船頭吹了一陣子風,哈哈大笑起來,他已經想好要怎樣和鹹豐皇帝攤牌了。(預知後事,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