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曾國藩認為,命運要靠自己去掌握,我命由我不由天

在清朝,官員進了翰林院,雖然有很多機會出人頭地,但是如果不能得到皇帝的賞識,曆次考試成績差者,都會被外放地方,要是沒有攀上高枝,升遷之途肯定遙遙無疑。曾國藩在當時的翰林院裏成績並不突出,而且其為人呆板謹慎,幾次朝考成績都不理想,很有可能被外放當縣令。

一旦被外放當了縣令,想回到京城往上爬,就很難了。當年在江蘇借錢給他的那個易縣令,到現在還是個縣令,原地踏步好些年。

曾國藩幫著恩師穆彰阿出主意,讓琦善當了替死鬼,這事穆彰阿還沒好好感謝他。得了,就用在這一次吧!

自從上次拒絕了穆彰阿讓他外放為官的好意之後,曾國藩已經好些天沒有去恩師的府上拜訪了,當晚,他買了一些禮物,帶上近段時間跟唐鑒和倭仁他們一起學習理學而寫的文章,前去請恩師指導。

對於曾國藩的到來,穆彰阿顯得很開心,他知道曾國藩這段時間都跟理學那些人混在一起,既然皇上喜歡理學,他有門生研究理學,也是好事一件。

穆彰阿並不通理學,所以對於曾國藩寫的文章,根本無法評價,隻是粗略的看了一遍之後,連說了幾個“好”字。

曾國藩的真正目的不是求恩師指點文章,而是求恩師辦事的,他和穆彰阿交往這麽久,也知道穆彰阿的為人,如果貿然說出請求,隻怕會被巧言拒絕,唯有陳述厲害關係,讓恩師站在利益的角度,主動幫他的忙,那才是正道。

曾國藩知道恩師非常在意翰林院那邊的動靜,於是,低聲說:“吾平素與職內同僚,甚少談論國事,但林大人(林則徐)遭貶,京城內外頗有議論,且前日與唐大人等研究理學,也談及此事,諸人言語頗有同情之意。”

都說人狠話不多,曾國藩輕描淡寫的幾句話,聽在穆彰阿的耳中,就像炸雷一般。我們來研究一下這番話的真正含義,表麵上,曾國藩隻說翰林院內的人,對林則徐遭貶有議論,暗示了翰林院內有人提林則徐叫屈,而京城內外那四個字,並不是代表老百姓,而是京城內外的大員們,有了這兩點,再加上皇上喜歡的那批理學大師們,也同情著林則徐。就如同三支利箭,箭箭射到了穆彰阿的內心深處,他怎麽能不吃驚?

這就是曾國藩的厲害之處。他所說出的話,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找不出半點瑕疵。

穆彰阿畢竟是老狐狸,內心雖然吃驚,但表麵上仍是一副坦然的樣子,他問曾國藩:“不知你如何看待此事?”

他隻是想聽聽曾國藩的高見。

曾國藩外表忠厚呆板,可是他並不傻,當然知道該怎麽說:“弟子每日研讀理學,隻聽他人所言,不加論斷!”

聰明吧?他回答自己每天都在讀書,對於那件事,他從來不參與,等於向穆彰阿表明了立場:老師,我還是向著您的。

穆彰阿的心裏當然歡喜,當即說:“其實林大人遭貶,老夫也深感同情,此乃聖意,老夫也莫可奈何!”

穆彰阿這隻老狐狸,在門生麵前也不說真話,把林則徐遭貶這隻足球踢給了道光皇帝,隻說是皇帝的意思,他想幫也幫不了啊!事實上,英國人並沒有提出懲辦林則徐,是琦善他們打戰打輸了,談判又談不下來,這才假傳英國人的意思,要懲辦林則徐,為的是給英國人一個交代。道光皇帝不辨真偽,也就同意了。

曾國藩不是笨人,他怎麽不知道這是穆彰阿為首的主和派大臣打壓主戰派的手段呢?既然恩師踢了足球,他也不點破,再說了他來找穆彰阿,可不是為林則徐叫冤來的,他當即把話頭一轉,說:“學生每日研究理學,荒廢了學業,愧對恩師教誨,特來向恩師請罪!”

說完後,他還稍有介事地下跪磕頭。

對於曾國藩的大考成績,穆彰阿是知道的,他聽曾國藩這麽說,當即明白了這個門生找他的真正原因,他想了一下,說:“你且先回去,皇上喜歡理學文章,老夫替皇上收下了!”

他的意思很明白,大考隻是過程,成績高低並不重要,問題皇上怎麽看你,我現在把你的文章拿給皇上看,你回去等好消息吧?

曾國藩得到了穆彰阿的準信,高興得不知說什麽才好,在地上重重的磕了幾個響頭,這才起身離去。

穆彰阿心裏明白,要是讓皇上器重曾國藩,他就多了一隻羽翼,這種順水人情,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穆彰阿利用覲見道光皇帝的機會,找話題談到理學,又把曾國藩表揚了一番,還拿出曾國藩寫的文章,求皇上指點。

道光皇帝一聽曾國藩現在整天和唐鑒倭仁他們一起研究理學,當即說:嗯,不錯,是個人才。

再一看曾國藩寫的文章,還不錯。

穆彰阿趁機說:曾翰林這次大考的成績不理想呢,皇上是不是親自測試一下,看看這小子有沒有作弊,這小子又時候考試像開了掛,有時候又不行,成績不太穩定,我都懷疑這篇文章可能是別人幫忙他寫的,皇上,朝廷用人講究真才實學,我們別讓這小子給忽悠了。

道光皇帝一聽,有道理,我要親自測試他,萬一他真的沒有什麽斤兩,那就讓他坐冷板凳去。

就這樣,曾國藩的老師穆彰阿為他爭取到了一次被道光皇帝單獨考核的機會。

1842年的一天,宮裏的太監通知翰林院檢討曾國藩,道光皇帝將在兩天後召見他。曾國藩聽了旨意既驚喜又忐忑不安,喜的是被皇帝親自召見,這是做臣子的莫大榮幸,不安的是他沒有類似被皇帝單獨召見的經曆,不知道該準備些什麽,如何應對皇帝的考核。

曾國藩一想,這是恩師幫我製造的機會,我的後半生榮辱,就看這一次了。沒有經驗,就去向右經驗的人討教唄,穆彰阿整天在皇上麵前轉悠,經驗豐富得很。

曾國藩趕緊去求見老師穆彰阿,討教一下經驗。老奸巨猾的穆彰阿告訴曾國藩說:“你帶兩百兩銀子到東直門外李公公侄子家裏,就說是我的意思,向李公公討個主意!”

曾國藩回來後,按穆彰阿給的地址,把銀子送了過去。那還是穆彰阿的麵子,若是換了別人,搭上幾千兩銀子,也不一定辦成事。

第二天,李公公就讓侄子給了曾國藩一個錦囊。曾國藩回到家後,打開錦囊,發現裏麵的小紙條上寫了兩首詩,都是文人學者經常學習交流的古詩。他雖然有些疑惑,但還是將關於這兩首詩的書籍找出來專心習讀。

兩天以後,曾國藩被召至養心殿叩見道光皇帝,君臣二人見了禮後,道光皇帝忽然指著身邊牆上的一副字問曾國藩:“卿以為此詩如何?”

曾國藩抬頭一看,乖乖,牆壁上掛的詩正是他花錢買來的其中一首。由於早已經習讀熟練,曾國藩侃侃而談,即莊重又不失風趣,很討道光皇帝的歡心。就這樣,曾國藩順利的通過了皇帝的親自考核。

道光皇帝要測試曾國藩,可以臨機拿一本書測試,可是他竟然聽從了李公公的建議:“奴才聽聞那曾翰林確飽讀詩書,宮內外的詩書典籍,恐難他不住,不如就用養心殿內那副對聯來測試他,他尚未入宮,肯定不知道這幅對聯!”

道光皇帝一聽有理,行,就用這幅對聯來測試吧!他完全蒙在鼓裏,根本不知道,李公公已經讓曾國藩買通了。

不過,他還算是一個不昏庸的皇帝,晚上和唐鑒談論理學的時候,也隨口問了一句:“愛卿可知曾國藩此人,學識如何?”

曾國藩是唐鑒的學生,老師肯定不會說學生的壞話,不過他的話說得很中肯:“曾國藩跟隨奴才學習理學,此人為人實誠,學習刻苦!”

唐鑒並沒有說曾國藩飽讀詩書,隻說他學習實誠和刻苦。這就夠了!

皇帝喜歡的就是實誠和刻苦的人。

兩天後,一道聖旨降臨翰林院,所有人跪聽聖旨:“翰林院候補檢討曾國藩耐勞克儉、學識岀眾,著升授翰林院侍講、詹事府行走。欽此!”

諸位翰林聽後,都為此大吃一驚,而曾國藩本人心裏雖然有數,表麵上卻裝出一副詫異萬分的神色來,他做候補檢討六個月之後,被任命為翰林院侍講。

年輕的曾國藩一下子從初級官吏榮升為中層官吏,這在當時是前所未有,但凡按照慣例被提拔的人,都要進宮叩謝龍恩。

在曾國藩的心裏,他認為隻要通過了皇帝考試,讓他留在京城就行,而對自己的晉升也頗感意外,所以就在入宮謝恩的機會,花了十兩銀子向太監曹進喜打聽緣由。曹進喜告訴他:上次大典中回答皇上所提問題,應對得體,使皇上對他記憶深刻;此外軍機大臣穆彰阿、太常寺卿唐鑒等人,也在在皇上麵前為他說了不少好話,並向皇帝舉薦,這樣才有了聖旨。

聽完太監曹進喜的話,曾國藩深知,如果沒有穆彰阿和唐鑒,就沒有現在的自己,因此,在心裏暗下決心,日後有機會一定要好好報答他們。

七月,欽命曾國藩為鄉試(四川)正考官。8月,補授翰林院侍講。12月,充文淵閣校理,竟連升四級,搭上了晉升的直通車。

曾國藩在寫給他弟弟曾國荃的信中,提到了這件事:“……正道難行須尋捷徑……中堂大人厚愛,令吾花銀二百,於李公公處求得考題……以獲聖恩!”

這種獨特的人生哲學,得自曾國藩的自身經曆。用曾國藩的話說:人生在世,不必凡事都走正常的途徑,偶爾花錢走捷徑,還是不錯的。

升了官,俸祿自然高了不少,此後,他便可以在翰林院和詹事府辦公,手裏有了一點權力,外地官員的碳敬冰敬也都有了,節儉的日子稍微寬鬆了一點。但他仍舊堅持自己的思想,以廉政為主,之前他為鄉試(四川)正考官的時候,有下屬孝敬白銀一千兩,被他嚴厲斥責並退了回去。

碳敬冰敬雖然屬於賄賂的一種,但那是一種京官的潮流,與一般的賄賂是兩個概念,大家都要的,如果你拒絕了,等於把自己放在所有官員的對立麵,那是極為不明智的。個人的賄賂可以拒絕,大家一起拿的,則無法拒絕。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曾國藩升侍講學士,為從四品。這個時候的他,有機會跟著唐鑒和倭仁他們幾個人,一起陪同道光皇帝聽學,他離權力中樞又近了一點。

曾國藩雖然是翰林,可由於經濟情況有限,一直住在會館裏。按大清官製規定,五品以上官員是不允許住會館的,所以曾國藩在離會館不遠處租了一個小四合院,院子雖小,但門房、正房、書房、臥室全都有,最使曾國藩滿意的是院牆外有兩棵大樹,正適合炎夏納涼。解決了住所之後,曾國藩麵臨的就是換官服的問題,翰林院檢討時的七品官服不能再穿,於是做了一身五品官服。為了省錢,曾國藩從不坐轎子,他都步行去辦公,所以沒多久,京城就傳唱這樣一句民謠:“皇城根兒一大怪,五品頂戴走著來。”這句話是那些滿族官員借以諷刺曾國藩的無聊之舉。意思是說,像曾國藩這樣的五品官員每天竟然走著去當差,丟了大清的臉麵。雖然曾國藩聽到了這些流言飛語,但他仍步行當差。嘴巴長在別人的嘴上,沒辦法讓別人不說。那時候沒有共享單車,要是有的話,曾國藩早騎上了。

那句民謠沒過多久傳到道光皇帝的耳中,他一聽:曾國藩確實好樣的,朕沒有看錯他,現在國庫裏沒錢,等他辦差辦出樣來,朕在好好賞賜他。

對於那些坐轎子的,皇上已經看膩了,冷不丁來了一個走路的,自然與眾不同。

兩年後曾國藩升到二品禮部侍郎,短短的數年間連升十級,整個大清的曆史上,隻有他一個漢人,雖然是奇跡,但也歸功於他那不動聲色的智謀。

不久,同榜進士李文安寫信給他,說兒子李鴻章要入京會試,投其門下受業。對於李鴻章,曾國藩還可以半點印象,但是此刻的他,根本沒有想到,他的後半生仕途,都要與這位後生打交道了。

就在曾國藩與李鴻章見麵之前,穆彰阿請人來叫曾國藩過府一聚,原因很簡單:皇上要起用林則徐了。(預知後事,請看下一節)